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文章:“洋书店”来了不打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 11:50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作为入世的承诺之一,从本月起,海外资本就可以参与中国的图书零售市场。 其实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贝塔斯曼推广书友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早几年的时候,只要在上海的地铁口稍微放缓一些步伐,一位懂礼貌的年轻人就会跑到你面前,建议你加入贝 图书无疑是一种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有地域化的特征。可以建立与国内出版界的联系,那么作为一家洋书店优势又是什么?如果你是新来者,那么通常就要支付更高昂的费用。 可以满足一部分的需求,比如有一些人喜欢阅读英文版书籍,此前是登陆亚马逊书店,现在有了新的选择。至少在最近,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服务这一领域是洋书店在中国市场的恰当定位。 也许还能有所拓展,在一些专业领域,比如计算机类书籍方面,吸引一部分高敏感的读者群。 强调服务是好的,但是服务和成本相联系,而图书则是同质化的商品。强调服务可能在海外市场行得通,但今天外部市场环境不同了。一家书店强调服务,其他书店强调价格,人们很容易选择价格。如果有不同的书源,那么可能弱化顾客的价格敏感性,只是这个前提并不成立。 也有人认为,洋书店可以通过诸如24小时书店这样的创新概念切入市场。谁会午夜两点到书店购书?应该理解是有一些,但起码数字不会很大。类似概念很容易获得文化层面上的成功,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但是业务层面的推进则是两码事情。 国内书店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书店并不完全是市场思维的。仔细观察就会注意到,国内书店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这当然是因为历史原因,地块如果移作它用可能有更高的效益,但是并不普遍,至少调整有限。中国人还是很重视面子,书店依然是文化的象征物。从洋书店的角度说,她要承担市场化的成本,然后同并不完全市场思维的企业竞争。 人们抱怨今天不断上涨的图书价格,因而希望存在某种替代。他到洋书店一看才发现,或者是更高的图书价格。图书价格上涨有其合理性,背后的原因是小众化需求的倾向,只有少数人对特定图书有兴趣,因而图书价格就很昂贵。当然一部分图书发行量很大,也很贵,问题在于今天发行量大的书籍并不太多。 适度的竞争是有益的,消费者将从中受益。书店中会出现更多的座位;更频繁的打折促销行为。书店销售人员也终于流利地用,“先生”、“您”这样的称呼。出版社也可能应对新的需求,出版一些以前不会出版的书籍。 当然,更多情况下,人们依然选择到新华书店购书,这一点不会有什么变化。洋书店来了,来了就来了吧。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