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专栏文章:利用短期生命线抛弱取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25日 14:07 新浪财经 | ||
山庄 什么是短期生命线,参与股市炒做的投资者都有自己认为的政策底线、或技术生命线,笔者曾于去年10月对研判使用均线方法时说到的20日线就是短期技术生命线。因为20日线,代表20个交易日,也代表累计了20个交易时间的炒做能量,尤其对周期概念下的短线行情,有助于投资者寻找高抛低吸的点位。如624下跌行情每波震荡的时间,如今年年初的每波反 同样我们还可以把20日线作为一条趋势线,去关注大盘实际走势,诸如股指短线走势经常跌破5日线,也经常跌破10日线,却不轻易跌破20日线。正如上述说到,短期行情跌破20日线就有可能转向中期行情,20日线作为短期生命线,只要不出现散发形态,一般就不会改变原有运行趋势。这点可以关注519行情和2000年的整体上升行情,但20日线对624下跌行情所起的作用正相反,始终成为压着股指抬不起头的趋势线。所以20日线一旦脱离指数呈散发形态,或远离20日线,短期行情都会制约股指运行趋势。所谓物理现象,物极必反、矫枉过正。比如1339点和1311点的底部,1748点和1649点的头部,与近日急跌,指数都超越并远离20日线走势,也就是说,经过20个交易日,股指离开了原运行的区域范围。 对于20日线的实际运用近期已多次提示,尤其对短线操作者而言,股指或股价跌破20日线就应减磅或出局,因为该线作为短线与中线炒做的分水岭,一旦跌破,必受空间与时间上的拖累,往往对持有弱势股的投资者是一种沉重打击。以往历史教训也是如此,弱势无量下跌,盘面又无热点,股价很难马上重返5日线和10日线上。而看多的操作者总是希望等反弹,盼了今天盼明天,结果只能使自己带来更深的纠缠。就象近期5连阴走势,基本已经让曾经半路杀进的资金全面套牢,也让曾经短期获利的帐面又回到继续持平或亏损的业绩上,如果“敢于”果断在20日线附近减仓,也许现在的心情还会好一些。 目前市场还是机构控盘的市场,虽然大盘涨了300点,但广大投资者却赚不到钱,是因为基金与券商之间的竞争,又是与QFII挣抢股权利益结构性下的调整时间。所以行情也并不象有些始终看多的投资者所预料的,反转行情已经来了,即使来了,也不会一竿子涨到2500点,热点伴随涨幅也需要调整,这也是以往历史行情演变的过程。 因为,笔者近两年始终认为大盘并没有脱离技术走势,突破年线总要回来确认,还会多次反复确认,更重要的是趋势并没改变1776点到1311点的箱体格局。从近期资金流向到强势热点股的表现看,事后可以认为本波主力启动的反弹行情,是在解救624行情先知先决入市被套的资金,同时也验证了初期牛市的箱体震荡筑底行情并没有结束。尤其当市场受到不可预测的外来因素压制重新回到1500点附近时,上方1600区域堆积的大量筹码又成为短期沉重的抛压筹码,而跌破20线也意味着给多头带来很多麻烦。即使有人认为这场“非典”与98年的“洪涝”有相似之处,或许2002年初到今年初的3次反弹,市场炒做主线没有离开低价大盘指标股,但行情需要时间,也需要周期。因此只有股指出现大幅震荡,才能给机构投资者提供建仓的机会,广大投资者也应随机应变,以箱体的相对低点和高点,择机抛弱取强,高抛低吸。但短期反弹目标很难超越20日生命线,而20日线目前又与年线重合,必然需要时间上的震荡巩固。 假设中期行情的压力趋势线是年线和箱体格局的上挡趋势线,短线区域就应关注20日线。近期基本面行情也告诫投资者,3年来基金持仓结构信息公开化后,都阻碍了反弹行情的延伸,其实也正是机构投资者“见光死”的表现。如果我们还是把这些基金当成市场可关注对象,操作上则应该寻求短线与中线结合的焦点,既在20日线和年线附近,力求短线资金的流动性,把握机会作好抛弱取强。 如何抛弱取强,要以市场走势为准,不是以谁说过什么为准。在笔者眼里,弱股是指前期反弹中仍然没有放量,并持续运行在下降通道中,当近期大盘连续下跌时,跌幅比谁多大的、或跌出新低的;还有近期改变上升形态,并出现连续跳空向下的;即使一些属于前期热点的强势股,一旦放量下跌换手超过20%的,都应警觉,减仓或及时了断。因为价值发现已被市场挖掘干净,再寻求差价也只是主力逢高减磅的机会,所以理应回避,腾出资金等待大盘走稳介入到强势股中。 而强势股应该是,即使短线调整,股价伴随放量仍然站在20日线和年线上的;前期强势热点股回调时,呈缩量回到20日线附近、没有改变上升形态的;而更加关注的是前期大盘涨它没有涨,近期大盘跌它也没有跌,始终小阴小阳横盘并依托在20日线上的个股,尤其有放量迹象的,将是新的强势热点。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