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文章:中国股市需要稳定谁来保驾护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5日 13:45 新浪财经 | ||
山庄 只有诚信挽救市场 本想盼来上任8个月的新主席为挽救跌势能在券商会上带来利好,不曾没有救市政策,却倒出三条监管“铁律”。仔细阅读这三条“铁律”,没有一条是原来就可执行的政策,也 但市场政策始终没有忘记严打操纵市场行为,监管制度还在不停发号施令,可广大散户投资风险不但没有降低,帐面资金反到大面积缩水。又为什么?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市场还是那个融资的市场,是为权势阶层谋利益的市场,加上那些不公开、不透明的信息已经掩盖了原有的自由交易,必然导致市场准则失灵。 我们可以试想各方利益,银行出现赤字有财政补贴;机构、券商买股被套有融资、发债券条件;上市公司发展可以到股市去融资;但广大散民被套、赔钱又该向谁要利?中国股市需要稳定谁来保驾护航。 如今新证监会主席再立八点意见“机遇与挑战;规范与发展;操守准则;在健康、稳定中发展证券市场”等,市场能否监守诺言,只能以诚信再一次挽救市场。 实现全社会小康生活水平人人有份 常言到,上层建筑靠经济基础,实现全社会小康生活水平靠每个人添砖加瓦,可添砖加瓦的人,手中没砖、没瓦又该如何添,如果有砖有瓦、却不想添又该如何改造社会。当我们总在强调宏观发展的经济指标总在向上时,要坚持“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珍惜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成果的时候,却不能切实改造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上的红总会让人感到不真切。 就本次会议提到的“法人结构治理,高管治理和风险控制”,揭示了一些券商在国债回购上的违规操作问题。其事实上,券商并不太关心内部结构治理,“谁都不愿意违规,但不这样就得死”。这是以往不成立的逻辑,现实的确困饶所有券商真实生存环境。 就政策上发展超常规战略投资基金队伍,“超”所代表时间上,则需要大量成本维护市场平衡,资金断链同样会使市场大幅震荡。但那些成千上万无依无靠,拿自己养命钱又被深套多年的广大散户,在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又该由谁来照顾? 既得利益谁都想要 回顾市场十几年发展史,上市公司是市场最大的赢家;机构、券商利益分化,赚钱是自己的,赔钱、日子不好过可以换个地方继续生存;国家税收拿走上千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水平;但广大散户投入的资金超过两万多亿,现在已经折损近半,剩下的如何保全,又有谁知道。尤其是那些拿着自己的保险金(养老费)入市的老股民,有的损失惨重、泣不成声,已经到了改变现实家庭生活现状的程度,又有谁能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帮助说说话。 资本市场生成的那天本来就是融资的市场,当被融资到最下线人永远被套,不想再为市场服务(添砖加瓦)时,碗里的人又该如何想吃锅里的饭。一旦期盼良性循环的融资条件梗阻后,市场发展所能融到的钱恐怕就是银行贷款。因为个人资金撤出,很难想象井喷行情之后高位追涨资金属于谁。 目前股市地量走势就是这样,广大散民经过十几年的磨难,终于对市场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因为他们看到宏观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宏伟蓝图,相对股市只能是加快发行上市、再融资的过程。即使上市公司发展到3000家、5000家,被动、挨套的局面也很难转化,所以对那些再好的煽情文章不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增值效益时,又有谁愿意跟钱过不去。 因此,向往美好与永久期望使广大散民学精了,关于该点可以用区域统计技术指标查看两市大盘阶段性走势,就可以找到那些总是被骗、被融资对象的广大散户已经不再帮助机构主动买套。也无论机构、庄家如何在相对高位窄幅盘整、引诱散户,依靠挑逗市场零散热点减仓出货,但有意追涨的资金也不象前几年那样踊跃。 治理结构要治本,而不要治表 虽然有些人已经认识到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换手率就会相对降低、相对稳定,暴利就可变成微利。但市场结构治理没有真正达到完善,没有实现减持与全流通,市场终究是靠股权分裂,增资扩股发展这不协调的股票市场。 就象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或公司要想提高业绩,只谈增效不容易,但如果加上减员再增效就会来的快一些。股市同样,提高上市公司业绩,解套机构、券商被套筹码去抬到股票价格,业绩并非出现明显增效。但一旦获准增发扩融,发债券,空憋的钱带却会马上鼓起来。但广大散民向谁增效,恐怕只有被抽资(减员)的份儿了。 所以当投资市场监管、规范不完善,国债发行被大机构包圆;基金入市收效回报不明显;试图把居民银行直线上升的存款资金,挤压进入股市就不容易。资金推动市场和政策市只能造就区间牛市,而不能营造长期牛市,是因为没有投资基础。 要想解决资本市场众多忧患的首要问题是股权分裂,而维持现状是不能代表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也是没有出路的出路。执行监管政策,应严格施行《证券法》所赋予的权利和法规,而不是各阶层权势下的行政指令,否则难以保驾中国股市正常、稳定发展。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