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正文
 
韩强:证券市场需要科学发展观(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16:50 新浪财经

  韩强

  (十七)新股高价发行的秘密

  苏伯尔上市当天即跌破发行价,引起各方关注。有分析人士指出:从苏泊尔(资讯 行情 论坛)本身看,尽管去年每股收益高达0.754元,以致12.21元的发行价,市盈率仅16倍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但今年1至5月每股收益(摊薄)迅速降至0.134元,虽然公司强调产品存在季节性因素,但估计全年能有0.30元也就不错了,以此估算,12元多的发行价市盈率超过40倍,而目前大盘的市盈率不过30来倍,中小板许多股票更只有20多倍,其12.21元的发行价又怎能挺得住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小板公司大部分募股筹资都要“用足政策”,达到甚至超过原净资产的2倍。(《深圳商报》2004年8月19日)

  其实,新股高溢价发行的根本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流通股为非流通股做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上市公司和新股承销商确实在“用足政策”。为什么他们能够这样做呢?

  首先,20倍市盈率是个不确定的概念,究竟是指发行前呢?还是与发行价对应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今年中小企业板,都是以2003年的业绩为基础,表面上看,好象是在20倍市盈率以下,但是对应发行价和发行数量,实际上每股收益已经被摊薄。例如某公司原有5000万股,发行2500股,总股本是7500万股,原来每股收益是0.5元,以20倍市盈率发行,每股10元。但是发行后以7500股计算,每股收益就下降为0.33元,那么对应10元的发行价,市盈率就变成了30倍,这还是在前一年业绩的基础上计算的,如果发行后业绩下降,那么市盈率更高。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苏伯尔今年1至5月每股收益(摊薄)迅速降至0.134元,虽然公司强调产品存在季节性因素,但估计全年能有0.30元也就不错了,以此估算,12元多的发行价市盈率超过40倍。

  其次,不超过2倍净产值的概念也是模糊的,究竟是不超过发行前的净产值2倍呢?还是不超过发行价计算的净产值2倍呢?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请看两个实例:

  (1)航天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招股说明书和路演公告

  发行价格:7.00元

  发行前和发行后每股净资产:1.86元/3.36元。

  (2)海特高新(资讯 行情 论坛)招股说明书和路演公告

  每股发行价格:11.88元/股

  发行前每股净资产:2.64元(以2003年12月31日经审计数据计算)。

  发行后每股净资产:5.20元(按发行价11.88元/股,发行股数

  2,400万股计算,扣除发行费用后)。

  这两只股票都是以发行后每股净产值计算,不超过净产值两倍。如果不超过发行前净产值2倍,那么航天电器的发行价就要变成3.72元,海特高新的发行价就要变成5.28元。上市公司当然不愿意,承销商也不甘心。

  所以,市盈率用发行前一年的每股收益计算,不超过2倍净产值用发行后计算,这样里外找齐,上市公司和承销商的利益最大化,股民却要付出高额的贡献。

  问题出哪里呢?在于我们的管理层制定政策不细致,为什么会被上市公司和承销商“用足政策”?因为政策缺少科学性。不是口口声声说,“要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当做重中之重”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确定的规则呢?这确实应该认真反思。

  (十八)改进新股发行办法

  改进新股发行办法成为市场热烈议论的话题。如果我们把股权分置的现实情况考虑在内,就会明白现在A股市场并不具备市场化发行的条件,因为60%以上的股票不流通,无法对市场价格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全流通又是发展方向。如何调整这两方面的矛盾呢?

  我认为可以从新股发行入手,取消市盈率,以净产值为基础,新股发行不超过发行前每股净产值的1.5倍。为什么呢?看一看中石化等股票在香港市场上的发行,只不过是略高于净产值。与用友软件(资讯 行情 论坛)同类的金蝶在香港创业板发行8750万股,发行格区间在0.9-1.08港币之间,总共筹集8000万港币。这都是市场化的结果。这里,我们应该承认国际市场的惯例。我们的管理层和证券界人士天天讲国际惯例,为什么不在新股发行价上讲国际惯例呢?

  为什么我要提出新股发行不超过发行前每股净产值的1.5倍呢?因为一个公司要有造血功能,它要提高业绩,要分红,因此净产值的积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一想要经过多少年才能增加50%呢?但是,我们的公司却可以利用新股首发。在一夜之间就可以让净产值翻倍,这不是人间最大的奇迹吗?不仅如此,而且报刊媒体也跟着渲染,什么某某人通过公司股票上市一转眼就成为亿万富翁呀!什么资本运作高手呀!

  我们的A股市场创造了一批暴富者,这种效果只会扭曲社会的价值观,千方百计地争取上市,上市以后就不管后果了。这实际上是浪费社会资源,不但没有达到资源折优化与合理配置,反而使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贺宛男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板公司绝大部分是家族企业,相信在创业之初肯定是省吃俭用,如今上市了,原本几千万元的资产一下子变成了几亿元,又有几个人能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不动心呢?难免把各种费用往公众股东那儿多打一点,但政策和法规能对此无动于衷吗?

