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新股指南 > 正文
 
韩强独家文章:新股业绩下降令人担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9月12日 16:30 新浪财经

  韩强

  今年中报之后《上海证券报》刊登了两篇文章《新股业绩大幅滑坡成焦点提高公司质量刻不容缓》《业内人士称新股业绩滑坡凸现当前发行体制弊端》,引起各方面关注。其中对新股上市后的业绩统计更是引人注目:

  从2000年起,每年上市新股当年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2000年0.2751元、2001年0.2040元、2002年0.1759元,与同期上市公司总体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相比,其高于总体水平的比率分别56.84%、49.01%和23.01%。今年以来新上市的公司中有41家公布了半年报业绩,这些公司净利润总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97%。同时这些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0.0026元,远远低于0.103的总体平均收益水平,即使扣除掉巨亏的南方航空,其平均每股收益也只有0.114元。

  看了这个统计,让人担忧。1999年519行情之前深沪两市大约有750只A股,现在已经达到了1260家,增加了500多家,平均每年上市100家,每3.6天就要上市一只股票。如果去掉春节、五一、十一放长假,再以每周5个交易日计算,大约每年是250个交易日,也就是说每两个交易日就有一只新股上市。实际上在深沪股市最热闹时,每周都是发行两只新股,上市两只新股。这样快的速度就很难对上市公司的质量做到严格把关,所以从2000年以来连续三年新股业绩逐年下降,也有其内在原因。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上市资源来看,那些尚处在高利润阶段的公司并不想过早引入新股东来分食老股东的利润,而那些信誉好的企业在目前债权融资成本较低、渠道畅通的情况下也不会选择上市,提出上市申请的往往都是资金缺口较大又急需改善资本结构,或者希望以上市作为原股东资本退出途径的公司。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公司出现包装利润抬高发行价、拿募集资金还贷、大股东资产套现等损害新股东利益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高长成的公司都不愿意上市,但是这样的公司在我们股市中并不多,有一些包装上市的公司确实让人头痛。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做提款机,大量占用公司资金。从股权结构上看,大股东的成本远远低于普通投资者的成本。国资委有关人士表示,在现行上市制度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将好的一块资产拿去上市,而将大量的包袱、冗员留在了母公司。母公司或依靠上市公司股权分红,或从上市公司提款解决生存问题(《项怀诚重新定位社保基金核心业务锁定股权投资》《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8月20日)。可以说切中要害的。

  我们从最近证监会、国资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中,也可以看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的情况。《通知》规定,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与上市公司发生的经营性资金往来中,应当严格限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不得要求上市公司为其垫支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期间费用,也不得互相代为承担成本和其他支出。上市公司不得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不得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不得委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进行投资活动;不得为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开具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不得代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偿还债务。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存在上述情况,证监会、国资委才发出《通知》进行制止。

  这里马上就产生一个问题:股民投资上市公司,结果却成了“母公司从上市公司提款解决生存问题”,“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要求上市公司为其垫支工资、福利、保险、广告等期间费用,互相代为承担成本和其他支出。”这不是白为大股东做贡献吗?就算是上市公司分红,股民手里的股票是溢价发行的,大股东的股票是以面值或净产值为基础的,二者的差价很大,同样的分红,股民拿小头,大股东拿大头。这个道理很简单,5元的流通股分一毛钱,与一元多的非流通股分一毛钱,是有很大差距的。

  由此可见,股票不能全流通,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利益不平衡,为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做提款机造成了有利条件,即使二级市场股票跌得一塌糊涂,大股东也不在乎,只要不跌破资产值,大股东包赚不赔。即使公司亏损了,大股东也还是不乎,因为还可以用“资产重组”的名义转让非流通股。

  《上海证券》还透露灵通人士称,到今年上半年,已有一百多家已经通过发审委的公司在排队等待发行上市,以每周发两家的速度计算就足够排上一年,由于周期拉得过长,原来前景好的项目往往会因超过时效而丧失优势。如2001年上市目前已戴上“*ST”帽子的中农资源,它的一些项目是1998年或1999年立项的,而公司上市时已经错过了投资的最佳时机。许多行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公司筹资计划往往也是根据这个周期制定的,如果拟发行公司没有踏准监管部门拟定的发行节奏,上市项目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

  这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998年或1999年立项”的根据充分吗?我们不否认行业的周期性,但股市应该是优胜劣汰,如果一家公司经营不稳定,业绩忽高忽低,那么它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吗?股市中有句话:“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即使一个公司在“1998年或1999年立项”,那么这个项目也应该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如果两三年这个项目就“变脸”,说明公司没有长远规划,也没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如果一个公司对“未来”没有把握,那又凭什么要投资者“买股票就是买未来”呢?

  看来新股发行和对公司质量的把关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既然“已有一百多家已经通过发审委的公司在排队等待发行上市”,也就是说,它们仍然是“拟上市公司”,是不是排了队,就一定要上市呢?可不可以进一步引进择优录取的方法呢?我们知道高考有分数线,达到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被大学录取的资格,但并不是达到分数线的所有考生都能被录取,这里我们撇开填报志愿的技巧不谈,大家都知道还是有一部分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不能录取。况且,每年的分数线都是变化的,今年考不上,明年还可以再考,但是今年的分数线对明年是无效的。这实际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竞争机制。拟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采取这样的竞争机制呢?其实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股票全流通,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发行股票不一定成功,所以有溢价发行、平价发行、折价发行的情况,有些公司市场不认可,它的股票就发不出去。也存在着一次上市不成功,下次再争取上市的情况。

  如果,我们进一步对“拟上市公司”采取竞争的办法,是不是对其有促进作用呢?是不是可以把“过会”当做参赛资格呢?让那些经得起“行业周期性”考验的公司先上市呢?让那些经不起“行业周期性”考验的公司淘汰呢?这样是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就奔ST”呢?因此引进竞争机制是必要的。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图片铃声随心换
无线上网无限生活
《新概念英语》移动课堂,北外、新东方名师讲解!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进入欲望都市 喝冰锐朗姆酒 体验性感新生活
  开学了,四六级、考研、出国你准备好了吗? 英语口语解决方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满足成年人的欲望实现高品质的追求
非常笑话
情趣无限,让你轻松享受快乐生活!
图片
铃声
·[阿 杜] 一个人住
·[和 弦] 一生有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奉化站隆重开通
每天四元企业邮箱热卖
大学生抗癌绿色通道
加盟赠国际供求数字卡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搜“票”(沪)
心的夏季旅游(豫)
婚嫁交友在京城
分门别类优惠月!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