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专栏独家文章:为什么说6·24不足为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24日 10:19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6·24行情转眼就是一周年了。6·24留给人们的是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怪,什么都有,实在不足为训。 一年前的6·24行情,投资激情的一触即发,套牢了一大批股票,其中尤以大盘蓝筹股 无可否认,在今春以来的蓝筹股行情中,确实有部分股票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涨幅,其中不乏超过前期高度的蓝筹股。但是,且不说本次行情的结果由于ST授星板块后来居上,已经使得蓝筹股黯然失色;即使似乎形成了蓝筹股的局部牛市,也并没有改变整个股市盈亏二八开的格局,大多数股票依然没有解套,其中包括在6·24的飙升行情中也未能解套的中石化等大盘蓝筹股。更重要的是,对于大盘来说,一年前指数被一下子跳空的起点,至今犹是大盘上升的阻力位。本次行情窜上跳下了近半年,依然在6·24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1562点一线附近徘徊,而半年间的最高点也不过达到1649点,跟6·24当日的开盘价1704点相比尚有不小的距离,更不用说次日曾经瞬间达到过的高点1748点了。这说明,尽管6·24行情和今年的春季行情都是打的大盘蓝筹股的旗帜,但是两者不仅形似力不同,而且形似神不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6·24行情的起始指数以及蓝筹股在此之后的不同表现,无情地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尽管不过半年以后,市场就又成了蓝筹股的天下,但并不表明6·24行情是蓝筹股行情的一面旗帜。问题并不在于一年前被套牢在蓝筹股上的基金,如果中间没有减仓,半年之后是不是就解套了?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来看,套个一年半载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巴菲特不就是主张“长期持股”的么?但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巴菲特的主张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低位买入”。问题是,作为当之无愧的市场主力,我们的基金恰恰与巴菲特的原则背道而驶,它们是在高位买套。在去年的6·24行情中,基金由于害怕踏空,行情启动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追高而高位被套。而从2002年第四季度基金投资组合看,基金整体的操作策略是以减仓为主,只不过是由于大部分仓位被套得很深,使它们避免了在今年的1·14行情和3·27行情或4·28行情中又处于一种相对踏空状态。也就是说,对于6·24行情来说,高位买套是无案可翻、无反可平的铁案。 高台跳水与高位买套构成鲜明对比也同样是6·24行情最大的特色。事实上,就在6·24的第二天就有以个别大券商为代表的机构趁机出货。而跳水行情居然从此以后就愈演愈烈,简直成了2002年下半年的独特风景线。即使在今春的蓝筹股行情中,飙升和跳水也在不时演绎翘翘板。蓝筹股的跳水和庄股跳水异曲同工,无分彼此。在市场主力而言,即使是相同的机会也有不同的利益,合作是相对的,而竞争则是永无止休的。人取我弃,你进我退,正是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机遇面前不同策略的表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高位买套,还是高台跳水,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利好作为操作平台。6·24行情的飙升,其直接动因是国务院关于停止从二级市场减持套现国有股份的一则通知。当时,对于深受国有股减持冲击的证券市场,其利好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尽管这从全流通的角度来说,也许反而是利空,然而,在当时,却足以成为推动股价崛起行情飙升的契机。但是,谁曾料想得到市场主力会借市场被利好冲昏头脑的机会获利派发呢?遗憾的是,6·24的悲剧却一次又一次地无穷无尽地重演着。尽管政策面一次一次地出台似乎有意力挽狂澜的利好政策,包括十六大前夕连续出台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重新对外资开放和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政策,以及今年“非典”刚过就次第开放了社保基金、QFII入市,保险基金入市也将就在眼前,但是,每次利好却无不重复着冲高回落的轨迹。利好成为演绎高位买套和高台跳水的蹦极游戏的操作平台,充分说明了政策市并未象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样转化为市场市,而市场主力更为自由的表现空间,却正是以利用投资者对于政策利好的盲目崇拜为前提的,换言之,也是以牺牲政策信用为代价的。这就是6·24悲剧的症结所在。 我们之所以认为6·24行情不足为训,就是说,任何基于政策平台的短线行情,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都未必是一种福音。作为市场主力短线思维的产物,6·24行情的昙花一现说明他们对于后市并不真正相信自己口头上所说的“中线向好”的趋势。稍加分析也不难发现,翘翘板效应演绎下的蓝筹股行情,在市场主力而言,也不过是不失为进可攻、退可逃的一种主动的自救行为而已。如果说,投资“蓝筹股”同QFII的投资理念还说得上不谋而合的话,那么,所谓中国“蓝筹股”的素质以及以它们作为拟合样板的相关指数所反映的股市指标的真实性才是真正支持这次投资理念转变之成功与否的关键。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