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文章:富豪榜上为何浙人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21日 17:17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富豪榜上众多的浙江籍人士,不能解释为统计上的一种偶然,类似于最大的500家民营企业之类的排行榜也反映了这种倾向。 当然也不能简单解释为产业集群:在某些产业领域,浙江有很好的配套环境,因而创 一些人会将其归功于文化。这个应该是比较牵强,即便浙江或者存在那么一种创业氛围,但这并不能解释,有众多的突出者。其他地区或者不存在氛围,但是应该不缺乏少数充满商业激情的人。实际上,热情从来不是一种稀缺资源。 我们说:好的企业不是因为遵循了正确的商业逻辑,卓越的企业存在不可复制的因素;但是糟糕的企业,倒闭的企业则肯定是执行了错误的商业逻辑。 那么经营者最初的商业常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通常情况下是经验,通过实践逐级积累起商业常识。这就是问题,所谓经验其实就是试错,关键在于当事人有多少可以损失的资源,在很多时候,在当事人领悟基础的商业逻辑之前,他就没有继续试错的条件了。 当我们接到一份非常规的订单时,我们就要决定。当然,也可能寻求其他熟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有这样的渠道,也可能是没有,没有这种经验的支持我们就只能试错。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浙江人恰恰有可以询问的地方。 传统上浙江人就倾向于经商,这是因为土地资源贫乏,而人口密集。所谓的消极创业,今天从事全国小商品城的义务人,原先的形象是走街串户鸡毛换糖的小贩。总是存在正在经商的亲朋好友,未必能够获得金钱上的支持,但肯定是可以获得经验上的前车之鉴。 企业规模的大小不影响基础的商业逻辑。富豪榜中年轻的创业者抓住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是因为市场敏感性,但是没有基础的商业逻辑就没有把握住这些机会的可能。其他地区的年轻人也可能有更突出的市场敏感性,但是他们身后没有商业逻辑的长期积累。 这种知识不可能从商业刊物中获得,商业刊物谈的是战略,或者办公室政治。商业刊物很少指导人们基础的商业常识,商业行为中的细节,诸如如何以合法的手段迅速获得增值税发票,以便将产品销售给较大的客户。事实上,浙江当地几乎没有财经类刊物,浙江人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阅读北京的财经刊物。 有些年轻人说,这些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会。是这样,问题在于,许多知识只在老板这一阶层有价值,在其他岗位,既不可能接触,也没有必要接触。就差那么一点点,一点点就可以区分优胜者。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