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最新稿件:证监会和券商谁理解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5日 13:49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证监会和券商猫鼠对话已经暂告结束,成果如何,系之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谁理解谁? 说来也怪,这个问题本来并不是老猫引起的,而是央行5号令引起的。央行5号令规定 不过,理解其实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几乎所有券商都把脱危解困的希望寄托在证监会给出路,这是券商希望得到的理解。确实,证监会也不负众望,拿出了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和证券公司集合性受托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等文件,似乎只等一声令下,奄奄一息的券商马上就可以起死回生,重新又生龙活虎起来似的。但券商缺的难道就只是钱吗?说起来。2001年开始的券商大规模增资扩股刚刚完成不久,券商怎么就突然缺钱了呢?原来,券商的钱都变成了股票,不是套在承销包销上,就是亏在坐庄的庄股跳水上,再加上股票质押贷款遭遇强行平仓,委托理财变成资不抵债,重仓股错失变现的机会,券商手中的股票越多,赔得越惨。那么,是不是允许券商发债,这样券商有了用于自救的增量资金,就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了呢?其实,谁都知道,这种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办法显然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 证监会的理解,似乎也认为券商的主要问题并不是缺钱和缺赚钱的路子,而是迫在眉睫的券商内部控制风险,否则券商风险将酝酿金融风险,而金融风险又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本次出台《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证券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的初衷。而会议上提出的“尚八点”和“铁三律”,对于一向就象脱缰野马一样不习惯拘束的券商,理解不用说也是够沉重的话题。 理解难,按照一般的理解,无非就难在本位,“屁股决定脑袋”令人不大懂换位思维。其实,光是设身处地的理解,也没有什么难的。如果问题只是一个证监会理解券商或者券商理解证监会的问题,如果券商只不过是证监会控制之下的国企,那么,强化内部治理和改善经营环境的双管齐下或许不失为解决眼前急迫问题的一个出路。问题是,既使作为国企,到头来还是避免不了所有者虚化的陷阱。更何况,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定位于为国企融资服务的功能一天没有明确改变之前,其最重要的任务也就不可能不是承销包销。券商被动持股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一切问题或相类似的一切问题,无不种因于制度和政策,他的备尝苦果与其说是自作自受,不如说是代人受过。而这样那样的外部问题显然不是仅仅从内部问题入手就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单靠券商自律或自救所能够根本解决的。也就是说,所谓券商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券商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证券市场的根本问题。在整个证券市场的定位问题未解决之前,即使本届证监会力求务实,但只要走不出服务国企的路径依赖,充其量也只可能是缘木求鱼。 理解难,使得此次会议达成的共识弥足金贵;理解的不尽人意,也令此次会议未必没有缺憾。尽管尚福林关于“在发展中规范,规范将不会牺牲发展”的表态被认为是最为激动人心的声音,但是并没有改变此次会议的中性。也就是说,虽然随着券商经营环境的逐步改善,此前人们对于此次会议的救市利好预期至少有一半不至于落空,但券商的问题也好,证券市场的问题也好,毕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有消息说证监会亦拟向国务院公车上书,目前还无从知道这个维系市场发展大政方针的“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白皮书”将是何等模样,人们也许只能寄望于多一点理解而已。但愿“理解万岁”这句口号可别一语成谶,如果真的要喊上一万年,那就真的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了……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