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缥缈 > 正文
缥缈股市论语系列:喜看银行“闯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6日 13:52 新浪财经

  (编者按:“政策性职能”的制度等于是这个行业中最后的“人质”和“保护伞”)

  特约撰稿 缥缈

  自党的十六大以后,市场突然发现,一场“金融革命”,正在实实在在地进行之中。

  特别是在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等业务领域,以金融业务交叉为基调的金融创新活动十分活跃。从证券行业的角度看,证券业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保险乃至信托的参与;但是,这些机构在参与证券业务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提出了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问题、金融监管问题等;与此同时,这一现象还反映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场当前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金融革命”?以及如何来把握、分析这一当代最重要国家政策的转向?

  总之,其中的甘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对此,我们重新回顾过去一年的政策走向,还是很有必要的。

  [“中银事件”,虎口拔牙]

  我们认为,这其中的种种奥妙,恐怕在于WTO的有关政府间协议,而在去年,我们国家的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在“向国际化大银行迈进”的步伐中,确实遭遇了一些实质性的挫折。

  譬如,去年,因为驻纽约分行的违规行为,中国银行受到了美国货币监理署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联合调查及处罚,并为此向中美监管当局缴付2000万美元罚款。

  由于这是美国银行监管部门向外国银行作出的最大宗民事罚款,在当时,不仅引起中美两国关注,也吸引了全球财经媒体跟进报道,成为当时国际金融界的一桩要闻。当然,尽管此事未直接影响到中国银行的信用评级,但对中银乃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信誉,都有不小的影响。

  事实上,入世之后,中国的银行系统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如果没有足够的制度竞争力,未来前途令人忧虑。于是自去年年初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已经将工作重点放在解决银行的问题,“不改不行了”,有关“银行改革”的话题,从那时开始,逐渐开始见于报端。

  由于“中银事件”再次暴露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行政管理色彩较重、缺乏透明度以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的痼疾,更引起业内专家对中国金融整体改革以及如何面对未来,产生了深度反思。

  中银事件的违规,与诸多腐败案例并无二致,但由于违规者出身业内,能娴熟地利用各种制度缝隙,并逃避了相当严格的监管,后果相当严重,性质相当恶劣,而我们的银行制度所包含的、特殊的内部利益冲突,也就联带被带出水面。

  事实上,据1995年才颁布的国家《商业银行法》,我国商业银行业改革的目标是“将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改造成真正独立自主的商业实体”。问题在于,该法同时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仍然负有支持国家政策的责任,它们因提供此类贷款而造成的损失由国家弥补”。这就意味着,“金融改革”还得牵扯到部分政策性规章制度,牵扯到一些相当大的利益布局。而我们知道,如果国有银行天然的存在理由,离不开“支持国家政策”,那么“经营性的赢利”就确实是此后的第二位的问题。

  [逼迫改革的“生死时速”]

  正当中银为大洋彼岸的官司而焦头烂额的时候,似乎与此遥相呼应,在内地,有一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一些外资银行于去年大举“登陆”内地,这是一些精神抖擞、虎视眈眈的不速之客。

  据报道,2002年,8月8日,汇丰银行推出其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个“卓越理财中心”。第二天,恒生银行也在上海和广州同时推出了“优越理财中心”。

  加上此前已先后开设理财工作室的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外资银行欲染指中国内地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来自中国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2年7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当时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为8.3万亿元,与此同时,还有数目不小的资金在股市及其它投资市场中。自此之后,资金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我们知道,在短短的半年之中,这个数字,目前已经超过10万亿元,增加幅度为19%,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增速。同时,这也成为逼迫银行生存的“生死时速”。

  与此同时,我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却没有安全的投资渠道,特别是在资产经营这一地带,出路极其狭窄。

  其实最大的风险,我们不清楚,外资行看得确非常清楚。比如,美国花旗银行的一份市场调查中说,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不还钱,任何人都是无能为力的,这不是改变股权结构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当时花旗所提出的经营的策略,都很清楚,花旗尽可能只对外企,“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济体系质素和法治系统,必须予以回避,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花旗银行的债权。”

  对此,外资行的投、融对策,是非常明智的,而且他们还可以挖掘“个人理财”业务,做得也非常成功。在利润方面,了解这个行业的朋友,其实全都知道,理财,是一块很大的肥肉。理财的目的,就是进行种种跨领域的“操作试验”。

