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独家文章:何必讳言“晴雨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08日 12:51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股市的“晴雨表”功能提出责疑,其中不乏大牌的经济学家,甚至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也说:“中国的股市至今还不能说就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不过,我们注意到,人们的责疑针对的是中国特色的中国股市,而不是一般地泛指股 股市,素来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尤其在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国家。据中国证监会规划委的专家波涛博士说,过去他做过统计,200年来美国股市的指标一直是一个领先指标,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是最核心的一个指标。从经济学周期分析角度看,它平均领先3到6个月,到现在为止,200年来没有滞后过,最次也和国民经济同步。尽管也有西方学者曾运用统计方法,论证了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的“同向不同步”机理,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股市走势同经济形势也会发生短期的不协调,但一般说来,特别是从长期趋势来说,对于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人们总体上还是认可的。 我国股市之所以尚不完全具备晴雨表功能,用我们老祖宗的表达方式来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就是说,中国股市的成长、发展环境、内在机制等与市场经济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不能够真正反映市场经济的变化。说到底,这是一个效率问题,而不是功能问题。 事实上,从中国股市十三个寒暑春秋的行进步伐来看,它同经济的高速成长是否合拍,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上证指数从1990年的从95点为起点,到1993年2月第一次问候1500点,此后,再见1500点已经是1996年的12月份;1999年的“5·19”行情让调整了2年半的股市第三次突破了1500点的封锁,在6月30日左右攀升到1700点附近,2000年春节之后在新经济的憧憬之中再度从1300点附近起步直至创出2001年6月的2245点;但是,自从2002年1月14日跌破1500点,近两年来仅有二次勉强回到1500点以上,就是现在也还是徘徊在这个所谓的政策生命线之下。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股市指数哪里来的又回到了哪里,而GDP的增长每年平均在8.9%以上,总量更是翻了一倍都不止。 有关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主要不是受经济周期影响,而是由股市政策变化引起。但是,股市周期如果背离经济周期时间过长、空间过大,股市周期就有可能出现向经济周期的合理复归。有的经济学家只看到问题的一面,就认为中国股市与其说是经济的晴雨表,还不如说是体制的晴雨表。虽然不能说这样的看法没有一点道理,但是,就其所反映的股市功能缺陷来说,其实还不如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政策市”更能说明问题。正所谓“成也政策市,败也政策市”。中国股市的走牛走熊,无不同相关时期的政策及其调控得宜与否密切相关,其中当然也包括体制因素。 尽管有关“政策市”问题一向颇惹争议,但正如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最近指出:“我们不提倡‘政策市’,但市场的发展又不能离开政策的协调配合和支持。”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一直主张“进行适当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他认为股市与整体经济形势的走向相背离是不正常的,监管部门不能抱着听其自然、任其发展、无所作为的态度。正是在积极主动引导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推动之下,中国股市爆发了著名的“5·19”行情以及以此为标志的长达二年的大牛市。对此,据说他曾和格林斯潘交换过意见,美联储主席亦表示认同。 从2001年6月起至今,中国股市一直处于长期低迷的状态之中。低迷的原因,一般都认为主要是同国有股减持的政策不明朗有关,同时也同过度追求低成本融资的新股扩容和上市公司质量低下有关,但无庸讳言,更是同政策上奉行的“不调控”主义和所谓“无为而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现在出现的讳言“晴雨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不过就象秃子忌讳人家说“亮”一样,多少有点掩饰政策不作为的味道。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政策调控必须适时适度,有力度和重点。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阵地,政策上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有利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换言之,这就是如何使股市真正发挥“晴雨表”功能的问题。股市成为经济晴雨表,利国利民,应该成为政策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广大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不作为,就应当理直气壮地批评,大可不必皇顾左右而言他。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