  其实,股票上市不仅是对民营企业家的考验,也是对国营企业领导者的考验。《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宜昌听到一个“典故”:“证券市场究竟是哪位高人发明的?我真得好好感谢他!以前借钱还要还,现在一上市就有那么多钱,可让我怎么花?”正是这种暴富心态的真实写照。

  好了!书归正传,新股发行不超过发行前每股净产值的1.5倍,既考虑了溢价发行,也考虑到认购者的利益。从长远上说也是为将来的全流通打基础。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一级市场的发行,也就是说,你对这个公司认同,就认购它的股票。二级市场股价被炒高了,是另一回事。

  再看配股。我认为配股价应该不超过现有净产值的10%,为什么呢?因为发行新股投资者已经做了贡献,配股价不超过现有净产值的10%,也是溢价了。1994年至1996年的配股价都很低,大家查一查资料就可以看出来。但是1999年的国有股减持,以三年每股平均收益的10倍定价,提高了股价。2000年以后的所谓“市场化”、“国际化”竟然出现了88倍发行的股票,这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因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交易者平等,要讲公开、公平、公正,在股权分裂的情况下,搞所谓的“市场化”、“国际化”,只会产生无序化。再说了,既然讲“市场化”、“国际化”,为什么在香港市场上低价发行H股,却要到内地A股市场上高倍发行同样的股票呢?实际上,所谓的“国际化”、“市场化”是被断章取义地利用了,是诡辩论式的实用主义。A股市场成了某些公司圈钱的场所。

  2000年3月,前任证监会副主席李剑阁同志在《市盈率将套牢整个社会》的文章中指出:

  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存在着奇怪的现象:不断煞费苦心地出台“利好”政策,而且“剂量”越来越大,以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以利好政策刺激股市的做法,其实是以今天的快感来换取明天的麻烦的短期行为。 

  如果以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给国有企业融资,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而国有企业又不能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总有一天国有企业在股票市场筹资就会十分困难。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所碰到的困难,给了我们既确切又强烈的信号。有些公司在上市前,只想到发股票向投资人筹钱,而很少考虑对股东的诚信责任。有些上市公司不按招股说明书承诺的用途使用资金,公司的重大决策不能及时向股东披露。股票持有人在企业得不到应有回报,必然不愿意长期持有股票,而追求在交易中的差价收益;股票价格严重脱离企业业绩,市场波动剧烈(《国研网》2000年3月29日)

  当时,人们不以为然,被所谓的5.19和“中国股市世界涨第一”所激动。今天当股市经历了2001年8月以来长达三年的大熊市,难道不应该认真反思吗?在不断地优惠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所谓“市场化”、“国际化”的旗号下,竟然出现机构投资者可以用30%的保证金参与新股认购,以小搏大,产生出88倍的市盈率,昨天的快感终于带来了今天的麻烦。

  1300点是什么位置呢?如果您把1999年5.19行情以后发行的股票去掉,再把指数还原,就知道了,我初步的估计是777点以下。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您把1994至1996年初上海的一批老股票的价位找出来,看一看这些股票现在的价位,就知道指数在什么位置了。一批股票在2元以下,新上市股票当天跌破发行价,只有在沪市指数700点以下才出现。当时,一些营业厅只有几个人,卖报的回家了。现在呢?我不说,您也知道。

  我们再看报刊的统计数字:

  1996年12月25日,上证综指见底855点,上海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为30.36倍;1999年5月17日,上证综指见底1047点,上海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为29.02倍。

  请注意:2004年8月20日上证综指最低1327点平均市盈率只有25.62倍。比1996年855点的30.36倍还低5个点,实际上已经到了777点以下。777点曾经是沪的神奇数字!

  1999年5月1047点时,A股均价9.18元;2003年11月1307点时,A股均价6.66元;但8月20日,收盘1340点时,A股均价跌破6元大关为5.89元,迭创股市均价水平的新低。

  请注意:1996年初,上证综指526点时,平均股价5元(查一查当时的证券报刊文章就可以知道),2004年8月20日,上证综指收盘1340点时,A股均价跌破6元大关为5.89元。这大约相当于1996年初的650点。

  我们还要提醒各方面注意:

  1995年前任监会主席刘鸿儒同志主持工作期间:渤海化工发行价2.5元;东方电机(资讯 行情 论坛)发行价4.10元,一人一百股,当时确实很多股民受益。记得那时一些股票贩子站在证券营业部门口问股民:“把一百股转让给我吧,我出高价。”许多股民说:“不给!这是刘主席的政策给我们的权力,这个权力是无价的!”还有的大户派人到高中借身份证开户,以便去买那一百股。有的股民说:“我告诉所有的亲戚,不借!我们的权力怎么能借呢?”后来改成了每个账号一千股,大家觉得市场还是公平的。实际上新股发行无论什么方式,公平是关键。