  这个理财业务,在我国最早见于公开报道的,本来不是外资行先做的。早在2000年6月,是工行上海分行率先在上海推出了以6位“操盘高手”名字命名的个人理财工作室,业务的内容是外汇交易。运作之中,赢利不菲。结果在2001年,该行在到北京开设了“理财中心”,声称可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理财建议”,帮助设计“理财方案”。其中多人,更是经常在业内活动,且在媒体上发表文章、以及电视解盘、行情播报等等。

  2002年,建行也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建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甚至较清高的中行上海分行,不久之后也宣布说,只要客户存款100万人民币,“就可免费享受这家银行提供的一对一专家量身理财服务”。

  同年4月,有关交行“耗资数百万元的个人理财业务系统开发完成”的报道也见于媒体与业界。据对此比较敏感的人说:这个系统能根据客户的收入、消费、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情况,按照客户的预期目标和具体需求,为客户分析和规划财务状况,并通过针对性的服务,开发差异化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孵不出来的蛋]

  当时,这些种类繁多的“个人理财”,虽然炒作很凶,但却没有获得高层支持,因为这将分流“产业资金”,而支持国企,才是国有银行的“重中之重”。

  在这一方面,所有的创新业务,其实都是“孵不出来的蛋”,尽管也有人知道,也有很多讨论与分析,但是见于公开的操作,并不是很多。

  可以这样说,由于当时以及目前的中国金融业,仍然是采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银行的理财服务,不可能具有使客户资产明显(且不说大规模!)增值的功能。

  所以,除了外资行,一般商业银行,这种理财,只是作为未来“收费”的一种借口,并且回避对一些项目的追加放贷。

  从深层次分析,我国的金融市场,货币、证券、保险之间,在业务上,也是人为割裂的,因此,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块,银行、保险、证券,也只能是“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但由于三个市场处于制度上的“绝缘”,客户资金,储户资金,按道理就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它两个市场实现增值。一直到去年年未,尽管业界呼声日起,但是各大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展,仍然停留在方案设计方面,这一状况,这一进展,显然无法令人感到满意。

  对此,相关人士,大多极度地关注这个问题动向,特别是关于有选择地进入投资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对民营机构松绑使之“享有与外资一样的国民待遇”,“进入金融领域活动一下手脚”,业界屡有谏言。

  应该说,这种情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依我看,是十分罕见的!这其实相当于“倒逼”商业银行的制度“闯关”,当时有关方面,也曾经多次出面安慰市场,多次强裂表示:“银行要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到具体分析的方案,却始终没有看到任何具体的动作。可见,往最好的方向上说,此事是“做得说不得”,更少见于报道,其中,颇有“隐情”与“难处”;而往最坏的方向说,这也说明有关方面,并无“改革”的诚意。

  所幸者,还有第三种势力,这就是外资行,外资行不但敢于“告别免费的银行服务”,而且也果断介入了中国股市,对此,人家基本上不说,一切都是悄悄进行。应该清楚的人不清楚,不应该清楚的人,反而比较清楚。后来市场发现,有些事,你可以只管放胆去干,大胆跨领域进行操作。有些可能干成了,有些可能没有干成,不过,后果一般不会过于“严重”,一般来说,央行不会追究。

  相反,一直拿出来给市场所讨论的“银行资金”、“社保资金”,“能不能进入股市”之类的问题,堪称铺天盖地,吵得不亦乐乎。结果是“花开花又落”,白白闹了一年,还是“打回原形”,这个过程,现在回顾起来,也十分有趣。

  [说得多多,做得少少]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合并金融业务,由于兹事体大,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没有任何危言耸听。就历史来说,我们国家,往往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全是嘴上的功夫。

  众所周知,国有银行业,问题多多,但主要是个赢利问题,这是因为这些商业银行,政策银行,多年以来,都是财政的“出纳”,“理财工具”,赢利压力,相对稀少。

  据分析,多少年以来,中国的银行业,其实只在三个方面“有可能赢利”,一是银行本身的业务品种,包括存贷款、外汇宝、信用卡等,这一块占了90%以上;二是银行代销的其它金融产品,包括保险、国债、开放式基金等;三是通过“银证通”、“银证转帐”等渠道,实现客户资金在银行及股市帐户的流通。

  所以在理论上,除了购买国债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略高的利率外,国内的任何属于银行系统的“投资理财”,根本没有可以合法地“获得较高回报”的途径。

