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独家文章:市场反复走弱的理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 10:46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我们那儿能收到一个证券频道,我看着就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市场怎么回事情? 外围市场有明确的上升势头,不用怀疑,是全球性的牛市。国内经济运行至少可以定义为是平稳的。企业收支情况没有特别令人惊喜的地方,但总是有改善的迹象。 将市场定义为一种结构性的调整,比较简单,但不能总是套用那么一个逻辑。市场调整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目前的点位,即便认为有所失真,也吞没了前期所谓的跨世纪牛市。至于“全流通”的问题,今天应该理解是更接近于解决的环境。 应该从短期市场角度来着眼。现在有一个升息的压力,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部分地区农副产品也有久违的价格上调现象,这些可以解释为是通胀的前兆。但基于这种原因的波动仍然应该是有限度的。原因很简单:通胀是货币贬值,因而人们会倾向于持有资产,结果是买入而不是卖出股票。 然后我想起来了:月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一家媒体给我打电话,询问对近期出台政策的个人认识。我的回答是没有什么认识,对方显然是很不满意,让我马上看一下网上的内容然后再打来电话,我那么做了,个把钟头以后回答,仍然是没有认识。 近期出台的政策并不是基于市场层面的。比如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当然作为一个宏观性的政策报告,肯定是会涉及资本市场的问题,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文中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短期市场提振的地方。至少我是找不出来。 或者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困扰。其实市场走到这个阶段,市场中的参与者,能够接受目前已经是底部,或者是距离最终底部不远的区域,这样的认识。然而投资者希望,在这个区域出现了一个肯定性质的政策,然后我们就可以买入,推动又一轮上升行情。这种认识来自于历史的启迪。 投资者就一直在等,不只是投资者,财经媒体也一直在等。一些财经撰稿人很智慧,在这个阶段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者真的被管理层采纳,更大的可能是管理层出台的政策有与他的建议重合的地方,这就很精彩了。客观上说,他们的努力工作,强化了投资者的预期。然而事实是没有,没有明确的肯定政策。 市场层面表现得非常微妙,市场会突然上涨,随后市场寻求上涨的理由,政策层面的理由,没有办法分析出来,接下来就似乎只能再一次走弱。反复几次之后,其实心理负担是很大的。投资者对新股的发行和增发有一个厌恶性的抱怨。上市公司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市场的确反映了情绪化的一面。 那么退一步说,如果根本就没有利好,那么我们又如何认识在这个点位持有股票?然后就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就没有了吧。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