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专栏文章:谁看谁的“脸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6日 14:26 新浪财经 | ||
黄湘源 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看QFII的脸色,但是,对于QFII来说,他们其实也在看我们的脸色。 QFII的脚尖其实还没有真正伸进来,但它的脸色却一再令中国股市不安。QFII理念一 但是,曾几何时,事情就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去年刚刚推出QFII《暂行办法》的时候,按照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的说法是:目前境外投资者对QFII的反应是“狼根本就不想来”,90%以上都没有想立刻入市愿望。因为深沪股市值得投资的股票不值一打。摩根士丹利也对目前国内A股市场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投资热点表示担心。 然而,如今时间不过刚刚过去半年,即使SARS的狙击也未能影响QFII入市的迫切性。目前正式批准的QFII虽然还只有4家,门外排队的却大有争先恐后之势。瑞士银行首批入市资金原来只准备5000万美金,实际报批一下子提高到3亿美金。QFII热情的高涨,显然是冲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来的。对于后非典时代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趋势,QFII似乎比国人还更有信心。 德意志银行的中国经理曾经公然声称在选择股票方面对“有H股的A股肯定不考虑”。说这话的时候它正踌躇满志的在争取成为QFII第一家,然而不仅瑞士银行和野村证券远远地甩下了它,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环球也跑到了前头。德意志银行的这种说法给盲目崇拜QFII的中国投资者一度带来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不知道其此次痛失QFII头筹是否与此次失言有关。而近期来自H股以及有H股的A股的动态却充分表明,某些QFII对投资策略似乎摊牌式的坦白,如果不是言行不一,就是存心误导。素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以及摩根大通等近期大举建仓中国石油、兖州煤业、东方航空等H股,导致5月中旬以来香港市场的国企指数升了8.7%,远高于恒指。境外投资者的趋之若鹜,其动因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于香港市场的复苏。进入首批2家QFII行列的野村证券最近也承认,单纯看市盈率高低没有意义,因为在股市还在上涨、实际需求增加之时,市盈率因素会相对减弱。况且目前A股的30多倍市盈率,与道·琼斯指数27.6倍、伦敦金融时报指数46.8倍、韩国股票指数36.6倍的市盈率比较,相差并不远。看来,只要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谁也不能无视带H股的A股上市公司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联动性很强的这个事实。 QFII把笑脸甩给中国股市,与其说是冲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来的,不如说是冲着中国人越来越鼓鼓囊囊的钱袋子来的。而在利益问题上,并没有内外资之分。无论是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空间还是投机空间,洋教条和土包子谁看谁的脸色还不知道呢。正如一位瑞银华宝驻京首席代表所说:“我们是个外资,但一旦进入中国市场,和国内的机构一样,我们就是‘内资’,就同样要面对这个市场里方方面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你在看他的脸色,他也得看你的脸色。 值得玩味的是,在QFII还没有来得及动手的时候,中国主力就大打起QFII概念的时间差来。社保基金更是无巧不巧地抢先了QFII一步。即将入市的QFII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难题:究竟是顺势而为给中国主力吹喇叭抬轿子的,还是来个逆向思维、另辟蹊径、后发制人呢?由于QFII目前入市的资金从数额上来说还不大,如果没有内应的配合,未必具备单独启动重新洗牌程序的能力,因而最近股市出现的调整,未必就是所谓QFII陷阱。不过,此时此刻他们脸上的表情,真的值得投资者好好揣摩。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