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蒙:见利忘义?--BP沽空中国油企的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9日 16:33 新浪财经 | |
阿蒙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国人向来以此为座右铭,用来评判别人或激励自身,但真正能够身体力行的也不多见,仅算作一种境界和追求罢。既是祖宗留下的,且被一直念叨着,“义利说”便名正言顺归于咱传统文化了。传统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当然可以“皆准”啊。以石油巨头BP为例,近两个月内在香港市场悉数抛售所持有的35亿股中石油 BP沽空,难道就“义利说”那么单纯吗?首先,我们让来看看所谓的BP。BP,即英国石油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之一,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资产市值约为1600亿美元,近十一万员工遍布全世界,在百余个国家拥有生产和经营活动。2003年,BP在财富500强中排名前五位,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生产企业,中国第一家液化天然气(LNG)的唯一外方合作伙伴,石化领域最大的外资投资企业等。由是看,BP不光巨大,而且与中国油企渊源深厚。 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BP抛售两家公司无可厚非,但悉数沽尽,除表达对中国经济与油企未来感到茫然和困惑外,BP买办张承耀一席话也不能令人信服。他说:“如今的世界,是市场经济主导的全球化的世界,BP也早已成为不代表任何国家、任何组织的全球化的股份制公司。为什么一个我们认为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却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此,张买办忘了BP悬挂的可是“米字旗”,“全球化的股份制公司”从哪里来?歌曰: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多么熟悉的声音……不知张先生可听见了? 可惜,大英帝国风光已去,昔日殖民地却成帝国。二战后,英国一直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在美国后头亦步亦趋是不争的事实,“倾美”是英国的战略。既如此,英国从内外政策到各大领域,就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东方周刊》撰说:在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去年岁末发表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亿吨原油和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70%和50%。呼吁政府在制定政治、经济、外交和国防决策时,应当考虑矿产资源,预计未来10年中美可能在能源问题上发生冲突。 果不其然。有人说,中国欲逐鹿世界石油版图,必然无法忽视中东,即使有美国的军舰和航母。1月28日中石化一位高层管理人士表示,中国石化将不会理会美国要求其退出竞标伊朗油田开发项目的谈话。中国石化是目前竞标开发伊朗16个新油田的外国企业之一。早些时候,一家日本财团已迫于美方压力而退出了竞标队伍。尽管中石化人士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有关人员已就此与中国石化进行了接触,但中国石化已告知美国大使馆,公司将竭尽全力继续执行有关竞标计划。竞标结果如何、今后实施怎样?这些都要打一个问号。从近代历史经验看,军事,特别是海上军事斗争是大国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终极手段。就我国而言,海上自卫手段比较滞后,西沙、南海还存在一些争议和纠纷,而其中的石油资源更是最大焦点。 尤其要提的是的,目前台海局势因“公投”异常紧张,美国一会假心假意做和事老,一会暗示、挑唆欲卖台导弹防御系统,一旦美国因经济需要势必令台湾“走火”,如此给自己称霸海洋、独占资源制造理由。去年5月,中石油集团公司与俄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长期购销合同"基本原则和共识的总协议》,达成中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石油供应协议。但日本人半路突然杀出,给中俄合作笼上阴影。与其同时,"走出去"开发海外的石油资源,也因收购屡屡受挫,未来前景荆棘密布。 由是看,在如此国际背景下,向来对美国秋波频传、马首是瞻的英国,当然不愿意把“巨无霸”BP绑在中国的“两只油桶”上,更不希望BP届时到议会上鼓噪或施加影响,值BP赚了钵溢盆满,不走更待何时?BP不断然决然拂袖而去行吗?虽然,阿Q看不惯。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