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文章:人为划定区域分工不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3日 11:55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现在有一种观念,强调在特定区域内要分工协作,一部分城市分担金融职能,另一些则是负责制造,还有的城市比较写意,是度假休闲。 一些经济学人因此责备某些城市,有时候指名道姓,城市显然没有顾及到协调,多头 香港要承担珠江三角洲的金融服务业,而制造业则由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区域来实现,这是一种认识。理由是什么?理由是香港的劳动力成本比内地高出不少。这个理由很牵强,日本的劳动力成本比香港高,但日本制造业的优势非常突出。 这种观念是人为的,很生硬,但是它确实在影响政府和投资者。结果是金融服务业无法弥补制造业衰落造成的损失,香港经济直至今日都没有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即便当初她受到的影响最小。今天的CEPA给予“香港制造”以零关税,实际上是对前期观点的修补。 区域内协作是竞争的结果。到苏州开发区出差的朋友发现,其实他可以在当天返回上海,那么如果上海的酒店业是有竞争力的,苏州酒店的客源自然就少了。但是这里很复杂,如果苏州乐园有晚间节目,而且很吸引人,那么至少对部分人而言在苏州住一晚就很合理。 宝洁公司推出大量的类似产品,比如各种牌号的洗发水,这些产品在针对性上或者有差异,但是面对顾客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产品间存在相互竞争。但是宝洁没有避免企业内部各产品的竞争,而是让顾客自己做出选择。 如果政府试图做出“协调”,结果就会是部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为市场需求是细微和复杂的,一部分供给则可能过剩。 反过来,一部分经济学人之所以有那么一种认识,可能是从浙江的区域经济中得到了某种启迪。真的,浙江的制造业有集群的倾向,比如一个镇叫大唐的,专门做袜子。但这恰恰是竞争的结果,而不是竞争的前提,至少大唐此前并没有太多相关背景。同样,今天的优势也不意味是持续的,相应,正因为在竞争环境下,我们才知道有可取之处。 区域分工是一个自然的进程,长江三角洲的企业正在更大的区域内重新整个她们的资源。她们相互之间,基本上都能实现当日往返,这意味企业将不再需要设置安全库存。这种分工也是动态的,随竞争力变化不断调整。政府的参与,很多时候只能是抽象的,而不是有太多的具体举措。 对经济学人来说,理论是有趣的,昨天他们鼓吹竞争,要求政府尽可能放宽限制,今天他们又让政府干预市场以回避“不必要”的竞争。对具体的操作者来说,环境却是现实的。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