中国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改革正面临重大抉择。未来五年是巅峰决战,成,则时隔五百年重回世界之巅;败,则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漫长黑暗。大国雄心,凤凰涅槃。
中国转型的巅峰决战
“十三五”规划蕴含大国雄心,修复市场风险偏好
“十三五”(2016-2020年)既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三五”需要确保完成三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一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二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的成果;三是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十三五”规划,既是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份规划,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战略意义空前。
2014年3月份开始,习近平总书记便在两会上提出了“十三五”规划,之后会见欧洲议会会长之时主动提及了“十三五”规划。2015年5月至7月,习近平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来自上海、江苏、贵州、湖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三场座谈会中,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也强调“十三五”期间需要在十个领域取得“明显突破”。
另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201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编制“十三五”规划曾专门召开过会议。
十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包括: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体制机制改革,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和扶贫开发。
“十三五”规划不走回头路,重点在发展新兴产业,描绘蓝图,蕴含大国雄心,修复市场风险偏好。
“十三五”规划编制已然成熟
根据历史经验,五年计划的编制一般需要两年半的周期,流程包括:从上一届五年规划的中期评估开始,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起草党中央《建议》,通过中央《建议》,制定《纲要》,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论证,广泛争取内外部意见,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纲要(草案)》,对外正式公布《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规划实施等各个阶段。
整个编制过程两个重要节点,分别是制定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制定党中央《建议》。两者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最终以《纲要》形式来囊括中央指导意见和各界建言。
根据上述流程分析,历次五年规划都将在五中全会上加以讨论,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10月在北京召开,届时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规划思路:三期叠加,凤凰涅槃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三期并存”的战略判断: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同时还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并作出了“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处在“三期叠加”状态中,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针对目前国家面临的形势,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区域规划、存量规划以及全新的经济增长理念。
区域规划:“十三五”规划总体发展格局定位在四大区域,分别是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这四个区域规划基本覆盖了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
存量规划:存量规划的目标是将现有的资源转移给能为城市贡献最大的使用者,减少要素转移的成本,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存量规划是结构调整规划,其核心是产权,特别是对国有企业占用的大量低效率使用土地的调整,将涉及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能突破这一体制性瓶颈,将进一步释放国家经济增长的活力。
增长理念:“十三五”规划将实现五有增长:有就业的增长、有声音的增长、有情的增长、有文化的增长、有未来的增长。在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就业安置,公共决策,合理的收入分配,文化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理念方面,“十三五”规划突出了规划的连接性、开放性、制度性、开拓性,即强调区域互联互通,对外开放,协同发展并增强行政效率,规范制度,吸引创新资源落地,推动经济发展。
专项课题:突出新兴产业和人口发展战略
“十三五”重大专项的选题延续了“十二五”对国际环境与对外开放、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区域间协调发展与扶贫保障、创新驱动与人才强国战略、工业升级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企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完善等研究方向的的强调。在此基础上,对扩大内需、信息经济、新兴产业发展、人口发展战略、居民健康保障、企业产品技术走出去等方面提高了关注。
目标:保增长、促创新、改体制
相比于“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目标更加简明。“十三五”规划预期在十大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扶贫。与“十二五”规划中的各种目标对比,“十三五”框架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以及更为精简的清晰分类。
从目标次序上看,“十三五”规划强调了保增长为第一要务,同时创新位次明显提升,这些都反映在了目前的经济形势与国家政策上。另外,“十三五”规划提升了对农业的关注。“农业现代化”紧随“创新”之后,且由“十二五”规划中“新农村”篇里的一章变为单独提出,重要程度有了显著提升。
保增长:增速换挡的缓慢探底期
根据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 增速必须达到6.5%。对于GDP,我国正处于增速换挡期,潜在增长率可能已经低于6.5%。而对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如果做好收入分配改革,十三五时期实际年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可能会高于GDP增速,实现年均实际城乡居民收入7%或以上的目标。
近年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典型事实先后出现:2008年前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净减少,2014年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从增速换挡进程看,我国已由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未来经济将呈弱平衡的大L型,往后可能还有5-7年的底部调整期。
调结构促创新:改革攻坚决战
2010年以来的经济调整涉及深层次的结构转型,必须经历传统经济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高、新供给释放和新经济野蛮生长的漫长过程,类似日本1968-1978年,韩国1998-2003年,中国台湾1985-1993年,中国1992-2001年。表面上是增速换挡,实质上是动力升级,根本上靠改革转型。
国企改革:《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已经出台,未来将结合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通信、军工等领域改革,开展不同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示范,支持地方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关于分类、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子方案也有望逐步出台。
开放服务业:中国在高技术进口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出境游日益增长的购买力表明,国内缺的不是需求,而是有效供给。未来将进一步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包括:金融、医疗、通信、信息、军转民、教育、传媒等。
注册制改革:预计2016年中期重启IPO和注册制改革。由于新兴产业依靠股权融资,资本市场将重新被重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通过制度改革实现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避免暴涨暴跌重演。
人民币国际化:11月IMF将对人民币纳入SDR进行五年一次的技术评估,IMF公开表示,到11月,不论如何会就人民币是否纳入SDR有一个基本的结论。8月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现有的货币篮子维持到2016年9月之后。近期人民币在可自由使用方面推动改革,比如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外资准入、债券市场引入海外央行等海外投资者、提高跨国企业人民币回流额度等。虽然中国努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IMF改革自身机制的方向一致,但来自美国和日本的阻力很大。在人民币纳入SDR事情上,美国具有一票否决权。访美《成果清单》显示,美国重申在人民币符合IMF现有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审查中纳入SDR篮子。
财税改革:进行总规模16万亿地方债务置换,还余13万亿;全口径预算管理;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新一轮刺激房市车市消费的减税政策;税制从生产流转环节的间接税向收入消费环节的直接税转型,顺应经济结构转变的规律,但这有赖于金融实名、收入透明等一系列制度建设。