  所以,银行客户的个人资产,你要想通过银行业务,几乎不可能实现增值,反而会出现实质性的流动性亏损,以及“保值方面”的种种问题。

  有没有赚钱的“业务”呢,当然有,但是这些业务属于擦边球,也就不敢公开吆喝!去年一年,外资行是说得少,做得多。中资行,是说得多,做得少。

  不过,“说得多多,做得少少”也许还真不是一件坏事。

  因为据有关“金融犯罪”和“洗黑钱”的调查与统计,奇快的“拨、转、提、取”,在国内,网上金融资金的转移速度尽管还不能与外网相比,但是已经给监管与安全带来不少麻烦。

  去年,我国警方还抓获台湾某假卡组织的一名成员,他身上竟然带有数十张各类名人的银行卡。据其交代,这是台湾假卡集团以中介机构身份假冒印度尼西亚一家银行的名义,委托国内天津某磁卡公司制造的,据说数量可能有5000多张。

  想一想,如果发生大批银行资产“无厘头”地“划丢了”,那可是天大麻烦,赔都赔不起。 

  [胆大的外资!]

  虽然业务范围方面还受到颇多限制的外资银行,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作为目前有限,但其业务开展的速度,却很惊人。

  比如,汇丰卓越理财中心就在其宣传品上写道:“总存款额达5万美元的客户即可享受免费享受卓越理财”、“中国内地客户拥有多种选择,包括8种外币的存款服务、一对一专属客户经理、24小时电话服务”、“汇丰在30个国家和地区有160个卓越理财中心,客户可在任何一个中心享受尊贵服务”。

  但是:汇丰所谓的这些“尊贵服务”是些啥?目前最实质性的金融业务其实只是“8种外币的存款服务”。显见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另如渣打银行,2002年7月,在上海也开设了“中国内地首家个人业务银行”,这标志着渣打银行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外资银行零售业务支行,将“面向上海市民和海外人士提供包括本外币储蓄业务及本外币按揭贷款业务在内的系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但到当月月末为止,人们发现渣打银行,根本没有获得“向国内个人客户提供存款”以外的其它金融业务的许可。胆子真够大的!

  另外,在恒生银行上海分行的营业厅里,“优越理财中心”和“个人理财”各自占了一席之地。但事实上,由于其“优越理财”的帐户都在香港总部开立,因此目前其主要客户对象是境外带进来的,仅限于在沪港澳台及外籍人士。

  这种情况,很像当年对外广告代理开放时的情景,当时的广告代理商,也是“自带客户”。

  而据国家外广协的数据,中国的代理广告业从无到有,20年间的增长幅度十分惊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1981中国广告营业额为1.18亿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总量增加了673倍。2001年,中国广告营业额达到了795亿元的水平,其中,媒介广告约占50%,为400亿元左右,2002年,已经达到903亿元。那么,照此速度发展,今年突破1000亿元,已经是必然,所以,代理业务,不管是什么代理,只要与中国有关,都是目前全世界增长最快、最赚钱的业务之一。我们估计,待到银行业真正开始“理财”,肯定是比广告业“更为赚钱”的大业务。

  “广告业现象”,很有可能会在银行业的“投资理财”方面,再次发生一回。

  [跑马圈地的“交叉创新”]

  赚过钱的人都知道,钱不怕再小,就怕进得多,出得少;钱也不怕再大,就怕进得少,出得多。涓滴成河、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去年9月,央行批准银行业“跨行收费”,虽然只有区区两元钱,却可以视为一种尝试、一个信号,这是一种交叉创新。

  所以,尽管在个人理财中,外资银行暂时还得不到实际的利润,但汇丰、恒生仍不惜工本地宣传它们的“卓越理财”和“优越理财”。

  汇丰银行毫不避讳地说,眼下在内地,汇丰主要推广“卓越理财”的概念,真正涉足个人理财市场,恐怕要等三、五年以后。汇丰认为,随着中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兑现,个人理财未来会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私人银行”、“私人支票”在中国内地的推出也只是时间问题。言下之意,汇丰是在为自己争取未来的客户。

  恒生银行也在上海“优越理财中心”的开业仪式上说,目前内地的金融体系使外资金融集团尚不能发挥其混业经营的优势。“我们理解金融监管当局的考虑,因为贸然改为混业经营,会给目前的金融体系带来冲击。”

  为此,恒生银行早早地打出了“10美元开户”、“不收服务费”的旗号,希望吸引更多的内地个人客户。一场交叉创新的银行“革命”,就这样悄然开始。

  [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还有一个问题,这场“理财运动”的葫芦里到底是些什么药?或者说得绝对一点,有没有这个“葫芦”,你说得清楚吗?

