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独家文章:关键是给谁“预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30日 10:49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尚福林主席最近说的几句话,无疑都是对的。不过,“有利于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的关键是给谁预期,“使市场更具吸引力”的关键是对谁有吸引力。 笼而统之地说我国股市缺乏吸引力,显然只是一部分失败的投资者的口不择言,而令人不能不遗憾的是这些失败者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问题,答案就大不一样了。即使证监会提高了IPO的门槛,也挡不住那些等待入市融资企业的排队热情,虽然他们无不对直接融资比重的过小怨声载道,但对于他们来说,直接融资的门开得再大,也永远只会嫌小。上市公司对股市的吸引力更是魅力不减,配股不成有增发,增发不成还有融资量更大的可转债,更何况还有委托理财令无数英雄竞折腰。QFII的队伍在日见壮大,他们并不讳言:中国资本市场对境外战略投资者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对于一向靠政策偏饭成长壮大起来的证券投资基金,股市虽然没让他们尝到太多的赢利甜头,但管理费的丰厚足以令其乐不思蜀。喝基金的醋的券商,尽管总是抱怨政策亏待了它,但他们所抱怨的其实只是政策没让其放开操纵市场的手脚,对于他们来说,股市让他们亏得几乎找不到北,也并没有让他们忘记昔日的挥金如土,“成者为王败者寇”依然是痴恋股市的最大理由。至于那些形形色色的博奕者、寻租者,股市对于他们来说,就象血对于苍蝇,永远有着挥之不去的吸引力。 不对称的股市吸引力与不对称的利益预期密切联系在一起。股市的融资功能定位是低成本融资者利益预期的保证,他们成千万上亿地圈钱,却不必为兑现资金投向承诺承担责任,更不必考虑给投资者回报;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钱一圈到手,不是业绩变脸,就是吝于分配,使他们得到回报的预期落了空。股市为了吸引境外投资者和扶植境内投资者不是给这个政策就是给那个政策,无形之中给了取之不尽的利益预期,而对于中小投资者,除了在引诱或驱赶老百姓的十数万亿银行储蓄入市时说的花言巧语之外,就只有一句空空洞洞的“重中之重”,“不调控行情”的铁面和“盈亏自负”的冷语将他们的利益预期扔到了爪哇国。 吸引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是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出了问题,实质上是政策效应的不对称使得股市财富效应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也许,无论是以前的股市政策还是现在的股市政策,都可以说是抓大放小。表面上,抓住融资机制可以使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有一个融资场所,应该对国企改革和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实际上,由于片面追求低成本融资和片面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人为的股权分裂体制下,上市公司大多没有走出“一年优、二年变、三年差”的怪圈,影响了股市晴雨表功能的发挥;而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持股成本的落差不仅造成和扩大了两类股东的利益预期的差异,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股市直接融资功能的发挥。表面上,抓住扶植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是给市场一个稳定器,事实上,这不仅只会使机构投资者只懂得以战胜散户投资者为能事,而且一旦养成了靠政策优惠过日子的坏习惯,不要说券商会被一个仅仅是向市场化靠拢的佣金浮动制就搞亏了,就连基金也会一讲规范就阳痿,一没有政策偏饭就赚不到钱。抓大放小的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对于任何一个股票市场来说,投资者是本,中小投资者更是本中之本。股市如果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不能为投资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增值预期,带来财富增加的机会,创造财富效应,即使是满世界的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也是不会有吸引力的。投资者因为得不到投资回报而对上市公司融资用脚投票,股市对于上市公司也就失去了提款机功能。中小投资者如果因为害怕大鱼吃小鱼而一律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机构投资者也就没有了兴风作浪的机会。对于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来说,一旦成为无本之木,再好的利益预期也不过是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