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海琴:如何让我国的股市“呼吸顺畅”起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0月08日 15:13 新浪财经 | |
阎海琴 一种病,一种古怪的哮喘病正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弥漫着。这种病的最大特征就是呼吸不畅,或者确切的说是只会吸不会呼。具体表现为股票市场上只有吸气没有呼气和上市公司的小呼大吸。 一 股票市场中的吸是指将股份公司吸纳为上市公司,呼则是指上市公司被股票市场排除、退市。既然证券市场是一个有灵性的市场,它就不应该只呼不吸或者只吸不呼。只吸不呼就会使这一市场膨胀、木呐、呆痴、衰老、直至死亡,只呼不吸就会使该市场萎缩、枯竭、绝望、最终也会死亡。 呼吸是有选择的,它呼出去的是二氧化碳,吸回来的是新鲜空气,而不是反转过来。股票市场也是这样,它是在不断的吸入新的、好的、优质的上市公司的同时也不断的吐出劣质的、绩差的、严重违规的上市公司,并以此呼吸功能来维持它本身的机体生存和发展,如果离开了这种基本的仿生功能,其结果便可想而知。我国的股市现在正在犯着这种孝喘病,十多年来它只知道一味的吸、一味的扩、一味的融资,而很少考虑吸回来的空气靠什么来调节和怎样进行处理,即使当时所吸的是新鲜空气,十多年了也一定而且事实证明也已经出现了肮脏的东西,但这个市场就是不去清理,就是舍不得呼出去。因此长期以来,退市的上市公司比起吸入的上市公司来讲显得太过的微不足道,上市公司已达一千三百多,而退市的却几乎不足两位数。这种情况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其机体显然是无法再继续鲜活下去,等待它的只能是过早的衰老。 上市公司和股票市场犯的是同一类病,表现形式也都是只会吸不会呼,或者说只纳不吐。上市公司的吸是指从市场上吸纳资金,呼则是指对投资者的回报。至今为止的1300个上市公司从A股市场共融回资金超过5000亿,其中又在这5000亿的基础上再次募集回了不低于2000亿的现金。如果说这7000多亿的资金是6000多万户的投资者十年来共同堆积而成的话,那么,十年来上市公司又从这无利息吸入的7000多亿的回笼资金中给回过这些滚动的投资者多少回报呢? 即使按每年1%的回报算,十年来累计达到10%即700亿也行,但是有吗?显然没有。这说明股票市场中的上市公司的吸入力远远大于它的呼出力,它们只懂得从市场上无休止的吸纳资金,却很少舍得拿出一点现金去呼给投资者。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花费至少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购买的股票所祈求的应该不仅仅是那块越来越贬值的低得可怜的净资产,而是除此之外的实实在在的现金回报。如果对于某一个上市公司来说,分红派现少一些或是零的回报也还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个证券市场的整体即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如此长的时间里步调如此一致的只知道敛钱而全然不顾投资者的利益和感情而进行微粒分红,那这种吝啬的行为逻辑迟早也会而且必然会遭到市场所唾弃。上市公司的机体也必然会因为吝啬引起的呼吸不畅而过早的衰老。 这种只懂得吸不知道呼的做法显然是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更不用说发育和成长了。这种靠吸力吹出来的机体肯定是不健康的。由此联想到我国曾经出现过的人口生育高峰。五、六十年代连同七十年代我国一直处在人口高出生的生育高峰时期。当时,我们用所谓马克思的观点狠狠的批判了英国的马尔萨斯和我国的马寅初。从那时起,我国的人口增长在机械人口变动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驶入了一条高出生低死亡的多吸少呼、高吸低呼的快速通道,以至于从四万万同胞迅猛增到了尽瞬尧的六亿神州,旋即又到了八亿、逼近十亿,以至目前超过了十三亿。在建国五十年中人口翻了一番,其长速是罕见的,由此也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过重的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 当时的主观思想是: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富裕的象征;人是主观能动的,人首先是生产者其次才是消费者;只要有了人,世界上一切人间奇迹都会创造出来。在此思想指导下,极其盲目的学习了当时地大人稀的苏联人的做法,由此而产生的结果也就不期而至。这种死亡率越来越低出生率居高不下的严重的呼吸不均衡的状态导致了我国人口结构的畸形发展,及至今日我们还没有真正从当时的后遗症中缓过神来。请看1955年3月1日《中央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向党中央的报告》中的一段话:“我们认为:中国现在已有六亿以上的人口,而且每年要增加人口一千二百万到一千五百万。