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文章:伊战后重建离不开中国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 11:20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定义伊拉克的局势是走向稳定还是复杂化是困难的,我们甚至于不能够确定伊拉克战争有没有结束。那么说起来小布什的认识倒是有先见之明:主要战事结束了。但是不管怎样,人总还是要生活,相应无论局势如何,伊拉克重建之路将逐步展开。 毕竟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战争,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伊拉克都不会是一个富裕的国家。相应来说,老百姓的手头也不会特别宽裕。无论人们接过的钞票上印着谁的头像,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都是合理的选择。 中国企业对这一市场是熟悉的。几年前我本人就做过针对中东的出口产品,倒不是伊拉克,是埃及和阿联酋。也难说,因为很多销售到中东的商品,都是通过阿联酋的迪拜转口的。 最近一系列的战后重建招标中,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这些没有支持美国对伊战争的国家被排除在外。接下来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基础建设项目,美国和英国的公司中标之后,基于成本,会实施转包。 中国的众多施工企业在海湾地区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由中国人承担工程一个额外的好处是,涉及的安全费用会少许多,中国人并不是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 今天的临管会或者权利移交后的战后伊拉克新政权会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成套设备,例如电力或者电信,可能不是最先进,但是有很高的适用性。此外,类似于CDMA这样的项目(CDMA被美国部分政治人物所强调,认为在伊发展CDMA符合美国利益),在中国有规模和成熟的应用,也有基于特定地理及气候环境的经验。 美国和英国未必会反对大规模从中国引进这些设备,这些设备虽然是由中国制造,但是可能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制造的,中国吸收了最多海外直接投资。另一些则因为关键零部件或者是专利技术,从而使美国和英国的企业能够间接获益。这个时候,也许美国的政治人物将会大谈,各国人民参与伊战后重建的必要性。 今天谈论伊拉克商机都是基于一个前提,伊拉克的石油。对欧配克来说,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不是一个好的方面,全球石油供大于求是一个大的趋势。那么中国恰恰是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中国很快就会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合理的思路是,中国人参与伊拉克的石油开采,或者再进一步予以加工。这是整个中国能源计划的一部分,计划的另一部分,中俄石油管线这段时间开展得不很顺利。需要那么一种平衡。 老话说得好:是你的,总是你的。过去20年中国已经融入世界,是否占据产业链的有利位置是一码事情,至少中国已经承担了产业链的特定增值环。不需要去参与争论,努力工作获取报酬就是了。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