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郦晓 > 正文
 
郦晓工作室:“三农”问题需要第四突破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 12:36 新浪财经

  郦晓工作室

  传统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熟思路是三个:

  第一是强化农业生产,避免对其不必要的干扰;随着整体经济的提升,可以逐渐实施所谓“反哺”,也就是国家出资,对农业实施补贴。

  第二是在农村发展二、三产业,主要是兴办乡镇企业,诸如最近打算上市的航民印染,吸收从土地中转移出来的农民就业;不失时机地推动小城镇的发展,当然,人口适度聚集会衍生出就业机会。

  第三就是逐渐降低大中城市进入的门槛,让城市来吸收农村剩余的劳动力。现在强调一个市民待遇,或者叫内部的国民待遇,也就是就业机会的均等化。

  一直在做,到现在推动得很疲惫,这些途径发挥了作用,但是有局限性,随着事物的深化,局限性越来越突出。

  粮食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加入WTO之后,面临海外农业竞争,而国内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今天政府能够投入对农业补贴的资金依然是有限的,未来会有所增长,但不会是非常理想。

  对乡镇企业的结论在80年代就做出了:表面上似乎是一举两得,农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又不涌入城市。然而不是一种经济、集约化的产业方式,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并且造成污染。90年代没有延续80年代气势如虹的增长,是模式内在的局限。

  降低城市进入门槛今天被认为是一个趋势,其实质是城市居民和进城农民竞争低收入的岗位。有一点要指出,很多时候,城市容纳一个成员,所要支付的公共支出,远大于许多低收入职业薪金之外的附加值。

  当然地区之间还是有差异,浙江贯彻得更成功,浙江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是因为浙江农民的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城乡已经开始融合,我相信10年之内问题可以得到基本解决。媒体反复提及浙江的原因是,案例较为特殊。

  没有新的思路,那接下来就会很痛苦,实际上是社会分配反复地平衡。一段时间媒体倾向于维护农民的利益,一段时间又维护城市低收入者的利益。

  新的领域没有既得利益,因而就不需要利益调节,所以发展会很快。比如80年代发展乡镇企业,这同城市转移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协调起来,一段时间发展很快,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一个需要“第四突破口”的问题,坦率地说,如果没有一个新的突破口,农村问题解决不是那么容易,尤其在短时期内。过去10年没有找到那么一个突破,所以问题越来越突出。所谓寻找突破口,就是从改革20年的实践中抽取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然后是予以推广。

  当我走过社科院的时候,看到他们的大楼,我觉得,他们的工作真的是非常重要,谁说社会科学就不是生产力?那么,拜托了。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