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专栏文章:假设机会来了该怎么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 11:41 新浪财经 | |
山庄 近期走势与去年10月形态是否有相似之处 布林线的设计者布林格先生曾强调,“我的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相对性”,并解释道,“投资者往往喜欢寻找市场绝对的高点和低点,这样做没有太多可操作的意义,而且还会造 虽然这是一位老外的话,但从中国股市运行趋势看,常常也会发现有类似相对走势。比如今年4月16日1649点下跌8天后出现的1473点,到之后反弹的第一个高点0.168位置;与7月2日的低点1477点产生的反弹高点,都同在0.618上升幅度上。从对称形态看,1473点是1311点到1649点的半分线;6月20日出现缺口位置也是1477点到1582点的0.5分线。再从1649点后期两个相近高点,计算它们的反弹时间都是用去19天;而年初1311点到1649点运行了66天,与1649点之后调整用去66天,并跌破反弹重要支撑位有着它们的共同之处。 如果我们从市场现实与市场巧合的夹缝中看近期市场走势,不免会对去年10月走势形态产生联想。因为今年6月21日产生的下跌缺口,打破了年初反弹以来的上升对称三角形态,与去年10月8日跳空向下跌破上升对称三角形态相似;今年9月2日反弹的高点是对跌破直角三角形下轨的确认,与去年11月5日反弹的高点,确认624向上跳空堆积的抛压筹码的确认有同出一辙之势。如今上证指数的低点正在延续今年6月26日、7月2日至8月29日的下轨趋势线运行,用“量在价先”判断市场目前走势,多头很难找到日平均50亿的成交量能够形成厚积薄发的反弹走势,但跌破趋势或改变趋势往往技术面都会产生确认过程。 从时间周期和运行幅度计算,2002年1月1339点到1693点运行6周,1693点调整到1455点运行11周,用6周X1.618=10周,比预测时间多1周;1339点到1455点运行17周,624行情高点1748点调整到1311点运行27周,用17周X1.618=27周,与预测相同;如今1311点到1649点(非典期间)运行14周,用14周X1.618,目前走势还差1周,是否有机会,只有市场说了算。当大盘指数继续破位,使广大投资者深深处于极度恐慌气氛时,还应把握过激风险,但不是冒进。 年底场外市场提示投资者什么 自97年之后,年底走势似乎就没有涨势,结构性调整近3年,在国企“结算期”间更是如此,恐怕今年年底主体以稳中有跌和逐步盘跌仍为主基调。技术面看,第三只脚还没踩到点位上。 先不计较“十一”长假是否对市场走势有否影响,也许有人还会认为不开盘,大盘指数还会少跌点儿,但国有企业每年十月十五之后的对帐盘点已不是什么新消息,尤其财政制度及货币结算受国民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年底不可能有大量资金留入股市,因为大资金进出不同散户,需要周转时间,所以机会来了,也是短线自救行为。 13年的股权分裂也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事,积重难返已阻碍了市场正常发展,就象近期媒体常发出的一种共鸣,股市没有吸引力并不在于宏观经济指标持续上涨就能解决股市长期低迷走势,其背离在于投资者不能赚钱却永远被套,难以吸引资金入市。 如果市场真能公布广大投资者认可的国有股拆细、缩股方案,并向流通股股东让利,此一时、彼一时,原市场故认为的5万亿或4万亿总市值,一下子不见了,暂且不谈国家利益是否缩水,就股市市值对宏观经济指标影响,尤其年底对整体宏观经济指数的缩减,绝非只对国民利益有关。 正向近期署名华生在《资产重组期待浴火重生》中所指:知道了股权分裂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明白了产权界定的信息披露是深根于全流通问题的股市症结,还不意味我们就能立即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其为首者,非流通股的场外向外资低价协议转让,和那些并不声张,但更加急促的MBO,等等任何形式上的低价收购,资产重组,都是建立在股权分裂的基础上,践踏和侵蚀市场广大投资者的公共利益,必然会导致证券市场功能的异化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盼望年底政府出台重大利好,也许是现阶段,都难以求全双方“利益”(即保殖增殖国有资产和流通股东的市场利益),即使要解决历史遗留症结,也不会在年底解决,短线真有机会,减仓是关键。 如果说中国股市面临蹦盘危机已成共识,而造就这种危机是来自股市自身?是经济制度?还是其他?也先不挖其根源,就市场经济利益,还是虚拟经济利益,一旦让股市蹦盘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融资利益,管理层绝不认可。 就尚福林9月13日的激情演说,目前还找不到一句可联系实际的大实话,但并非这些空话背后不隐藏着什么。去年年底政策曾为基金买套有过这样滞后的信息,但由于市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症结,所以市场一切机会,都是阶段性机会,建议适度作好降低成本的投机炒做。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