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琴:对股市内在基本矛盾的通俗讨论(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18日 18:34 新浪财经 | |
八、对一些概念的确定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阎海琴 所以,没有能力把上市公司做强只好通过圈钱把它做大、没有能力把股票市场做顺也只好通过多发把它做大,这在客观上是用堆积的钞票和庞大的公司规模去削弱前述的若干矛 更重要的是,一说股票市场质量,就去看某个公司的的业绩,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三个层次的概念:第一,“股票市场的质量”、第二,“质量高的股票市场”、第三,“发展股票市场”。 第一,“股票市场的质量”,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一个具体的上市公司来讲,它的质量包括业绩、发展速度、管理水平、市场占有率、经营班子的素质及能力、员工的各种构成等等,这个质量包括了现在更包括了对未来的预期;从整体来讲,高质量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各种结构均合理的市场。 第二,“质量高的股票市场”应该是一个“适度股票市场”,这个适度的概念应该是指:(1)它是一个动态的市场;(2)它必须适合于它所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果这一市场发育不足,就无法发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如果这一市场过度发展,就会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秩序;(3)它不但应适应与它所依赖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必须适应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联的生产关系的状况,进而还必须与由此产生的上层建筑相适应;(4)它与其依托的社会的人文文化、道德水平、社会伦理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相适应;(5)股票市场中的投资或筹资规模、发展速度、品种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6)股票市场中筹资或投资的行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7)股票市场中筹资或投资的地域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 第三,“发展股票市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数量的增加,比如在股票市场中,包括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募集资金量的增加即外延的增加;和通过配股、增发等所谓内含的量增加,后一种情况是指上市公司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募集资金量的增加。二是速度适中,指股票市场中所有有量的概念的指标的增加速度是合理的,比如,从100增加到1000,用多长时间增加怎么样增加这就是速度问题。三是质量的提高,包括上市公司自身质量的提高,也包括其他品种的合理增加、行业的优先保证、地域的合理配置以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断适应等,总之,它是指适度股票市场概念中的所有内容的最优结构的综合发展。 如果连这些概念都搞不清初或者不去搞清楚,那么股票市场的发展就永远也没有安稳的那一天,所以明确这些概念是搞好股票市场的前提。几年来一直讨论的国有股问题之所以到今天还在争来斗去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国有股减持、法人股转让、流通股全流通等概念还在讨论之中,前几天国资委领导的讲话就佐证了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还有比如说,究竟什么叫国有资产、什么叫国有资产流失?全国的投资者用上万亿的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算什么资产?谁又能说这就不是社会的财富?一幢风烛残年的楼房按低于评估值转让肯定是帐面亏损,但是如果受让者使其青春重焕发挥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从全社会的角度讲是赚还是赔呢?财富增长了还是减少了? 还比如说净资产这个指标,说到底它仅仅是公司的一块资产而已,它仅仅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显然仅有这样一个条件公司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拿一个公司发展的条件之一去推销给股民也显然不可能保证受让者只赚不赔,所以也就没有理由死抱住净资产的价格不变。以净资产的价格转让就以为国家是在吃着亏、在忍痛割爱,一些学者也纷纷证明以此价格转让的合理性、合法性、合乎逻辑性,其实,这种做法类似于送你一汪水就好像注定会给你带来财富一样,他们不知道这种财富还要取决于对这汪水进一步的投入和经营和竞争等因素。 又比如说,国有股减持说到底本来是一个甲、乙双方对原有协议的一个修改。先提出修改协议的一方一定要同时拿出一套较为成熟、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现在似乎是甲方首先提出协议修改的建议而乙方在积极的拿方案;而且,在这种试探性的方案讨论中,很多方案不是在客观的评判、建议,而是在迎合甲方的笑脸,或者故弄玄虚,这真是咄咄怪事。其实说穿了这就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工程。比如高速路上卖鸡蛋的,一块钱不行就八毛钱,再不成交就五毛钱,碰到前一时期八达岭堵车就五块钱,这就是市场的真髓。如果你要给卖蛋者一个需求函数、供求函数、心理函数等,保证他或她一个蛋都卖不出去,如果再告诉她或他成本曲线是怎么一会事,成本均衡点在哪里,那他们只能把鸡蛋烂在、臭在自己手里。