农业现代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将迎来重大改革。据《经济参考报》,目前由农业部牵头,多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其重点在于明确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将分类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以及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求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位集体组织成员身上。
农业补贴方式改革。针对目前部分主要农产品价格内外倒挂明显、农产品库存庞大、农民种地收益低等问题,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将进行一系列补贴制度和涉农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改革。近期推出的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就是一项重要实践,具体而言,就是将中国目前农业补贴主体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2015年5月,农业部正式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十三五”规划期间正好包含在内。《规划》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二是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三是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四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五是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
扶贫:强调民生增加公共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专门主持了召开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并明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在长春,习近平重点关注了发展遇到新困难和挑战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强调,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要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平均每年需要减少1170万人,任务相当繁重。在“十三五”规划中,应会继续着重强调民生,降低地区间收入差距,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推进居民健康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收入制度改革。继续增加投入,特别是片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提供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会,继续大力支持中西部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着力点和突破口
区域规划:“四大板块”+“三大支撑带”
“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可能会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进一步有序推进此前形成的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板块”战略;另一方面,增加“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最终形成“四大板块”+“三大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
中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在增速换挡的进程中,各地区呈现出大国雁阵模型中的梯次跃迁,不同地区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东南沿海创新驱动。部分地区可以认为已经基本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未来关键是创新驱动,比如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7个省市2014年人均超过1万美元,超过或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这些省市在90年代初以后经历了对外市场开放和经济高增长,在2008年前后开始增速换挡,经过转型,近年增速相对平稳,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人口继续流入,类似韩国、中国台湾等高收入俱乐部新贵
东北振兴亟待破题。部分地区初步呈现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迹象,未来关键是转型破局,比如部分东北中西部资源型省市,经济起飞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在2003-2009年依靠资源经历了短暂的高增长,产业升级失败,并于2012年以后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人口出现净流出,类似拉美的资源陷阱。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继续放缓,其中辽宁以2.6%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排名全国垫底,黑龙江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倒数第四。目前《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在制定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振兴阶段的新出发点。
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深入。将不断完善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完善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自生能力和竞争力。培育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完善西部地区内部亚区域的协调发展。以“陆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契机,加快西北地区向中亚、欧洲的陆路开放。
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部分地区处在从中等收入往高收入阶段跃迁的进程中,未来关键是加快追赶,比如山东、重庆、四川、河北、湖南、湖北等人均GDP6000-8000美元,受益于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转移,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相对第二类条件较好,近年劳动力出现回流,具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也面临较大的挑战,类似马来西亚、土耳其、越南等依靠工业化的追赶中经济体。
京津冀协同发展。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规划: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崛起
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将呈现高收入国家的特征,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步下降,服务业比重将相应提高。存在大量过剩产能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新型产业势必崛起。
钢铁——目前钢企的大面积亏损是宏观经济低迷、下游需求萎靡以及行业集中度过低、供给过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钢铁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根据工信部2015年3月20日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征求意见稿表明,建立企业退出机制,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注重环保将是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就十三五发展目标来看,兼并重组、走出去是关键词,转型和改革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钢铁行业不变的主题。由于钢铁企业之间高度竞争,符合市场化的竞争类国企定位,因此钢铁股有望成为改革布局中的奇兵。其实2015年3月发改委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修订)》就已经指出,我国将允许外资对国内钢铁企业的控股。
煤炭——在经济增速的下滑、替代能源的冲击,环保的压力造成了煤炭需求量逐渐下降,煤炭行业面临着持续的挑战。政策层面,面对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采取了多项行政措施,对煤企提出了减产、限产甚至停产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退出机制,通过政策手段控制产能,关闭部分中小煤矿,对违法违规的煤炭加大治理力度,让优质的煤企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衰竭煤矿提供税收优惠鼓励他们尽早转型。国企改革、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和行业产能出清将是煤炭行业长周期见底的必经之路。而加大对电力领域的投资,继续向下游发展,加大发展清洁发电业务,以拓展煤市场是煤炭企业的转型之路。
信息消费——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形式多样的信息产品广泛进入到百姓家中,信息消费逐渐显现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未来信息消费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来看,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3G和4G的网络覆盖,支持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导向)以及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都将是未来信息消费建设的主要方向。另外,信息与各产业的融合也会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