  1996年前任证监会周道炯同志上任初期就到全国各地走访,特别是在武汉直接与广大投资者(股民)见面,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意见。然后,提出了几条重要的措施,上市公司的运作要规范、业绩报告要真实,一定要给投资者分现金红利,这也是国际市场的惯例,更重要的证券报刊上发表股评文章一定要有两种以上的观点,防止利用股评操纵市场。他确实把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地位。

  刘鸿儒和周道炯同志在证券市场的开拓时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维护三公原则的努力,股民永远不会记忘记,广大人民群众也不会忘记。

  我们再看2001年所谓的“国际化”、“市场化”,创出用友软件36.68元的高价发行,市盈率63倍的市盈率。闽东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创出88倍的市盈率。中石化发行价4.12元,比香港H股1.6元港币的发行价翻了倍,当时中石化在香港二级市的价格在1.6—1.7元港币波动。“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还说:“这次综合考虑了公司价值、市场需求、大盘未来的走势、投资者承受的能力,给投资者留出利润空间,最终确定出发行价4.22元。”

  我们再看:2004年6月发审委从第32次到第43次会议,在整个6月份,共召开了12次发审会,接受审核的公司达43家,其中29家获得通过,审核家数创出发审委制度改革以来的最高记录。7月份新股发行速度再加快,从7月1日发审委第44次会议到7月22日第57次会议,共开会14次,仅7月6日、7月7日两天就将审核12家公司的融资申请,其中首发4家,增发4家,配股3家以及一家可转债。审议了新股首发、配股和可转债事宜,相当一批公司融资。股市面临扩容压力。几乎是隔一两天就开一次会。从6月25日到8月20日中小企业板共上市33只股票。在股市十分低迷的情况下,宝钢要发行50亿股,筹资280亿,宣称要做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人们不禁要问:世界上的大企业都是融资融出来的吗?上市公司的造血功能表现在哪?

  自1992年开放市场以来,2004年的发股发行速度是最快的。这让我想起了谢百三教授说过的一段话:美国2001年一年发了11只,香港一年也只发十几只;何以这么穷的中国,一年可发100多只呢﹖请想一想,这些公司,包括海归回来的H股公司都是回来圈钱的,?抢昧魍ü缮佟⒐杉鄹呃慈η摹J澜缟嫌姓庋墓墒新稹熞荒甑酵罚煌5胤⑿猩闲鹿伞G懊拦芡晨肆侄?998年7月1日访问上交所时,对中国股市发展之快大为感慨。据悉?腥讼蛩惚ǎ泄墒锌?年,已有了800家上市公司,而美国股市用100年时间才上市800家。据说总统对此很感慨。实际上,这正是中国股市最大的弊病之一,在“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旗号下,拼命地开快车,发行、上市新股,实际上是纵容各种各样的企业到股市来圈钱。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绝不等于无度无序地乱发新股,大干快上地纵容“投资饥渴症”,这样搞下去会痛失人心的。此外,有关人员总说要学学美国、欧洲,谁能拿出任何一国的例子来,有这么天天发行、上市新股的吗在这一点上,你们为什么又不学习美国了呢?

  这话问的好!香港股市也有上百年历史,1968年至1969年香港股市上市公司72家,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家。到2001年1月香港有上市股票725只,创业板股票55只,纳斯达克股7只,认股证88只,备兑认股证191只,指数认股证12只,红筹股47只,H股54只,如果不算认股证、备兑认股证,共有900只股票。也就是说,香港股市从1968年的72只股票到2001年的900只股票,用了33年,平均每年只增加20多只。深沪股市13年,就有了1300多家上市公司,深沪平均每年发行100多只新股。就是这样,有些人还赚慢。要我们的股市中,高价发行新股美其名曰“市场化”,也大谈国际惯例。但是不谈国际市场发行新股速度慢、审查严格;也不愿意全面地介绍国际股市的赔偿制。哪条“惯例”实用,就大讲、特讲,哪条“惯例”不实用,就少谈,或者干脆不谈。

  不顾一切地发行新股,甚至两个月开会26次,审核新股发行。国际上有这样的高速扩张吗?

  我写这篇文章时,心里很难受。我真诚地希望最高领导关心一下股市。因为股民大多数是工薪阶层,还有的是下岗职工,他们的钱被套住了,是被股权分置的高溢价发行套住的,是被那些鼓动“世界涨幅第一”的宣传套住的、是被鼓吹百元股神话套住的。我不知道有多少股民被套住,但是被套的资金数量不小,这就要影响一部分居民的有效消费。如果这些致钱进入消费市场,对经济发展会起推动作用。所以,我再次希望高层领导关心股市,让我们的市场健康发展。

  我们都希望证券市场能够健康的发展,要健康的发展就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要提倡以人为本,象商业那样树立“顾客是上帝”的观念。要真正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政策,这里所说的“市盈率20倍、不超过净值2倍”的模糊概念,就是不科学政策的例子。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