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畸型的怪胎:圈钱的陷阱--拯救股市(9)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5日 10:25 新浪财经 | ||||||||||
在中国股市,一个颇为时髦的口号叫做“资本运营”,地摊小报的大字标题甚至写成“资本运赢”,那么这些资本是如何在股市上翻云覆雨,恣意圈钱的呢?2001年,国内一家有影响的报刊披露,香港有一家著名公司盈科电讯,在2000年度,借着新经济狂热的机会,盈科电讯是怎样进行一系列资本运营的呢?盈科电讯通过收购“香港电讯”为香港人描绘了一个庞大的故事和美好远景,使得无数小股东以超过25元的价格购买其股票,但是最后所有的故事都变成了泡影,其股价也跌到了2元以下。而香港电讯则落到了一个年收入10亿美元、年
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盈科电讯的主要股东在和合作伙伴谈判破裂而外界尚不知晓的情况下,抢先抛售了大量股票,造成大量小股东被套牢。在这场疯狂的行动中,大股东席卷了香港股市2500亿港币的资本。 类似的例子,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可谓俯拾皆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过下述模型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上市公司是怎样在“资本运营”的幌子下进行疯狂“圈钱”的。 ◆上市发行圈钱术。 假设国家要设立发行一家股份上市公司,总股份1000股。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非流通股东持股70%即700股,社会流通股东持股30%即300股。然后这两个股东分别按所持股份的比例出资。非流通股东按股票面值每股出资1元,共出资700元;社会流通股东溢价出资,每股7元,共出资2100元。这样这家上市公司设立后共计拥有1000股总股本,2800元的总资产。由于是股份制公司,各股东在股份公司占有的权益应该按股权比例来确定,这时需要重新划分各股东相应的资产。非流通股东占有资产为:总资产2800×70%=1960元,而社会流通股东占有的资产为2800×30%=840元。 这时我们看到,经过上述发行过程之后,出资700元的非流通大股东资产一下增值到1960元,而社会流通股东的2100元出资则仅拥有资产840元。 ◆配股圈钱术。 仍以上面的股份公司为例。该公司上市一年之后提出配股方案:10股配2股,配股价为10元。非流通大股东放弃配股,社会流通股东应配90股,出资900元。此时总股份变为1090股,总资产为3700元,按股份制原则,非流通股东持股比例由70%变为64.2%,占有2376元;社会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上升为35.8%,占有1324元。社会流通股东新出资900元,但实际仅占有新增资产1324元—840元=484元,其中“消失”了的416元又通过“股钱游戏”转移到非流通大股东名下了。 ◆增发股票圈钱术。 还是上面的例子,上市公司又提出增发方案:增发400股,全部由社会公众股东认购,每股20元,社会股东应出资400×200=8000元。增发之后公司总股本为1490股,总资产为11700元。非流通股东700股按比例折算拥有资产5497元,社会股东持有资产合计为6203元。其出资额中又有3121元被转移到非流通股东名下。 至此我们看到,非流通大股东在上市、配股、增发这一系列过程中,原始出资仅700元,而最终占有资产达到5497元,收益率高达680%。社会流通股东累计出资11000元,最终却仅占有6203元资产,合计有4797元的资金掉入了资本运作的“圈钱陷阱”,投资收益率为-43.6%。由此可见,在这种“资本运作”的融资模式下,上市公司设立了怎样一个圈钱陷阱。 上司公司以“募集资金”的名义大肆圈钱,圈来的钱又用在了哪里呢?一是被大股东占用,二是又回到了股市。 (注:本文为蔡慎坤先生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