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券商发债,在赢利水平普遍大成问题的情况下,仅仅有口头上的诚信作担保,显然是不足以取信于人的。而如果缺乏取信于人的盈利模式,那么,券商发债谁来买单?
提起亏损,券商们总是找得出许多的理由,又怨天又怨地,就是不怨自己。其实,造
成券商亏损的客观原因虽然确实很多,但是,券商一直没有拿出很好的盈利模式来,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券商的失落,从根本上来说是盈利模式的失落。
作为以前券商盈利的大头,投行业务历来是券商惹人眼红的本钱。但是,由于有些券商只顾着捞发行费,而不承担保荐人责任,承销发行新股“萝卜快了不洗泥”,损害了新股发行的信誉。现在的情况是,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吃,包销余额令许多券商被动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一度令券商值得骄傲的投行利润也就相应出现了逐渐萎缩的状况。
经纪业务的金饭碗也在变成一砸就破的泥饭碗。一方面是佣金浮动制打破了券商的金饭碗,另一方面券商也拿不出像样的服务项目,委托理财往往成了一笔笔烂帐,亏损的窟窿也越来越大。
曾经在自营业务上呼风唤雨的券商,如今也是坐庄成了坐套,常胜将军成了跳水明星。曾几何时还在吹嘘什么核心资产概念,被今年上半年的一张X图形无情地剥下了它的画皮,原来人家的核心资产是走上升通道的,而券商的核心资产是走下降通道的。
券商盈利模式的失落,失落就失落在投资方向的迷失上。券商虽然口头上也说中长期看好,但是,在操作方向上却喜欢选择同经济增长趋势相背离的模式,这就注定了它们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
券商盈利模式的失落,失落就失落在投资理念的迷失上。尽管说起价值投资来或许券商比谁都说得更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上,有些券商往往比别人更依赖信息不对称,更习惯制造虚拟概念,更喜欢透支利好预期,说到底,在投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券商盈利模式的失落,失落就失落在主体意识的迷失上。作为市场主体的骨干,券商不是患过分依赖政策市的软骨病,就是象个那边风吹就朝那边转的风转转,一点也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近年来,券商不知当了多少次打压市场的利空工具,却全然没有想过,在中国股市尚缺乏做空机制的条件下,刻意做空能不赔钱吗?
有人把股市低迷、券商亏钱说成是券商的苦肉计,是为了要政策而向证监会施压。假如说这也算得上一种盈利模式的话,显然是十分可笑的自欺欺人。
且不说券商发债也得有足以取信于人的盈利模式才发得出去,就是发了债有了钱,也得有盈利项目和盈利模式才行。如果还是象现在那样,要么拼命地吹喇叭抬轿子,要么没命地丢盔弃甲望风而逃,能算是取信于人的盈利模式吗?
正在对大发其债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券商们,请不要忘记这个千古不移的真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发债固然有可能救得券商的一时之急,但是,归根结底还得靠赢利。赶快拿出你的盈利模式来吧,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一个货真价实的盈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