在市场中,失去了讨价还价、平等交易,那就不叫市场了,过分强调自己的成本拐点,那实际也是在排斥市场,近期提出的保值增值的做法就不是市场的做法,是违背市场规则的。诸如类似的问题是到了该认真分析的时候了。 所以提高管理层和经营层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预知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现在能做什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轻率的过于乐观的看待这以市场,也不能哭丧个脸过于悲观的对待这一市场。股票的指数受太多的因素影响,短期内尤其是在一个不太成熟的证券市场无具体规律可言,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这其中的规律使我们的认识最大化的贴近证券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政策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这个时候的“政策市”就不会是一个贬义的词汇。这就看能不能把握和认识到这个规律性了,这是个水平能力问题。 “重信用、讲公正”是股票市场对所有参与者的要求,它不仅仅是对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各中介机构、以及管理层更应该讲究信用和公正,因为他们手中拥有着左右或影响证券市场的权力。过去股市跌宕起伏主要是因为每年的额度问题变来变去飘忽不定,而这说到底是一个信用问题;2000年举世触目的中国创业板在眼看就要喷薄而出的瞬间突然间悄声无息了,这种做法似儿戏、似演义、似做秀,总之也是对信用的折扣;国有股问题之所以牵动万人心,说到底也是一个信用的变化问题,同时夹杂了公正问题;一些上市公司突然改动一些募股资金投向、突然发出担保公告等行为也是一个信用不实的问题。所以,讲信用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领导层应该从自己做起。当然,谁天生也不是不想讲信用的,借钱还债天经地义,为什么有些人有时候失信还不了债了呢?因为没有能力去偿还了,所以说到底又归结到能力上面来了。 除了能力之外,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我曾在《日本的地震和中国的股市》的文章中写过,日本人没有常常挂在嘴边上抱怨祖先为什么选择了一块擅长震动的岛屿定居下来,而是扎扎实实的低头干实事,从而创造了曾经辉煌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我们也不要抱怨经常抱怨历史,抱怨生过我们养育过我们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其背景和前提的,30年的公有制只能诞生当时的股份制公司和股权割裂的证券市场,虽然这个证券市场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其中有很多缺陷,但是,它却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虽然我们在前面也指出过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靠经验的总结和能力的提高应该会解决掉的,历史总归是历史,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我们希望的是少走弯路从而缩短通向规范证券市场的进程。 股权割裂是一个大问题、一股独大是一个大障碍,这些谁都懂,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一步一步的来。一些激昂的人士提供的激烈的方案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真能实现吗,不见的,因为股市不是数学模型,它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学系统工程。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技术派学者预计中国的人口在世纪末有能力也有信心能够也一定能够控制在10个亿以内,并拿出了很多方案,但实际结果却超过了预测值的很多。这说明仅有良好的愿望和出发点是不够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是不行的,它必须合理合法、顺民意按国情、得“道”才能多助,要知道社会行为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复的,更是不能推倒重来的。 如果说,因为当时的客观原因形成了不合理的制度或规则的话,那么,现在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调整肯定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必须通过公正的或者至少是接近于公正的手段去达到其变更的目的,以此抵销由于失去信用而给某些方面带来的损失。股票市场是一个看得见又看不见、摸的着又摸不着的市场,所以它是一个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市场,正由于此,制定的规则就必须公正、执行规则就必须有信用,不怕规则发生变化,就怕变化的规则出发点不公正、规则变化的过程不公正、制定的结果不公正。只要言而有信、只要公平合理,社会上下肯定会认同、赞成、支持。 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曾经成功的解决过发行额度问题、指标问题、内部职工股问题、转配股上市问题、配股股权证问题、STAQ和NET的法人股流通和终止流通问题,这些曾经激荡过中过股市的行为已经成为了胜利的过眼烟云,它们曾经是中国股市设计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经为中国的股市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最后在历史不需要它们的时候它们又顺利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的国有股问题完全可以借鉴这些合理的经验和实事求是的做法。另外,由于国有股问题的规模从量上看远远大于上述问题的总和,从涉及的范围看远远广于上述碰撞面的总和,从规则的修订上讲远远难于上述所有问题的总和,所以,客观科学合理的思考这一问题后发现我们不要期望在较短的时间解决完成这一历史巨任。 