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独家文章:股市感悟--青苹果 红苹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6日 12:55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那还是上山下乡的时候,笔者刚刚被调到机关工作。机关附近有个果园。苹果快熟的时候,机关里都去了果园。压满枝头的苹果都是青的,但几乎每棵树下都有人朝箩筐里装苹果。这些被采摘下来的苹果自然都是青的,咬到嘴里,涩涩的,显然还没有熟。老机关说,现在摘下的青苹果又便宜,又好保存,放到春节后,就变红了。机关里的知青没几个钱,几 青苹果红苹果的疑问一直在脑海里盘旋。当然,今天的兴趣已经不是为了重游果园,也不是为了从物理上或者化学上求证苹果由青变红或由涩变甜的道理,疑惑不解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价值问题,而这个看来答案无比明明白白的问题竟然常常深深地困扰着许多的投资者。 无数的股市实战教材,无数的权威投资理论,教导给人们的投资理念,其实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那就是――“摘青苹果”。是呀,如果你又有钱,又有直接到果园采摘的条件,自然可以几大筐几大筐地摘回青苹果,等到它由青变红的时候慢慢地尽情享受。如果你有更多的钱,又有贩运苹果的兴趣和条件,还可以享受苹果由青变红的升值成果。 在巴菲特看来,手里的股票之所以可以持有10年,就是取决于“低位买入”将来会变成红苹果的青苹果。巴菲特的眼睛盯着的是那些尚未为人所重视的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的成长潜力有待发掘,而股票价格却处在低位。与其说巴菲特买的是股票,不如说是买的公司,买的公司的未来。巴菲特的理论堪称经典的青苹果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正是青苹果所体现的投资理念。 但是,当青苹果进入“价值发现”的视野之后,青苹果虽然在品质上还没有由涩变甜,而“价值发掘”却象化学催化剂一样神奇地令其在价格上提前实现了由青返红。此时的青苹果,其价格远远超过了红苹果,难道还适合投资吗?这不能不令人产生疑问。 怀疑青苹果论的人或许宁可去买红苹果,因为红苹果无论是色是香是味都不会骗人,而且按质论价,市盈率处在安全可靠的水平。然而,可悲的是,买红苹果的人没有被自己的眼睛所欺骗,却往往被自己的想像骗惨了。一则红苹果一般都是摆不起的,一摆就成烂苹果。即使有摆得起的红苹果,如果不是品质特异,就有防腐处理之嫌。而一般的人却无法加以分辨,只好敬而远之。二则苹果的价格一般都是见红就死,一红封顶,然后看跌不看涨,缺乏成长性。买红苹果如果不是为了饱眼福和口福,要想获取投资价值,简直是想入非非。 股市之所以总是反反复复地炒作重组概念(包括垃圾股)、科技概念、次新股概念,说到底,无非是炒作青苹果概念。以深圳本地股为例,去年,一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国际招标,就令一批深圳本地股狠狠地热炒了几个回合,把股价抬得老高老高,而预期中的实质性重组却至今犹是纸上谈兵。今年,有关深圳重新定位的事情还在调研,八字未见一撇,又给了深圳本地股一个重大的炒作题材。说穿了,关于深圳本地股的炒作,不就是透支青苹果的预期价值吗?等到有一天青苹果真的变成红苹果的时候,其预期价值早已被透支了不知有几倍之多。 与风光无限的重组概念、科技概念以及次新股概念相比,蓝筹股概念则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今年上半年的蓝筹股行情借社保基金和QFII入市预期的推动,虽然总算热了一阵子,但好景不长,于今又岌岌可危起来。蓝筹股行情难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象红苹果一样,是由于其市场价值缺乏想像空间。而 如今,好多人都在说未来有可能取代蓝筹股行情的非数码科技概念莫属。不过,如果说蓝筹概念不免失之于苹果之质偏红的话,那么,科技概念又何尝不是往往失之于偏青,谁能保证其的红苹果价值不会在其色尚青之时就被透支殆尽呢?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市场青睐青苹果也许是有道理的,毕竟其由青变红提供了价值发现的想像空间。但是,青苹果的价值发掘结果导致其市场价格远远超过红苹果难道是可以思议的吗?当价值和价格成了单向一头倾斜的翘翘板,令人无法在理性和现实中找到其平衡的公式的时候,谁能不仰天长叹:青苹果,红苹果,谁主沉浮?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