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一九现像--基金经理为钱包而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6:07 新浪财经 | |||||||||
张越 自欺欺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淘金工上了天堂,发现人满为患,早没了自己的位置,他当然不想下地狱,便心生一计,骗大家说,快去地狱吧,那儿有黄金。就有那胆大的,抢先跑
基金就像那淘金工,整天嚷嚷价值投资,大伙都相信了,跟着他们跑,跑出个“二八现象”。搞到最后,基金把自己也骗了,真以为价值投资有黄金,到了高位,还不知道减仓。眼看着周期性行业次第衰落,五朵金花凋谢风中。 人言人殊 重仓股砸在了手里,怎么办?继续留着?看不到希望。全都出了?又舍不得。就有了“一九现象”的新说法,在众基经的最新报告中,“一九”已成流行语。其大意是,出掉一部份变差的,留下一部份“好”的,用兑现的钱加仓,死扛到底。 可孰为好?孰为差?谁能算“一”?问问基经,一头雾水,有人说业绩好的算,有人说市净率低的算,有人说净资产收益率高的算,有人说高成长的算,有人说抗跌的蓝筹股算,有人说多家基金重仓的算,有的干脆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一九现象”人言人殊,只能说明它并未真正出现,还只是基经的一种假想,一种呼唤。假想会成为现实吗? 命中注定 “一九现象”将是必然。这由基经的工作目标决定。 基经的首要目标是,提取高额管理费,以维持高薪。近期有媒体报道说,基经年薪普遍高于30万人民币,博时的投资经理们甚至高达30万美元。为达到这个目标,种种阴暗伎俩施将出来,也在所不惜了(笔者将另文详述)。一位基经私下说,要是拿自己的钱,我绝对空仓不做,可我管的是基民的钱,不买股票,就提不了管理费,也就拿不到高薪,那还有什么说的?先胡乱买上再说吧。基经的心态大体如此,虽然前期减了仓,但很快还要买回来。买什么呢?当然是“二”中仓位最重的。这叫弃车保帅,护住重仓股,也就暂时护住了净值,也就“保”住了管理费。 有人问,为什么只能收缩战线,不能“三七”?不能“四六”?不能“五五”?这太抬举基金了,连“二”都罩不住,还敢开辟新战场?你知道基经们最娴熟的本事是什么?不是判断大盘,不是研究企业,是拉高市值,也就是在净值公布前,趁着尾市的时候,偷着做把重仓股的收盘价,让自己那绿油油的小脸露出一抹红晕。股票要是太多,他们忙得过来吗?咱不心疼基经,人家自己也知道心疼自己呀。 基经中也不乏高手,难道全都傻乎乎地往“一”上扑?像见了火的飞蛾。是的,那必然是一次集体行动。只要有人出手,其他人就会一哄而上,这就是“羊群效应”。对基经来说,业绩好坏无所谓,管他是增长还是退步,他们在意的,是与别的基金比较,净值不能输。如果自己不动,眼看别人买进,推高净值,不单没人再买你的基金,还可能遭遇赎回。这就关系到了命根子----管理费,基经岂能忍受? 在劫难逃 基金花样繁多,名字都挺动听的,到最后干的却是同样的活儿,大家一起死扛。结局会是什么? 用不着太复杂的推理,太多的事实教育我们,死扛的结果就是扛死。庄家的资金链断了,券商的委托理财还不上了,基金也将步其后尘。从“二八”玩到“一九”,下一步只能是“零十”,市场全输。 我们应该怪基金玩死市场吗?错。基金只是在错误的时间,诞生在了错误的地点。从本性上说,绝大多数人站在基经的位置上,都会挖空心思惦记管理费,这说不清对错,真正的错误是规则,它给基经留下了暴利空间。凭什么要求基经是圣人?没有好的制度,好人也会干坏事。 在一个非流通股东反复盘剥流通股东的市场,“一九”也罢,“二八”也罢,“三七”也罢,无论你做怎样的数字组合,基金注定是输家。与普通人相比,基金只是块头大点,体力好点,能多支撑些时间而已。可再粗壮的汉子,若是身上插满抽血的针头,也只能长叹一声,在劫难逃。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