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用市场数据告诉您主力机构在炒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16日 15:19 新浪财经 | ||
山庄 经过几天耐心、细致查阅,年初市场反弹后给我们留下的有关数据。 数据1(涨幅家数):据不完全统计,年初大盘从1311点涨到1649点(沪市),股指涨幅25 %。两市超过大盘指数涨幅在35%以上的个股有208只(不包含常年高高在上的强庄股),约占 其中涨幅超过100%的个股有9只(含两只ST股,ST夏利、ST小鸭);超过90%的个股有6只;超过80%的个股有8只;超过70%的个股有13只;超过60%的个股有19只;超过50%的个股有45只;超过40%的个股有70只;其余38只涨幅在35%至40%之间。而集中涨幅在百分之四、五十的个股,是今年中报披露股本扩张的主要群体。 数据2(基金表现):在208只涨幅较高的个股中,有106只是基金重仓股,16只外资介入股,战略投资者约占比重58%。但在涨幅70%以上的35只个股中,却有18只不是基金重仓股,4只是ST股;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少于38%的有21只股票,象申华控股、百花村、悦达投资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在20%左右。 为什么总会有人说银行股改造迫在眉睫,为什么对银行股重组力度加大,因为市场真正银行股,除招商银行第一股东超过10%以外,其余3只第一大股东所占比例只有7%,而主力机构挖掘所谓的那些重组、收购、并购等概念,正是从这类股票中挑选。 数据3(个股启动价位):208只中有83只价位是上市以来最低价,尤其是近两年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成为年初反弹主力机构炒做的超跌群体。从月线上看个股图形,如果把上市6至8年以上的个股不作填权处理,约占80%以上的个股都处于底位。结合2002年初和624行情前6月初,两市个股价位表现,低于5元价位股票超过百只,今年反弹初期同样接近百只股票不到5元。这些具有爆发力上涨走势的低价股,却成为主力机构炒做市场的主要热点之一。 数据4(业绩)、208只中业绩增长60家,明显增长18家,占208只个股比例29%、业绩下滑60家,明显下滑19家,占208只个股比例同样是29%,其余的业绩基本保持上一年水平,约占40%。 年初被广大投资者认为的价值等于绩优+成长,并不能满足赢利模式,因为占208只比重5.7%的12只ST股,平均业绩是负增长0.52元,涨幅最少的也有40%,而ST小鸭却是年初208只涨幅较高个股之最,涨幅147%。象近期股本扩张最快的用友软件、五粮液、贵州茅台等绩优成长股并没有涨。 数据5(指标股):208只中有53只为上证180指数,占29.4%;43只为深圳100指数,占43%。虽然180指数占有比例不足30%,但沪市中的指标股,尤其新上市的超级指标股都在这53只当中,主力机构利用指数拉动大盘指数意图明显,是在空间中延长炒做时间。 数据6(形态)、从可确认底部形态分析,相似双重底和多重底有96只,占208只个股比例46%、相似头肩底有41只,占19%、圆弧形态仅有3只,多数为楔形和矩形形态。而在208只个股中涨幅较大的多为双重和多重底形态,楔形和矩形形态约束了上涨空间,所以涨幅不如反转形态涨幅大。 数据7(特点)、 1、汽车工业和房地产可以说是目前主要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指标,就福布斯2002富豪排行榜中就有67%的大富豪经商房地产,但股市中的房地产股票年初表现并不尽人意。 2、“水泥”不涨、“建材”不涨,惟独只有“玻璃”上涨,因为玻璃不仅只用在建筑上,还要用在汽车上。 3、股价上涨,业绩下降,但前10大股东中没有基金和证券投资机构,表明战略投资者投资方向不关注亏损和预亏的股票。 综合上述所列举数据,可以看到主力机构看中的是低价、尤其是新股超跌,掌握大盘指数权重的指标股,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越少越好,目的是想达到重组、兼并、收购上的炒做,并非是每股业绩。 股市能否透明,就象瑞银公司发言人所说的那样,“多少钱买什么样的股票,作为投资者也不需要,也没有义务透露。”所以场外有人定性它为收益形、还是增长形,是试水、还是作秀。对于我们广大投资者更应关注的是市场真实行为。 以上提供这些数据是试图引发投资者关注市场真正行为,而不是关注市场以外某些人士推荐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那样炒做很被动。目前大盘是否再次具备聚集以上热点,是否已形成有些人认为大盘正在蓄积能量,突破在即。本人认为,蓄积能量不假,但突破难以在即。相信蓄积能量的时间,政策上会要给社保基金、QFII等战略投资机构预留入场时间。而对只能赚取差价的小资金投资者,建议目前在短线无量震荡行情下,和对修复缺口后的技术走势,尽量少参与,多观望。 目前大盘走势格局就象519行情后期调整走势、象624行情后调整走势、也象98年抗洪抢险后调整走势那样,在箱体结构中继续进行结构性股权置换。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