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解决“全流通”--必须走出思维误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1月08日 13:40 新浪财经 | |
张卫星 最近看到中央电视台2套的“鉴宝”节目,节目中许多现象折射出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在“鉴宝”节目流程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各地的宝物持有人将自己珍藏的“宝物”,当场经过专家鉴定来确定价值。而且持宝人自己和专家分别公开对这个“宝贝”确定价值。 每个持宝人在上台拿出自己的宝物时都是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可见持宝人对自己的宝物的珍爱,当然对于宝物的估价也是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宝物,几十万、上百万的报价屡屡出现。但事实是残酷的,许多的宝物经过专家的鉴定其市场价值仅仅为几百元,几千元。于是我们看到了冰冷的数字的残酷,巨大的价格落差,刻在一张张的持宝人的脸上,失望、不解甚至有些愤怒。 对于持宝人的这种心态的变化我们不感到奇怪,因为持宝人天天看自己的宝贝,天天想自己的宝贝,给了它太多的幻觉,甚至赋予了宝贝许多使命,时间长了“幻觉”就变成了“真实”,而此时持宝人很少考虑自己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获得这个宝物的。当有一天冰冷的数字残酷地打破了持宝人的梦想,当然会造成持宝人心态的不适应,想方设法还要找回“宝物”的虚幻价值。 通过这个事例,对于中国股市的股权分裂问题的全流通解决,我建议国资委的同志必须要借鉴这件事走出一个误区。因为过去“股权分裂”问题一直被掩盖着,但不全流通的股票发行,使得非流通股的价值出现了一个虚幻的市场总价值,就是非流通股按股市的流通股市场价来确定的价值。多年来这种误区的灌输,如“中国股市发展成绩巨大,总市值超过50000亿资产。”的类似宣传至今仍然存在,按这个逻辑推论,国有资产应该在股市有三、四万亿的资产价值。 在“股权割裂”的市场环境下谈论“总市值”是一件非常可笑的、明显的数字浮夸错误,危害极大。时间长了,以至于许多不了解中国股市问题的学者专家与官员都认为我们国家在股市存在三、四万亿的国有资产,此时并不知道这是股权分裂造成的虚幻价格,也并没有考虑到国有资产到底在股市投入了多少资产!于是虚幻的市场价格形成的巨大财富被规划进了国家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中,才有了后来的“国有股减持充实社保资金”的错误政策的出台。结果社保资金没有筹集到多少亿资金,却造成了股市投资者10000多亿的损失。促使揭开了整个的市场结构问题。 其实大家只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国资到底在中国股市投入了多少国有资产,就会对问题心平气和许多的。截止2002年,非流通股股东在股市中的资产投入为1200余家上市公司的初始非流通股资产,非流通股总股份目前为4000亿股,因为考虑到十几年送转除权因素,初始投入的资产净值为3500亿元左右。十三年来上市公司创造的利润分红为2100亿元,其中大股东分配得到了其中的1400亿元。政府做为国有资产的代表管理者,还有一项收入也是来自这个市场,就是国家财政的印花税税收:1990至2002年,国家财政的股票印花税收入累计约为1900多亿元。两项合计为3300亿元。国有资产的原始投入3500亿资产,目前已经收回了3300亿的现金收入。按老百姓的俗语说,也就是投资几乎都收回了,剩下的就都是“纯利”了。 那么我们再看看已经几乎收回投资的国有资产现在“纯利”还剩什么呢?目前非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剩余的价值,按目前上市公司中的非流通股4000亿股,高溢价发行后形成的净资产价格每股2。5元计算合计为10000亿元。按流通股平均市场价格8元计算,合计为32000亿元。换句话说非流通股在已经几乎收回了所有的资产投资的同时,目前这部分资产财务帐面价值为10000亿元,按市场价值甚至高达32000亿元,资产增殖水平分别为300%和1000%。请问这样大宗的物品怎么会有如此巨额的增殖?什么项目这么赚钱?是这些原始投入的3000多亿资产的企业这么赚钱吗?答案就在于中国股市的股权分裂造成的,有众多历史原因的,这个我不用再多说了,因为这几年我实在是说的太多了。一类股东的暴富的同时,以另一类股东的巨额资产损失为代价的。 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有十几万户的国有企业,而属于上市公司的仅仅1000余家。上市公司的数量与资产在整个国有企业的比重仅仅占到2%不到。若按这种错误的浮夸的总市值的角度计算,1000余家国有企业的就价值三、四万个亿,那整个国有企业总值岂不是价值三、四百万亿的资产了,那我们不是已经赶上美国了吗?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岂不是可以买下大半个美国了?这岂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吗? 所以笔者建议国资委的同志必须要走出“持宝人”的思维误区,不要被流通股市场的流通股价格计算产生的非流通股巨额资产价值所麻醉,应该想想到底国资在中国股市投入了多少资产,投资的成本是多少?已经获得的收益是多少?再看看十几万家的国有企业和1000余家的上市公司的数据比例。然后再思考分析一下社会流通股股东在十三年中的投入付出和现在获得的东西。就会清楚的知道笔者所提出的全流通方案的合理性,毕竟按我的方案计算非流通股总市值将在8000亿元以上。 国资委有关人士日前多次指出:“全流通政策目前还没有找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其实市场中人对此问题都非常清楚,现在已经有了广泛赞同的,尤其是现有的流通股股东赞同的几个全流通方案,只是国资委方面没有同意而已。而只有国资委的同志将国有资产在股市的投入与回收问题思考清楚,我认为“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的才能被寻找到。否则国资委的同志就是“一股独大”的不同意,怎么可能找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 就如同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有些持宝人非常理性的考虑到自己的历史付出价格,给出了合理预期的估价,而经过鉴定市场价格超越了自己的原来估计,于是皆大欢喜。同样只要国资委的同志对已经形成股权分裂的上市公司的历史国有资产有一个理性的分析,给出一个合理的预期,那么很可能市场会给予很好的回报,出现社会流通股与国资委皆大欢喜的局面。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