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专栏:银行股到股市来目的是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2日 16:37 新浪财经 | |
银行股上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的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公司的资本金,募集资金将补充公司中长期资金来源,调整负债结构,提高公司资本充足率,主要解决支持优势行业、优势项目的中小企业贷款。”无论这些言语修饰的多么严谨,银行股上市到市场来就是提款,填补银行那些永远收不回来的贷款是真,其他多余的点缀和花边都是假的。 根据2002年底的有关数据统计,工商银行拿出接近86%的经营利润,冲销历史各项财务贷款损失,建设银行用于88%的经营利润填补过去呆坏帐,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同样用不低于80%的比例销减不良贷款。如果有人说,银行股到股市来是为投资者送钱的,不但没人赞同,恐怕还会招徕痛斥。 银行股上市的重大理由 新股上市一般投资者看的是发行价、市赢率、市净率等技术指标;借壳、重组、转让等收购投资者看中的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而银行上市的核心却在“战略投资”。其“战略投资”属性,是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工具,尤其在“借方”眼里,谁拥有银行,谁就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既然银行资金向来都是为部分企业扩大再发展提供放贷的资源配置工具,那么银行到股市里提款,也就有了足够的理由。因为中国股市生来就是为国企筹集资金的配置工具,所以在银行认为,实行股份制改造只是完成上市前的一步,而利用上市、增发、转债等融资手段,冲销不良资产才是“战略投资”的长期任务。 虽然银行业的主营收入来源于存贷增殖,只有贷款总额和投资收益的安全性得到迅速增长,才能构成银行业的业绩增长。但有关数据证明,仅去年银行利润的增长并不是靠正常的放贷业务,而是靠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投资,多家银行去年年报资料显示,银行间的债券收益高于净利润。 由于银行受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影响,不但在加快筹资、扩张股本上开拓银行股上市空间,还为已上市的银行公司在提高存贷资本充足率,加快完善法人结构性治理向前推进了一步。有数据表明,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通过股本扩张(不计今年增发、转债),资本充足率由上市前的8.88%和10.4%,提高到上市后的19%和21.3%。尤其中国股市第一家民营银行深发展,在上市十几年中股权得到超速发展,流通股本从发行时的3965万股,已经增至到目前140936.2万股。因此才会有象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大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一大批商业银行情有独衷看好股市融资功能。 银行股上市后的业绩并不好看 银行上市找到了自身充实资本率的捷径,但这种圈钱填补呆坏帐的风险同时又转嫁到市场投资者身上。过去有人说,银行亏空由财政买单,现在银行在管理层新的财政政策扶植下,有了多层筹集资金渠道。即按《公司法》规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利用“壳”资源组建控股实体公司,实现“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速度和提高回收率”的中心任务同时,顺应自身业务转型与持续发展的需要。说白了,银行股上市还是到股市来取款。 而某些管理层人士经常在重复“深化银行改革,是实行规范股份制改造,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全股东监督制度,利用募集的股本金和其他融资资金,不但充实银行本身业务中的资本金,还会降低资产负债率,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机制下,确保贷款及时收回。” 是否表里如一,其实并不然,利用股市各种融资手段,充实银行资本金不假,降低资产负债率却需要数据说话。就全国性最小的民营商业银行600016民生银行,成功发行上市,资本充足率从10.48%提高到23%,目前40亿转债到可转股同样仍它受益非浅,但现实股价却在台阶式下跌,又该如何自称为大大增加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其实银行股到市场里来是救自己。 就该股2003年中报披露流动负债已增至2001年时的1.2倍,长期负债也接近2001年的4倍,“降低资产负债率”,和“增加抗风险”在他们看来,“主要解决支持优势行业、优势项目的中小企业贷款”是与不断融资成正比的。银行股上市能否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还是让股市继续为银行股背负上千亿债单,在目前股权分裂的市场,所谓“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在广大投资者眼里,却是各种各样并不好看的银行财务成绩单。 因为就目前已上市的4家银行股,除了民生银行每股效益增殖外,深发展、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3家,每股收益都是逐年下滑,而它们目前市场股价在复权后,几乎都是本年度最低点。 华夏银行近日上市融资50亿,拓宽资本不假,但信息透露该公司连续两年没有公布年报,不量资产与资产负债不清等原因一直遭到市场非议。象这些不守上市信誉的上市公司,到市场来除了融资充实自身的资本金,难以为投资者树立良好形象。 银行中的不良资产要认真对待 所有商业银行目前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近几年不良资产不能有效控制,反而有所加剧,放贷收不回或不能收回,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文并不想介入有关制度、管理、腐败、分流等存在的各种深层次含义,只是想说,银行股上市在某个时间阶段降低了不良资产比率,是否有效控制或根本治理了不良资产发展。如果自身都在怀疑,只能说其中水份太多。因为几乎所有银行不良资产降低比例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形成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换来的。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加剧银行股到市场来一味融资、提款,还会加重整个国民经济多重动荡。 就算股市是为国企融资的市场,但只有抽水的,没有蓄水的,如同张卫星先生所说,股民的钱可以救国企,可以改善国企资产现状,同样也可以为银行圈钱帮助填补呆坏帐。但被抽胆的熊是以身心被破坏摧残为代价来榨取胆汁,是以牺牲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的,一旦榨不出胆汁的时候,熊就会死,当真市场就将面临危机。 建议在充分发挥中小商业银行到股市融资功能前,避免之后发生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应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市场产权权益,才能规范市场的发行与交易行为,才有可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