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
我们将进口更多美国的高技术产品?
我本人从事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出口产品制造,很不容易的。93年之前获得的美元很少,此后出口增加了,但是利润持续下降。在出口企业中,工人连续24小时,或者是48小时,
甚至于是72小时地工作,都是很普通的。我们出口很多产品换回少量高技术产品?
问题在于,我们也需要发展高附加值的领域。为什么要振兴东北?原因在于8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更倾向于引进西方的技术……本来应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持续的改造,使其跟上发展的步伐。今天技工缺乏,其实是产业基地衰落的一个表现形式。
采购团作为一种公关形式,当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很多年前就那么做,现在仍然在那么做,就值得商榷。似乎应当是系统地、建设性地推动中美贸易。事实上,在前几次的采购中,或者类似的举措中,我们采购回了大批美国飞机,这使消费者经常可以获得打折机票的机会。
我们的美元来之不易,美元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一个观念必须要扭转过来:我们需要进口消费品,而不是更多机器设备之类的资本类产品。我们需要进口消费品来提升国民的福利。一直以来进口消费品被认为是可耻的,反复进口的是机器设备,结果是产能膨胀,我们努力工作的结果是银行的一堆坏账。当然,真的有那么一些人把一个国家出口持续增长作为多么好的事情。
采购消费品也对更多美国人产生影响。美国不只有比尔•盖茨,或者是波音这样的大型公司。美国也有农民,也有蓝领工人,也有数量惊人的中小企业。即便从策略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少量的进口就能赢得更多对中美贸易的支持者,更多的投票权。
地图造成了公众的错觉,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这一点其实和东邻的日本没有什么不同。大量出口可以理解为是经济的内在趋动,经济需要靠国民的努力获取稀缺资源来得以维系。需要进口的是初级产品,而不是资本性质的产品。
每个人都知道,最好是不要保持那么多耕地,土地退化的迹象已经非常严重。这里涉及了一个农民就业的问题。其实难的是生产而不是分配,既然我们能够从国际市场,从美国补充一部分粮食,美国还热衷于对农产品予以补贴,一部分农民(不用抓小辫子,强调的是一部分)就可以转移到其他工作上,比如现在进行的退耕还林。我们要使发展变得可持续。
关键在于我们以为是谁在主导美国?是少数权贵,还是人数更多的普通人。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认识问题,如果我们能从两国最广泛人民利益的角度来认识,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决的。我们都能从贸易中获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