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专栏文章:何不还两面人以本来面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11日 16:13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关于尚福林主席将会晤各大券商头脑的传言,引起了股市的热切期待。人们期待尚福林主席带来救股市于水火的福音。说穿了,这其实何妨说是对于久违了的“政策市”的期待。 股市跟“政策市”先生相违已久。当关于“政策市”的说法成为一种忌讳的时候,“政策市”先生其实并没有走,市场却因为听不到他的声音,以为他走了。也就是说,似乎正在渐行渐去的“政策市”先生,其实摇身一变,一直以隐身的方法留在股市。 人在一天也离不开政策的股市,却忌讳“政策市”,这听起来有点象外星人的呓语,或者就是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地飞升。然而,这却是股市中人无法不聊以自嘲的尴尬,即使是满腹经纶的学者,说到这个问题时也难以免俗。 其实,股市众人无不上了“政策市”先生的当。“政策市”先生是个两面人,一面是政策,另一面还是“政策”。只不过这另一面的“政策”,一向被指为干预和调节,后来又被说成是裁判。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不免引起不平而鸣。于是,一句“不当裁判”的承诺,似乎很容易就平息了众怒。然而,事情真的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吗? 在没有裁判的日子里,或者准确地说,在“政策市”先生允诺不当裁判的情况下,人们突然发现,场上的主角还是非“政策市”先生莫属。正如经济学家曹凤岐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股市的主体不是股民也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政府,到现在仍然如此。”而投资者作为运动员和同样作为运动员的“政策市”先生打球,这个球怎么打? “政策市”先生管发行。他把市场功能定在融资,千方百计想来个发行大跃进,好像只有融资才是他的进球成绩似的。10年来,中国股市的扩容始终是在平均股价走下降通道的过程中而不断加快的。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导致市场熊长牛短,股灾频频发生,投资者作为运动员始终被迫被动招架。这个球怎么打? “政策市”先生管资金渠道。他说开闸就开闸,他说关闸就关闸。如果说,证券投资基金被视为市场稳定器,那么,银行融资就是调节器。而事实上,在市场化的私募基金至今没有合法身份的情况下,对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以及QFII等等的单边放行,也就不能不给市场带来力量对比的失衡;而在规范的融资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不规范的资金运作比比皆是,而每当查处违规资金,也就不能不令股市惶惶不安。这个球怎么打? “政策市”先生嘴上说不管价格,事实上不管不顾的只是增发,对新股发行价却一直在用市盈率加以控制。高价大比例增发和低市盈率小盘股发行殊途同归,都造成了水往低处流的比价效应,造成了近年来股市价格中枢的下移,对没有离场的投资者带来极大的投资损失。这个球怎么打? 不必再举更多的例子了。谁说“政策市”先生不当裁判,就不是“政策市”了?事实上,投资者身在股市,哪天不是在同“政策市”先生打球?“政策市”先生又是制定政策的人们,又当运动员,难道当运动员就合乎逻辑了吗?前不久,央行一个5号令,令职业运动员券商无不心痛得折了腰。5号令究竟是禁止运动员吃违禁药还是给市场套紧箍咒?不妨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此事足以证明,股市只要一天没离开政策,就一天也不能不跟政策打交道,也就是说,一天也不可能避免跟‘政策市”先生打球。“政策市”先生一阵风,股市就一片浪,而作为投资者的运动员哪能不呛水?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应当是一个简单的固定模式。对策不光是下边的事,也是制定政策的人们的事。怎么能够只管出政策,而把承担政策后果的责任都推给下面呢?既然有政策,就离不开对政策的调节,包括补充和修正。如果说这叫政策干预,那么,这样的政策干预又有何不可?在笔者看来,与其让“政策市”先生以两面人的身份面对股市,不如还其本来面貌。因为,今天的股市,毕竟还不可能不需要制定政策的人们来和投资者一起承担政策后果,不管是好的后果也好,差的后果也好。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