当然,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但在目前条件下,人口增加过速,会使国家和家庭暂时均感困难。国家的困难是:托儿所、小学校以及生活资料来不及供应。家庭的困难是:子女多了,父母负担过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影响对子女的教养。我们适当地提倡节育,是为了减少目前的困难,使子女们的教养可以更好。”难道我们国家的股市也真还要走这同一条不加节制的道路,任其发展待到问题严重时再加以控制吗? 二 把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和我国的人口变动放在一起研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个中无不透视出一个共同的隐私,这就是带有某种中华传统色彩的喜好庞大、多多益善的意识与人们的行为始终相随相伴。从我国的人口方面讲,当时号召全国人们多生、多育,其实也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人丁兴旺的愿望,所以从上到下对此几乎一拍即合。这种好大、喜大的传统意识及其做法在现在的很多方面仍不鲜见。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也同样也受着这种潜意识的影响。目前,从各级政府到上市公司再到中介机构,无一不是以发行家数的居多、规模的浩瀚、筹资额的庞大为业绩的吹嘘资本,这和当时的人口多、产量高的追求目标几乎是一脉相承。 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用夸奖的口吻到处宣传,我国股市用了十年的时间从几只上市公司增长到今天的过千家公司,每当说起增长速度无人不喜形于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从每一级的政府部门来讲,发行了多少多少只股票、募回来多少多少资金是一个政绩的表现,但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由于出现了一个或几个ST或PT而影响了他们的政绩或业绩,在这种刚性政绩的驱使下,谁都会抛开长远的眼光而急功近利的多发行少退市甚至完全不愿意接受退市。退一步对于地方来讲,本地公司上市是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场无息融资,这种几乎只有大股东才能确定的回报浮动利息又肯定没有不良后果的必然尾随,那又何乐而不为呢?钱多又不是坏事,越吸越多越多越吸,谁还管它宏观的证券市场和未知的前景呢? 从上市公司来讲,把公司做强做大是一句非常煽情的口号,所以,送股和转赠股本是上市公司最擅长也是最常用的分红手段,这种手段的直接结果是股本的扩大,公司注册资本的增加,公司向更大规模的挺进。所以有限的利润在追求膨胀中屡屡赠送给了公司整体而忽视了支持它的投资者个体。另外一方面,以融资为特征的上市公司好不容易得到的一些利润现金有怎舍得轻易的再派发回去? 因此,我国股票市场怪异的呼吸不畅疾病即只追求入市不客观退市、上市公司只懂得融资不舍得派息的吝啬病态是有其社会根源的,这个根源的结症之一就是好大喜功、追求浮夸。 三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之一,呼吸是人类赖以存活的重要生理功能。股市是动态的,也是有灵性的,所以它也必须呼吸起来。上市公司理应是鲜活的,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它也必须呼吸起来。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胳臂疼了锯胳臂耳朵破了割耳朵的做法对于医治一个带有病态的机体来讲无济于事,只有呼吸正常起来才有可能使我国的股票市场健康的发育、发展起来。 总之,我国目前的股市是一个不健康的市场,它得了一种只会吸气不会呼气的哮喘病,这种病态的特征在股市上表现为只有上市没有退市的落后机制,在股份公司表现为只会融资不舍得派息的吝啬行为。这种病态的根源之一是好大喜功、追求浮夸、只求数量、不顾质量。这种病态长此以往将会积重难返,股将不股,甚至于窒息中国的股票市场乃至于波及到整个的资本市场。 股权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但也是要有艺术性的。首先是要先让当前的股市活泛起来,不要只做扬汤止沸的事情,必须釜底抽薪才有可能解决眼前的难题,这个釜底抽薪的做法就是限制发行规模、减缓发行速度、加大退市制度,让股市真正呼吸起来,吐故纳新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它的健康机能。在此条件下,才具有着解决一些棘手问题的可能性,那些无用的、只能用于理论假说的、根本无法操作的方法方案暂时休息一下吧,我国的股市太累了,该到让它好好的调整调整的时候了。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