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
不是基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基于就业层面考虑。
现实是,许多人必须离开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机构,自谋出路。我们强调了压力下人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少数人能够创办一家小型企业,这需要多方面的技能。或者说,大多数
人,并不拥有独立参与市场的能力。
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其实显现了潜在的优势。一些人自愿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劳动的组织,大家发挥各自的特长。单个人或者很难参与市场,但是一个组织就容易得多。
场地是由政府划拨的。至于企业资产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包子铺应该是没有值得一提的企业资产,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最初的时候之所以模糊了所有权的问题,是因为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资产。当然,后来情况有了变化。
由地方政府派遣干部组织或者领导这些企业。这些企业的方向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创造就业最大化。员工获得薪金,各项保险都足额缴纳,可以了。作为一个组织,可以更好地吸收政府的各项支持,比如税收上的减免,或者是接受政府提供的订单。
在市场环境下,在一个集体所有制的氛围之下,这类企业可能会很有竞争力。或者是一个报刊发行公司,客户住在9楼上,那么也会毫无抱怨地准时将报纸送到门口的信箱。
不只是一份工作的问题,大多数人希望和一个组织联系起来。我相信一些人会放弃,手中已经上轨道的个体职业,参与到某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中,这至少是有了聊天的对象。也许精神上的收获,会使人们,一部分人,重新对类似富豪榜之类的事物哧之以鼻。
之前,集体所有制企业最终成为地方政府的包袱是因为,地方政府赋予了她不恰当的角色,一段时间,希望集体所有制企业成为税收的来源,甚至于是地区经济推动力量。有一些企业真的获得了成功,比如今天的海尔集团,但是更多企业不那么理想。
回想起来,就业压力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我们曾经通过集体所有制企业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这至少说明,这一模式存在可取的地方。今天对这一所有制持怀疑的态度,更多是因为衡量的标准变化了。我们说,企业应该较少受到地方政府思维的干扰,那么没有理由干扰企业属性。
这一次希望是将这些企业维持在一个简单的状态,目的仅仅是为了替一部分人提供,临时或者长期的工作。但是如果企业自身有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没有必要限制;可以让这些企业转变为其他所有制的企业,如果这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前期的转制,使地方政府不缺乏这方面经验。
集体所有制是翻过去的一页,那么在新的环境下,也可以再翻回来,传统的东西不等于就是落后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