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黄湘源 > 正文
 
黄湘源:“逼”出来的利好还能利多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18:25 新浪财经

  黄湘源

  一个月前,市场本来有一次“歇”出来的利好机会,可是,尽管发审委歇夏歇了一个月的时间也不止,但证监会一开始就似乎有意淡化其利好作用,一句“未公告”的解释,令这一原本有可能对市场恢复信心产生不小作用的利好无声无息地消弥于市场的狐疑不已之中。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为什么美国人打错靶?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这一次,市场终于又迎来了又一次“逼”出来的利好。暂停发行新股的说法终于明明白白见诸于证监会的正式文件。但是,不知为什么,证监会还是没有把事情说得很明白。问题是,如果这次暂停还可以算一个利好的话,其利之多久显然将取决于暂停究竟将停多久?

  坦率地说,如果仅仅是一个新股发行实行询价制,那么,对于市场来说,确实不值得寄予太多的期待。近期新股频频跌破发行价,股市的融资功能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提出实行市场化定价的意见,其根本目的无非是为了维护股市的融资功能。询价制的重点在于以对机构的讨好和让步来换取他们对新股发行的支持,却从根本上取消了中小投资者的话语权,其结果很可能造成上市公司和机构联手之下的股价操纵和市场操纵。同时,在当前的低迷市道中,过分追求低市盈率发行则极有可能意味着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将继续下移。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证券市场里,孤立地推出首发市场化定价的改革措施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大可怀疑的。弄得不好,非但对于广大投资者并不是什么福音,却有可能将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造成当前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正是不顾投资者死活的过度融资圈钱。在股市再度跌破1307点,广大投资者的普遍亏损程度远远超过其承受力的危急关头,证监会如果确实有心救市,就必须改变只考虑融资者的利益而不顾投资者的利益的政策倾向。那么,暂停发行新股显然就是惟一的选择。诚然,暂停发行新股并非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为暂停发行新股其实什么也没做。但是,至少,它暂停了圈钱者对伤痕累累的投资者的继续侵害,它将使长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难以自拔的投资者有一个休生养息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暂停如果作为一个救市的信号,作为政策面,可以借此机会深刻反思证券市场是不是能够专门定位为融资工具,可以从容地通过多方听证对制订出有利于稳定市场的发行方式改革方案,可以真正以多赢为目标实施各种有效的创新救市举措。

  中国的股民真的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老实的投资者了,即使在十有九亏、亏逾九成的情况下,只要政策面稍微表示一点关怀,他们就很容易被感动,被激发起投资信心。但是,人们实在弄不懂,为什么一手将广大股民动员入市,并且至今还在琢磨着采取各种措施将老百姓的银行储蓄逼进股市,并千方百计向入了市成为投资者的股民融资圈钱的管理层,却能眼睁睁地看着股民们的血汗钱有去无回,还假惺惺地说:我是裁判,不调控行情?不要说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就更低,充其量依然是一个政策市,就是美国这样市场化经济成熟的国家,也没有讳言政府救市,911事件过后,布什政府就是这么干的;而香港股市在遭遇索罗斯狙击的情况下,更是干脆动用政府的经济力量与之抗衡,至今香港政府的盈富基金还在为纳税人赚股市的钱。难道号称“三个代表”的中国股市的管理者就有理由只顾发行新股而不考虑回报投资者,就有理由只顾讨好大资本而不顾小股民的死活,就有理由只顾制造圈钱者的盛世而不惜成为投资者的危市?

  如果管理层心中还有一点大局观,还能想着投资者,还有起码的恻隐之心,那么,对于采取暂停发行新股的方法来救市,大可不必迟疑犹豫,不必半吞半吐,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因为即使年内完全暂停发行新股,损失的只是四五个月的新股发行成绩,其实前七个月的融资规模已经够多的了,如果加上并未暂停的再融资,应该不至于还愁完不成融资计划。更何况,一旦市场理顺了投资回报机制,投资者恢复了信心,融资方面今天的退一步换来的也许将是明天的进二步进三步。但是,如果象现在这样,虽然迫不得已暂停了新股发行,却又不肯明确暂停的时间,那么,人们就不能不怀疑,这一次的暂停,对于管理层来说,究竟是“逼”出来的,还是深思熟虑和心甘情愿的?

  “逼”出来的利好是不可能长久的。不要说短暂的暂停所带来的仅有的一点利好也会象发审委歇夏一样消弥于市场的狐疑不已之中,而且说不定询价制的匆忙出台,正是意味着正在排队等待发行的新股又将一哄而上,意味着付出股价结构整体调整的代价来支持大盘国企股、大盘银行股、大盘海归股的加速扩容,意味着管理层终究会将新股发行提速的市场风险一股脑儿地转移给广大投资者,也意味着中小投资者从发行价格开始就受制于大机构投资者的弱势地位得以固定化。那么,这对于市场来说,不是缩小和降低了风险,而是扩大和提高了风险。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