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雨系列文章之一--谁伤害了中国股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26日 11:01 新浪财经 | |
响雨 所谓问题 十年的时间,中国股市已完成其政治使命,正当其大踏步前进,希望更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时,却出现了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 一切问题的根源总是在于历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股市的事并不神秘,它和同时代其他诸多有中国特色的试点一样,充斥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误读、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妥协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社会的进步和生物界的演化一样,从来都是渐进的,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只能是自欺欺人。目前的问题应该不会比十年前棘手,毕竟我们的股市已经活了下来。 一、股市的缘起 “历史是解开所有现实问题的钥匙。” 十年时间或许不足以称为历史,但这十年的变化之剧,古老的华夏大地亘古未有,而人心之浮躁也亘古未有。中国股市就是这亘古巨变之中孕育的一枚涩果。 “成功源自放弃,进步因为妥协” 十二年前,中国股市的建立,彰显了中国走市场化道路的决心,并被国内、国际所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中国股市存在的意义远大于其后会如何发展。不了解历史的这一幕,就无法明白中国何以有如此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 一场似是而非的试验 根据经典理论,证券市场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要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提供舞台;一要有完备的公司法律体系和相应的司法体系,能够对各个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比较一下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苏东巨变后的苏东各国的证券市场和我们的证券市场。 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先后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伴随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大量闲散资本,同时新技术的运用使新兴产业部门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超过单个企业的承担能力,资金融通市场应时而生。它们是先有融资需求,再配合市场经济环境和公司制度,然后才有市场,而且是从民间地方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统一市场,走的是“古典”的循序渐进之路! 苏东巨变后的苏东国家的证券市场:通过证券方式将国有资产进行私有化,然后分配给全体公民,随之建立证券市场为公民提供证券流通场所。苏东国家是把国家整个“推倒重来”,把“无产者”变成“有产者”,制定规则、人造环境,走的是“推倒重来”的路子。 我们的证券市场:与市场经济改革同时起步,其时国家掌握有绝大多数社会资产,同时由于担心上市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对企业上市作了诸多限制并且规定国有股不得上市流通。以至开始的几年股市上仅有象征意义的少许股票流通。 打个比方,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证券市场是街头篮球在逐渐受人欢迎后,政府集合各路英雄共同厘定规则、统一修建比赛设施,使其成为大众运动;是在发现香蕉受大众欢迎后,对其生长习性进行研究,选择优良品种和适宜种植的地方,并且著书立说告诉民众该怎么种怎么吃,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然后推而广之。 苏东巨变后的证券市场是全盘西化,从规则、设施、运动员的选择培养、裁判的培训,一样不漏;从种子到土壤、肥料、护理工艺一应俱全,全部照搬。 我们的证券市场也引进规则、设施,但都和着自己的意思作了修改,最重要的把场地修好后才发现居然没有运动员!也引进了外国的种子,但硬生生的插在了中国的土壤里,而且大半按着自己的意思养了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浮躁的年代啊! 愚以为,除了看起来颇为爽利以外,“推倒重来”不会比我们这样被“国情”缠绕遇到的问题少,关键还是在改革是否能不断深入,改革是否能不断发掘社会潜力,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停下来就是自取灭亡! 股市的事并不神秘,它和同时代其他诸多有中国特色的试点一样,充斥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误读、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妥协和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社会的进步和生物界的演化一样,从来都是渐进的,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只能是自欺欺人。 二、一个玩笑如何变成赤裸裸的掠夺 当年中国股市为了政治目的应时而出,市场环境尚不具备,公司制度一片空白,既没有合适的运动员也没有明白的裁判,而规则又大都语焉不详,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市场在一些内行人看来可能更象一个玩笑。现在回头看看当年只涨不跌的股指,细数那几家少得可怜的挂牌股票,中国股市的诞生确实很“喜剧”! 初生的中国股市是畸形和可笑的,而这之后的若干年里,股市的积弊不但没有丝毫剪除,反而愈演愈烈,最终被各个利益集团裹胁,成为它们对中小股民进行赤裸裸掠夺的工具! 掠夺之一--公司改制时的资产注水 中国股市先于公司制度建立,公司上市的标准严重脱离中国企业实际,“造假”亦或“包装”成了上市的必由之路。对企业来说,造假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流通股股东却生生被狠咬了一口。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东无疑是这场博奕的胜利者,如果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代表国家的,我们可以认为“国家”是这场造假风暴的始作俑者和最大获益者。 掠夺之二--高溢价发行 股权分割、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积弊使得中国股市信息不充分、博奕不充分,而20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制度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虚高,是造成股市价格体系畸形的元凶。