  别的不说,我认为,这个葫芦里起码有两味药,其一是制度改进,其二就是逐渐告别免费的银行服务。现在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这个“葫芦”!

  我们知道,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在政策性职能和一般商业行为之间没有明晰的界定,“代理人”总是可以利用权力在两种职能之间上下其手;这种职能双轨制的存在,确实有相当大的寻租空间。

  目前,“政策性职能”的制度等于是这个行业中最后的“人质”和“保护伞”。说它是“人质”,是因为,如果要商业银行负担部分政策性任务,就必须给予代理人非商业的权力,代理人则有机会利用体制的缺陷和缝隙牟取暴利(或者暴亏!);说它是“保护伞”,是因为代理人可以通过这种职能在相当范围内回避监管。

  银行业政策性的职能放大了一般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但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多年,一定有其充分的理由。

  同样,告别免费银行服务,事情就更大,近期有关传闻也非常之多,可以说,收费已经直接指向了银行业的“基本公民义务”。

  我个人的感觉,如果是基于最基本的经营原则,银行业最应该讨厌小储户,因为小储户的存在确实增加了银行的“成本”。为了争取收益,银行服务是可能通过偏高的最低存入额以及昂贵的收费,将小储户拒之于门外的。从长远的观点看,关键问题还在于,这样做不但将加重我国目前已经十分严重的“第二货币”及“代币产品”的流通趋势,最终还会危及国家的税收以及行业监管。

  现行基本银行服务条例规定了:国有银行是在“完全免费”的情况之下,必须履行“公民义务”,它们必须敞开大门,而且“不得选择客户”。虽然加重银行负担的是小储户,但造成银行业不振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银行自己长期辜负了基本储户的利益;在现体制,正是这些基本储户支撑了银行业,使国有银行至今还能得以勉强运转,并且保证中国的未来若干年内,不发生大的银行运营问题。  

  要真正解救银行自己,并从根本上防止恶性坏账事件的发生,“金融改革”需要将政策性职能更充分地显示出来,同样任重道远。

  比如把“人质”解救出来的办法,是银行先要果断地断开与政府之间的非商业性联系,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让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

  [银行闯关,地主分了自己的田]

  本周,对于此事,讨论也很多。特别是政策面,利好颁发。

  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即将再取消26项行政审批项目,本次取消的26项行政审批项目,是据《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作出的。

  早在今年1月,央行也已停止执行了25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是央行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逐步清理有关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完善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效率”的行政举措。

  在我国,所谓“行政审批项目”,如果全部总和起来,“上到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天文数字。而有关银行业务的规定,制定与银行有关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实在太多,当然,这是为了调整各方的利益关系,规范市场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是真正在执行上,比如说“委托理财”,确实也是花样百出,存在不少差异。

  总之,银行闯关,首先是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要生存下去,说得实在一点,是要“活下去”!

  因此,打破央行的部分行政审批管辖区,其动力来自制度改革,而且,这无疑也是一场发自内心的“自我革命”:“地主分了自己的田”。

  当然,我们也知道,银行业从“审批式管理”走向“服务式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工作还有很多,要把这项改革搞彻底,不仅在于看其能够削减多少项审批事项,更在于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用好保留的审批项目;不仅要强化公开、竞争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审批制度,还要进行一场观念上的革命,这就是党的16大报告的精神实质:我们的政府,应该做“服务于人民群众以及经济发展的政府”。

  对此,股票市场金融股势如春潮,溃岸而涨。特别是自今年年初以来,涨幅可观。事实上,就是因为市场真正看到了改革可能带来的光明前景,股市是晴雨表,中国的未来,不可限量。

  我们认为,目前,这场大变革,只是刚刚开始。特别是“平地一声雷”,银监会的设立,此题另议。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关注重大事件 新浪万千新闻任你点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在职硕士四六级英语在线学习送内部教材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口罩 春装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张国荣彩图金曲
想成为性爱高手?
点歌传达浓情蜜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谭咏麟] 难得糊涂
[刘德华] 月老
[张 宇] 四百龙银
[和 弦] 为我好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爱上香水情人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香奈儿女士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