传媒——近年来,网民数和手机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增长是网络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影院数量、银幕数量连年增加也直接反映了电影产业的持续增长。随着《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过,最高决策层在支持新兴传媒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努力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高度融合,与此同时,政府对文化出版、动漫产业、邮政以及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和设计领域都给与较大的税收优惠。
体育——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体育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的体育产业的规模还比较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将达到5万亿。
《意见》明确指出,国家将支持潜力产业,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的发展。同时,中国足球的发展将是中国体育行业发展的先头兵。随着国人路跑热情的高涨,路跑行业也将会是体育行业中快速成长的新星。体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体育场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运动APP以及体育网络平台的发展,同时智能单车与骑行APP互辅互助,将引领体育装备真正“入网时代”的到来。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到6月16日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可以看到将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的核心。
“中国制造2025”强调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委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试点,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以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等6大试点推进专项行动,基本涵盖我国工业制造各大传统和优势行业,拉开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新篇章的大幕。同时走出去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词,因此优势制造业内部的兼并重组为主题的国企改革也是推进制造强国的政策选项。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有望在年底前发布。《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陶瓷等原材料行业,民爆等危险作业行业,锻造铸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防军工领域的推广应用;《规划》也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家庭辅助类机器人以更高的性价比解放人类双手,保守估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
生态环保 :提高标准,增加投入
“十二五”规划中资源环境难完成。2014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显示,“十二五”规划提出的24个主要指标(28个实际指标)有20个都达到预期进度,累计占到指标总数的75%,少数指标已提前完成。但也有部分指标实现进度较慢,主要是能源消费强度控制指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指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指标、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指标这四大指标。预计经过努力,到2015年底,28个指标中有26个指标可以顺利完,完成率达到92.80%,余下2个指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完成比较困难。
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一方面,要求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对于部分资源利用指标,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均提出了高于“十二五”期间的标准。另一方面,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並夰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等。
环保部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预计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根据环保“十三五”规划编制思路, 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2020 年,PM2.5 超标 30%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 PM2.5 年均浓度达标。其中对全国实施重点行业工业烟粉尘总量控制,对总氮、总磷和挥发性有机物(以下简称 VOCs)实施重点区域与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总量控制,增强差别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医疗养老:重点突破,增加供给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共有10项,其中只有每千人口医生数这一项低于目标值,仍需要着力发展。
随着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医疗消费的增加是大势所趋。同时老龄化和居民收入的提高等双重趋势的叠加会刺激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配极度不均匀而引发的看病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未来医疗领域的改革将会继续深化,改善供给结构和供给规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和护理行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发展趋势。在政策层面,《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评审审批制度的意见》在2015年上半年公布,该《意见》指出,提高审评审批的透明度以及质量;提高高仿制药的质量,解决注册申请积压的问题以及对科技研究与创新新药的鼓励是未来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的改革方向。随着国家政策对这一行业的重视,本土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会有较大的空间。
目前,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医疗信息化、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被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和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缺口巨大;高端医疗器械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垄断,增强技术、转型升级需求非常迫切;生物制药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研发力量薄弱、产业化率低。因此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上述三大领域列为重点的突破领域。
在养老产业方面,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目前,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购买力不断提高,使得我国养老产业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养老产业供给明显不足。首先,我国人均工资相比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不足美国的六分之一,单靠个人储蓄养老压力较大;其次,我国公共养老金支出和养老基金占GDP的比重较发达国家相比水平很低,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仅有3%左右,发达国家一般在5%以上,而养老基金占GDP比重差距则更为明显,我国仅为1%,发达国家一般在10%以上,社会养老保险规模远远不足。
未来将增加养老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十二五期间养老床位覆盖率已达到了每千名老人26个,城市社区日照料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了30%。十三五规划预计养老床位覆盖率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5-40个,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50%的以上农村。
2015(第八届)新浪金麒麟论坛大幕将启,本届主题为“变革中国:蓝图与路径”,定于2015年12月1日在北京召开。[关注本届金麒麟]
“十三五”谋局开篇的2015,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在下一个5年及更长时期,关系民生与福祉的前行蓝图,将会具体指引哪些路径?依靠自身巨大潜力与韧性的中国经济,又会释放哪些红利,注入新活力汇聚新动能?更多精彩锁定新浪财经金麒麟![点击报名参会]
“新浪金麒麟论坛”是新浪财经主办的高端 品 牌活动,以其最广泛的受众基础,汇聚最权威的政商学界专家,分析解读我国经济的政策趋势和战略规划,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商学界提供 深度交流的平台,为大众提供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发端于2008年,经过七年的成功举办,论坛与国家级智库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金融领域 一行三会领导悉数出席,与发改委、国资委等部委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