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市场两大概念板块在底部蓄势放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31日 13:20 新浪财经 | ||||
山庄 基金机构重仓股 据个股基本面资料不完全统计,目前占前10大股东超过6家(含6家)基金机构、并在底部放量的个股有21家,其中含8家基金以上的个股有,宝钢、海信、杭钢、北京巴士、中原油 它们底部放量不同于宁夏恒力、四维瓷业等那种即没基金机构(庄家)介入、又无止跌迹象;也不象上海汽车、长安汽车那种,虽然满仓都是基金、外资并购,但热点已过,近期难免还有良好表现。值得关注应该是具备底部放量个股,因为它们具备“想象”空间,近期市场也属它们活跃。 国情需要关注重组概念 还有部分个股,2002年业绩不怎么样,前10大股东也不一定有基金,就更称不上基金重仓股,但它们同样在底部放量,比如:寰岛实业、粤富华、辽源得亨、青鸟华光等20多家,它们最大的特定就象银行类个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足30%,有的甚至只有百分之十几。由于中国股市的股权结构与资源配置功能,使一些私募基金、券商、庄家看好它们具有重组潜力,尤其政策扶植资源重组是市场长期的路。 这里我们不防关注两市109家ST股,它们当中有66家在大盘调整期间逐步放量,有15家目前涨势强于大盘,并站在年线之上。对于这种技术形态市场提示投资者什么?不是要清除ST,也不是拒绝亏损类股。如果ST股真正退市,这些亏损类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不但等于零,政府、财政、银行还要为它们承担所有债务、坏帐和贷款,所以市场和国情都需要重组形式。 也许之后部分放量的ST个股,机构投机热情会胜于年初业绩、价值回归概念型的炒做,但并非所有ST股都可关注。 提示一、战略投资机构不是短线炒做者 宏观经济支持大盘中期向好,基金机构成为政策形象的代言人,并受顾于政策需要,按季度公布持股持仓比例,但相对广大投资者却意味着把自己的底牌亮给市场。作为基金机构无论是2001年大盘暴跌所承受的压力、还是年初控盘炒做汽车、钢铁、石化等强势热点行情,其影响市场的感召力,已成为市场人士试图追逐的影子。 但由于基金持仓帐单增仓、补仓、减仓等公开化,即形成一种市场无形跟风,比如象目前表现比较强烈的宝钢股份和大厦股份,就都不具备短炒优势。因此政策与资金上的搏弈需要时间上的消化,所以社保基金短期入市买股票,不一定买什么市场就涨什么。 大资金短期之间频繁进出,势必也影响大盘指数或股价波动,同时也影响投资基金的短线赎回压力。相对市场客观效果,基金操作往往形成逆向思维,尤其大资金在底部蓄势放量时,短线跟风要注重主力洗筹与吸筹的波段节奏,如果不注意热点、又买错时间,千万不要跟自己过意不去。 提示二、酝酿底部放量只是机构建仓时机 在市场结构性调整还在进行,人气与投资较为低迷时,一些个股悄然底部放量,指明市场部分板块值得投资者关注,但酝酿放量并不等于马上就有大行情。筑底需要磨难,机构建仓也需要时间,象社保基金介入中国石化,始终随同大盘结构性转型在相对底部窄幅震荡,就年初钢铁、汽车、银行、石化类等热点板块,机构也是经历了将近大半年的建仓时间,才走出一波反弹行情。 如今市场主力转移投资方向,如果大盘中期走势处于弱市,就不要急于期盼年初的反弹行情。因为目前大盘指数已跌穿年初以来形成的三条重要支撑线,尤其改变形态有时有它的技术对称走势,机构投资者也将面临跌破年初持仓成本区域,即1450点附近。 观察两市个股,目前又只有12%(149家)股价勉强站上年线上,85%以上的个股都处于弱市,即使跌破庄家持筹成本,如同社保基金初期入市被套一样,QFII进场也未必是来做短线。蓄势只是建仓阶段,所以关注是底部形态并放量的个股。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O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