让流通股股东掏钱买股票时搞额度制和定价发行,等股票上市了又“堂而皇之”的同股同权,把我们的钱变成它们的钱。 掠夺之三--法人治理缺失,流通股股东被剥夺话语权 然后还会有人指责我们没有觉悟、缺少素质,阳光下我感到彻骨的寒冷。 掠夺之四--权利义务不对等,风险收益失衡 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是非流通股股东的十数倍,还要承担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非流通股股东坐享了我们贡献的净资产,得到比我们高十数倍的回报,等到用我们的血汗堆起来的价格足够高时,他们还可以再伸出肮脏的手! 掠夺之五--遗留问题股、内部职工股与上市指标 这样一些各个利益集团争夺、妥协而生的政策,直接导致空前绝后的造假运动和对流通股股东的掠夺。 三、不能脱离时间谈空间也不能脱离空间谈时间——国有股减持的前世今生,又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 此股非彼股,国有股减持为什么是一个问题 国有股减持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这比国有股怎么减更让人颇费思量。举个例子,我们的地质工作者,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发现不少矿藏、宝藏,可从没有过晚上新闻联播说新疆发现了大油田(或者某个大油田开始出油了),第二天早上国内石油价格就狂跌的。按道理,这石油储量的增加也是增加了市场供给,或者说带来了相应的预期,可石油价格却没因为远景储量的增加而大幅波动。原因何在?因为石油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综合开采成本共同决定的,再多的储量,只要开采技术没什么大的改变,其变成现实产量的成本和目前石油价格间的差别并不会很大。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目前的石油价格是市场形成的,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和综合开采成本;二是即将上市的新的石油和现在的石油是同一种东西,既没有性能上的重大改变,也没有生产成本的巨大不同。 把这个例子稍微改一下,现在不是发现一个新的油田而是发现一种新的方法,可以非常简单地把水直接变成油,而且第一批“水油”不日即将上市。那么第二天早上国内石油价格肯定会狂跌,而且之后每天都会跌,一直跌到所有老油井倒闭为止!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和目前的股市有点象呢?! 很多事情其实都和看起来很不一样,非细细思量不能得其解。就好象大家每天都站在地球上,随便怎么看都觉得又方又平,只到有一天发现,无论用多高倍数的望远镜看,都只能看到地平线为止,之后方才大悟。原来地球是圆的!国有股(非流通股)无论怎么都减不下去流通不了,那是因为国有股(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根本就是两回事,原来国有股就是那水变的油!他们的差别就如同猴子和人的不一样! 国有股减持的前世今生 国有股减持的闹剧,一共进行了三次。1999年一次、2001年一次2003年一次,正好两年一个周期,而且大约都在夏天(好事者可以好好研究一把,2年是否一个新的神秘数字呢?而夏天的高温是否和头脑发昏有着更神秘的联系?倒腾出一个新的XX理论,也不枉几年熊市的煎熬)。 第一次的方案应该说很有策略,而且层次感极强,先只确定了中国嘉陵和黔轮胎两只中等水平股票试点“减持”,还提前公布预备的十只股票的名单(够透明),说是如果第一次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云云(够稳健)。而且还找了券商包销,顺带做说服教育工作。结果呢,还没开始“行事”,两位mm就被迫咬舌了(股价直逼净资产,把两个冤大头的券商套了个结实,之后再没人敢作这等狗腿子了)。 第二次的方案其实也很高明,一看就有高手策划。首先时机选得很好,2001年6月,两市股指正高歌猛进,已经把2000年2000点踩在脚下。第二,比较含蓄,只是在新股发行时,国有股连带着混个10%(现在还记得某某专家在cctv-2上言之凿凿,一样的东西当然要卖一样的价钱)。第三,已经在海外试点过一遭了,虽然也有不小质疑,但毕竟还是搞成了。第四,政治上打出了填补社保资金缺口的高帽(不过须臾之后,又说社保资金不缺钱了,个中原由可谓中国股市之“*****猜想”。)。结果呢,一时民怨沸腾,mm们齐喊悬梁,在牺牲掉三两个mm后,就不得已草草收场。只是至此之后,我们的股市就得了弱症,不时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适时联手炮制这一“血案”的六大机构好处没捞着反惹一身骚,于是互相倾轧好一阵,又争着开始唱“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高调,并且解决掉几个所谓“黑庄”以转移大家视线。 好不容易到了2003年,却不想这次梅花第三弄的国有股减持,会演成一场不堪的谣言。所谓三三方案的分配标准、价格形成毫无根据(既不和法理更不和情理),而先配还是先上更是让人云雾缭绕无所适从。这样一个明摆由老粗们拍脑袋拍出来的方案,尽显“无知者无畏”的勇气。而有关方面慢两拍的辟谣节奏和“肇事媒体”的安然无恙,无法不让人疑窦丛生。是试探市场反映?是故意打压?还是??? 后国有股减持时代的中国股市 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两大发现,一是广义相对论、一是量子理论。广义相对论除了向我们展示奇异的空间、时间弯曲,更重要的是破除了物理世界里最后的堡垒,时间的确定性,它告诉我们既不能脱离时间谈空间也不能脱离空间谈时间。 “既已时过境迁,何苦刻舟求剑”。 经过三次国有股减持的风波,到现在这个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宁愿选择回到从前,不减持不也挺好么?这些绝非笔者随意杜撰,试看2001年后的政策取向,一方面宣布“不再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一方面响应曾经的市场呼声连连降低印花税、降低佣金,还把新股发行市值配售、提高增发门槛、限制ipo募资额等重型武器一一搬出,可惜……。 这和“刻舟求剑”的故事何其相似,既然是因为国有股减持导致市场不利,那停了国有股减持为什么市场好象更差了呢?剑分明是从刻线的地方掉下去的,为什么从这里下水却捞不着呢?举个更简明的例子,一座桥设计可以承载50辆货车的重量,这天桥上来了60辆货车,没垮!第二天来了80辆货车,谢天谢地还是没垮!!第三天来了100辆,终于垮了!!!桥垮了之后,就算再把车减到50辆、30辆哪怕1辆,桥也不可能自己再连上去了。断桥不会自行复合,被摔碎的杯子不会自己沾到一起,这也就是所谓“时间不可逆”,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 国有股减持之所以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不在于减持变现了多少,而是因为它打破了中国股市原本虚弱的平衡,掀开了原本被遮掩的市场实质,让原本懵懂的中国股民看到了隐藏的恐怖。股权的分裂之所以成为中国股市的“死结”,不在于市场少了一大块可以流通的股票(国外全流通的市场换手率也未见得比我们高),而在于股权分裂是权利义务关系被扭曲的产物,股权分裂成就了非流通股东对流通股东的掠夺! 面对失衡的市场,我们何去何从!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