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专栏文章:我们尴尬的航空产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7日 10:49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从我的理解来说,目前举行的民航票价听证会,没有必要。时机尚不成熟,航空产业没有与之对应的市场地位,或者说消费者不是弱势的一方。 民航的问题只有一个,她们有太多的飞机,相应来说,她们拥有较少的顾客。 其中的理由很简单:作为重要的一环,也就是投资并没有实现市场化,投资没有利润约束。一直以来各地都有很大的兴趣投资民航,部分航空公司不能定义是一个企业,某种意义类似于公共图书馆。如果说现在开始有了约束,那么消化历史也需要一段时间。 很奇怪,一个产出很有限的产业,从业人员的待遇居然还不错。当然,空乘作为女孩理想工作岗位的时期,还是不可避免地过去了。一般说来,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不会太过计较员工的薪金。实际上航空产业聚集了许多既得利益。 另一方面,有一段时间,飞机是平衡中国同美国,中国同欧洲贸易逆差,实质的和象征性的事物。当贸易谈判到了紧要关头,报纸上就会刊登,我们又买了数十架波音或者空客飞机。波音或者空客也不仅仅是做了一单生意,事实上她们积极推动政府同中国的贸易往来。 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将内部成本转嫁出去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航空产业并不是一个垄断特征很清晰的产业。首先乘客存在多种选择,可以选择汽车或者火车作为替代。其次,航空产业是一个基于固定成本的产业,上座率下降只会减少收入,不会降低成本。 积极的应对是,民航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减少国内运输能力过剩的压力,就像是制造业走过的路一样。方式上可以比较灵活,比如将飞机连同空乘人员一同租赁出去。当然,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当前航空产业普遍运能过剩。 消极的应对是,维持现状,让市场自行解决我们的困难。机票低止1折或者更低,这完全是市场行为的具体体现。也可能超前的投资成功培育了市场,人们更频繁乘坐飞机,最终实现了双赢。 混乱的市场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至少我不那么认为,无论是5折买到,或者是4折买到,消费者都是赢家。可能我坐飞机不多,反正我已经是很满意了,即便有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机票。竞争最终会使信息变得透明,消费者获得更多实惠只是时间问题。 民航票价听证会反映了航空产业从业人员心理诉求:她们依然占据市场主导的地位,虽然实际情况并不是那样;产业继续获得资源是合理的,因为有赢利潜力,虽然现实是需要减少资产规模。不过诉求还是有价值,国内航空市场的开放,这方面的呼声应该是小了,社会认识到了行业的困境。 尴尬的不是听证会现场,尴尬的是产业现实。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