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郦晓 > 正文
 
郦晓工作室独家文章:迎来“第三次创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9日 15:31 新浪财经

  郦晓工作室

  90年代初期有一个“二次创业”的概念,当然是将70年代末期,也就是改革之初,企业层面的工作理解为第一次创业。“二次创业”依然在持续,但是我们已经能够看到“第三次创业”的迹象。

  “一次创业”的核心目标是图存。鲁冠球用家中的一些木材作抵押从信用社获得一些贷款,然后创办了一家铁匠铺。企业间的情形其实很类似,经理人千辛万苦获得一些原材料,然后向市场推出一些产品。80年代的时候,企业的规模多为几百万人民币至几千万人民币。这个时期,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实现一些出口,被认为是与众不同的。

  “二次创业”试图改变的是企业规模。离鲁冠球经营的万向集团所在地不远的地方,在8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家校办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最初的时候,她同其他交上一点小运气的企业没有什么不同,随后则反映了时代特征。企业规模迅速从几百万膨胀到了100亿。

  “一次创业”的潮头人物很快发现他们已经落伍了,他们满足于地区市场和装饰性质的少量出口,现在他们要面对规模比自己大几十倍的竞争者。80年代媒体追逐的步鑫生和马胜利最终成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员,只是反映了这一阶段产业发展的普遍特征。

  鲁冠球是少数的例外,实际上也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他适应了这种转变,企业规模从90年代初的数亿也增长到了突破了100亿。鲁冠球使中国农村经济专家不那么悲观,给他们一种启迪。

  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娃哈哈的负责人宗庆后将企业般迁到工业新区。90年代末期的时候,他不会注意到,从旁边走过的一个留满大胡子的年轻人。这个人叫吴鹰,他正着手筹建一家小型的电信设备企业,叫UT斯达康。当然,杭州有无数小型电信设备供应商。

  在吴鹰获得当时还不那么特别出名的风险投资企业,软件银行3000万美元的投入之后,UT斯达康的发展只能用“恐怖”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一直到97年,或者更晚一些,“小灵通”的使用还局限于杭州郊区的余杭县,随后迅速袭卷了全中国。到2003年,UT斯达康的纳税就达到13亿,而UT斯达康只雇佣了4000多人。

  “第三次创业”的核心是,企业要改善产业链中的地位。企业不是被动接受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获取一个较小的利益。而是迅速确立市场优势,构建对自身有利的产业次序,获取丰厚利润。

  今天许多企业依然停留在“二次创业”的观念中,满足于承接海外转包的订单。如果说他们有一个较之以前“一次创业”时期大得多的规模,那么较少的利润反映了这种业务潜在的风险。“二次创业”的潮头人物需要顺应潮流,否则“一次创业”潮头人物的故事就可能重新演绎。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都市生活掌中搜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燃情互动,情爱添姿彩,在这个冬天找到属于你的爱!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