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黄湘源 > 正文
 
黄湘源:“损不足奉有余”是一个潜规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16:57 新浪财经

  黄湘源

  损不足奉有余,这是中国股市的一个潜规则。

  中国股市正在由“三七开”、“二八开”向“一九开”发展。有人甚至认为最终可能是“一九九”,即百分之一的人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钱,这种说法未免太夸张了。但少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数人赚钱,大多数人受损,这毕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决定了少数掌握大资金的人赚多数资金上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的钱。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是“零和游戏”,虽然没有做空机制,但是政策上不仅总是倾向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而且账户管理上还迟迟不实行实名制,这就使得少数掌握大资金的人不仅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缺陷操纵信息操纵市场,而且可以利用市场规则的缺陷通过多个账户操纵资金操纵股价。南方证券就是这么做的。因违法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行政接管后,南方证券违规买入的哈药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股票“集中登记”的结果,所持哈药集团的流通股比例达到60.92%,不仅创下了沪深股市之最,而且触发了要约收购。但是,对南方证券而言,“集中登记”似乎意味着对要约收购义务的悄然豁免,意味着对非法收购的既成事实的正式承认,意味着其违法炒作哈药集团的既得利益得到了行政接管的公开保护,今后再怎么处罚也是划得来的。

  中国股市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少数大股东享有掠夺大多数在股份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股东的特权。重融资,轻回报,是中国股市的根本弊端。十多年来,大股东从股市圈的钱,加上投资者所交的税金和交易成本,已经超过了目前的整体市值。这意味着投资者总体上一无所得,即使是少得可怜的分红,也由于不合理的除权而随着整体市值的缩水而付诸东流。最近,《公司法》和《证券法》修正案草案,分别删去了关于股票溢价发行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规定。一般认为,这意味着发行价格有可能走向市场化。但是,就像股票发行制度从审批制变成核准制并没给市场带来多大变化一样,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发行价格不是主要问题,发不发新股才是关键。如果管理部门不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一味照顾大股东的圈钱欲望的话,那么,股票发行上市是由发审委审核还是证交所审核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将只是为大批国企大盘股、银行大盘股、海归大盘股融资圈钱发放上市通行证的发行部。宝钢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居然破天荒地提出一下子融资280亿的增发计划,就是明证。问题是大股东圈了钱,不仅没有带来业绩的增长,没有带给投资者应有的回报,反而大肆挥霍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而一味支持大股东圈钱的管理层还反而迁就大股东赖帐和套现的意愿,用别出心裁的“以股抵债”为其网开一面。股市的政策倾向谁?袒护谁?岂非昭然若揭!

  那些一边在一个劲地鼓励大股东大资金猛掏投资者口袋的人们一边却道貌岸然地说着不干预不调控,说着“股市有风险”,这就象害人不浅的香烟贩子却在烟壳上公开声称“香烟有害健康”一样。这就是说,虽然无论是何时何地何种感召之下入市的投资者,都是上了钩的鱼,跳入陷阱的猎物,但是明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偏要一头去撞股市的南墙,你不是咎由自取吗?怨得了谁?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名义下的“损不足奉有余”。

  如果股市的损不足奉有余只是反映了政策面对大股东大机构的情有独钟的话,那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大股东大机构和那些决定政策的大人们他们都姓“大”,或者说好听一点姓“国”,无论是从所谓的“国家利益”或者“大局”出发,他们都有着无法改变的利益上的一致性。但是,损国人奉外资又作何解释呢?

  三年前,许小年的“千点论”和“推翻重来论”可谓惊世骇俗,当时就有人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着为“接轨”背景下的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股市摇旗呐喊的阴谋,言下之意即损国人以奉外资。三年来,中国股市的股价结构革命的结果终于使许小年有资格理直气壮地说“我的观点不变”。而正当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纷纷因为股市的低迷而信心不足的时候,来自海外的QFII却在公开场合毫不讳言地说:“发现中国股票市场有很多积极的现象,这对我们来说很鼓舞人心。”我们注意到,中国股市开放QFII入市的时机同股市的景气情况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特别是在今年的春天,正当股市有所反弹的时候,有关当局曾一度暂停对QFII入市申请的审批,而当股市再度进入极度低迷的时候,就又一次门户大开起来。这里当然可以有多种理解,正面的说法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无救市的意思,但换个角度来说,其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味道也够浓的了。确实,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看就不难发现,经过这样几年的调整之后,中国股市为QFII腾出的是多么大的一个空间!这是何等默契的潜规则啊!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