明明国有股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结果的东西,却被一些人士轻描淡写的宣传成为一夜之间就可以解决的小事情,把这样复杂庞大的问题彻底简单化了,鼓动演绎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马上会出怎么怎么样的结果”的简单公式,这种做法只会激化供需双方的矛盾,刺激对此问题没有更多深思而仅停留在感情用事阶段的人们的感情,从而在客观上助长了股市的大起大落。任何一个有志之人都希望自己提供的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采纳并被证明能够而且也被成功的实施了,但是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进步都是靠集体的实践和智慧来完成和实现的,因此,这一问题必定会相随相伴我们很长时间。当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历史任务去看待完成的时候,就会更冷静和客观的深刻认识这一问题,当年55亿的额度就会把股市震一个跟头,但现在一个中国联通、长江电力各自就发行募集了百亿现金,股市只是晃了晃又站起来了,这就是历史。股市的资金就象动物的情感分泌液,只要你是真心实意的公平合理的善待它呵护它,它就会分泌出更多的情液,反之,这种资金就会固化在储蓄所不会激情外射,没有资金的支持,股票市场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现在发愁的国有股问题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用历史的想法去解决避免急功近利的毛病或许比现在强行解决要容易得多。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必须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大的原则和规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另外,各方力量必须配合,比如新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比重必须降到最低点。所以,希望管理层在舆论上多给一些客观的、正面的指导性宣传,客观公正的评价市场的功能历史的表现和未来的规划。法律是靠不断修订来完善的,规章制度、游戏规则也是在现实中丰富的。足球比赛中的“越位”相信也一定是在无数次的输赢争执当中被迫制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形成了现代足球场上的“造越位”、“反越位”的精彩场面,如果没有类似规则的公平建立,也就必然不会有成万上亿的球迷为之经久不息的欢呼雀跃。所以,只要这种规则改的合理、科学、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就不要怕改规则,在改规则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这也是考验管理层能力的一个方面。 总之,本文通篇分析的是我国股票市场内在的基本矛盾问题,既然是矛盾那就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前述的这两个基本矛盾中,“驾驭能力”和“管理能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对大的权利”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般的情况下前者起主导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两者相互转换。所以,解决这一矛盾的本质是提高管理能力、限制相关权力,找准管理者和经营者应有的位置。 本文总结 本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的股票市场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描述,认为股票市场的历史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不能割断历史看待现在更不能跨越历史眺望未来;然后,清理了一些我国现在股票市场中的一些特点和怪现象,发现我国的股市发展数量规模的增长幅度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成相反关系,而两者均与股票指数没有任何关系;接着,分析了股票市场管理层和上市公司经营班子的一些做法和局限性,感觉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跌宕起伏的无序状况与管理层和经营层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由此得出:我国当前股票市场内在的基本矛盾是“我国股票市场的管理机构有限的驾驭能力与其所拥有的相对较大的权力不适应或不对称以及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有限的管理能力与其所拥有的相对大的权力不适应或不对称”的结论,这一基本矛盾规定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矛盾和直接矛盾;最后,根据进一步的分析认为,我国的股票市场不缺资金、不缺信心,缺的是信用和公正,而这两者又都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样,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内在的基本矛盾的本质是提高管理能力、合理配比相关权力、准确定位各自的角色,同理由此推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限制发行数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用在刀刃上。 参考书目: 刘鸿儒主编《中国证券》 上海大智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大智慧证券信息平台》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