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缥缈 > 正文
股市论语:如何解读金融类股票的弦外之音(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3日 12:36 新浪财经

  (引言:让银行资金“通过稳妥的安全通道进入股市”,真正成为“十六大”之后的高层共识)

  特约撰稿 缥缈

  [打通并且拓宽“融资渠道”]

  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也一再表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有内在联系的,是相互作用的,两个市场的联系渠道要依据市场发展的程度逐步拓宽。”周小川说:由于资金是要流动的,所以对于目前“联系不太畅通的问题,需要要论证清楚,政策方面主要面临什么问题。”

  在周小川之前,在银行资金入市问题上,之所以一直犹豫不决,就是以为,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有很大的风险,一旦股市风险传导到银行,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争论,一直持续了将近五年。

  但在种种争论与探讨的过程中,特别是经过相当深入的讨论之后,让银行资金“通过稳妥的安全通道进入股市”,才真正成为“十六大”之后的高层共识。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的银证合作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打通这个资金渠道,实现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同时,也将通过资本市场广阔舞台,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是一条金光大道。

  对此,本周市场的走势,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们要建设的,是证券市场,这个市场,不能是单一的股票市场,单一的基金市场,单一的债券市场,单一的货币市场,在未来,任何单一市场,只有死路一条。

  为此,我们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打破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界限,不能允许人为地、片面地堵塞证券市场与银行之间客观存在的需求渠道。否则,不仅证券市场越走越死,银行资金也会越积越多。

  在目前,我们的银行中,仅存贷差就有3万多亿,按最低利率计算,每年也要白白损失300多亿,而我国对7亿多农民每年的农产品税费补贴,也还不到300亿元。

  另一方面,一边是投资机构、证券机构没有资金;一边资金充裕,年存贷差的大量付息,损失惨重,却没人心疼,也没有人管。整得一个资本市场,了无生机,“旱得旱死了;涝得涝死了!”

  可以这样说,银行资金一天不能合规进入股市,中国资本市场,一天不能太平,不能走上正轨。最终,境外机构就会抢先进入,大举争夺现有市场,那些外资行,根本没有任何顾虑,它们自然充分利用所属资金,进行合法、合理、合规经营,并且抢先进入中国股市。

  有一个数据,到今年2月底,中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03万亿元。仅仅两个月,2月还是28天,且有长假期,据分析,其中,从个人流入银行的资金占主要部分,导致银行增加存款共计达到5894亿元,同比增长18%。活期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017亿元,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股市流入了银行。

  大家仔细算一算看,就会知道目前的形势,已经何等严峻。

  [不充分的交易导致价格“乖离”]

  对于银行入市,央行还有一个顾虑,就是股市的价格不合理,也就是说,有人认为是偏高,或者说是股市的非理性价格、股市的泡沫。

  对于中国股市的“非理性价格”,其实,已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老问题了。

  比如,谢平认为,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点原因,就是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股票市场。现在金融市场一直假定股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市场有效性,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股票市场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所以很多非理性也是来自这里。”

  谢平说:“其中最简单的原因有两条,一条上市公司是软约束,第二是买股票的投资者有相当部分也是软约束的,供求两方面都有软约束的话,肯定这个价格是非理性的。”

  谢平认为:用公款买单和不用公款买单,所花的钱肯定不一样,因为公款买单是软约束。

  软约束理论当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同样也可以解释中国转型当中股票市场的一些理论。可以跟现在的金融理论相结合,来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某些非理性行为,比如市盈利偏高、实际收益与股票价格偏离等等。

  事实上,还有一点谢平并没有指出来,软约束不但导致推高价格,也会导致压低价格,导致操纵市场。

  而在我国,最有操纵市场嫌疑的人,就是央行自己。

  这就是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我们中国的股市,是很少见的封闭市场,同时这也是一个明文不允许国有金融资本与商业银行进入的“有限市场”,“国有企业市场”、“只能长,不能跌”的市场、“空跌大家赔钱”的市场。

  这种不充分的交易,注定也会导致价格偏离,而且,不充分的交易,伴生的就是价格操纵与投机。

  所以,全世界所有的股市,都是以金融业为依托,为蓝筹,为支撑系统。股市价格,并非没有绝对的高估与低估。但是,作为参与者,如果央行及商业银行,永远不进入,价格也将“永远不正常”,永远是“软约束”。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方面你“永不走路,永不摔跤”;另一方面,你“永不摔跤,永不走路!”

  [中国股市是“困局”,不是“死局”]

  前一个时期,关于中国股市将出现“长期低迷”、中国股市的“大熊市“不可避免的悲观论调,正在不断蔓延,股市数千万投资者,普遍信心缺失,交投很差。虽然春天已到,万物生机萌动,但中国股市,始终无法摆脱一片肃杀的残冬气氛。

  如果以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角度来观察,我们认为,中国股市只是一时的“困局”,不是“死局”!并非束手无策。

  中国的股市,把它说穿了,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解决好资金的问题,但是,指出这个问题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进行理论论证,却是难上加难。因为,我国的金融数据与金融政策,并非是完全公开的操作。

  仅在近期,举其大者而言,就有三大部委的“三定”;国有股、法人股、国有资产的划拨的问题;四大商业银行如何上市、何时上市的问题;有如何对证券市场、二板市场如何发展的问题;有中央与地方、国资委及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划分问题;还有如何有效遏制企业效益下滑但是继续进行融资与圈钱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盘根错节,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但是从逻辑上说,却只有两大类解决方法:或者先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或者对所有难题一揽子“解决之”。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找到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只有从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入手,这也是中国股市在新形势之下的、唯一的可行之路。

  这条路,说穿了,就是需要打通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有效通道。银行不入市,困局永远是困局,死局永远是死局,水不入大海,早晚干涸,你再说什么光明的前景,也是白白地浪费时间。

  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已经相当深了。

  [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从2001起,前任政府,一度不考虑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欲先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逐步“减持”的问题,认为“解决国有股,没什么难办的。”结果,引发了市场的大幅下挫,并且被迫收回了酝酿数年的方案。

  当然,你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这是一次清醒的退却;但从消极的方面看,这纯粹属于“捣糨糊”,属于措施失误。

  “民无信不立”,政府无信更不立,仓促出台政策,又仓促收回,既然如此,何必当初?尤其是在事后迟迟不能够采取替代性的措施,至今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这次失误与挫折,不但反映了股市问题已经成为全局的敏感问题,更反映出政府相关部门对股市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和规划,或者,更准确地说,反映出股市决策、市场管理严重滞后于股市发展、变化的无奈与现实。

  同时,恰恰是由于国有股、法人股减持的难题被迫拖延了下来,进入2002年,伴随着“入世”进程的正式启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如何逐步上市的难题接踵而来,使得股市,雪上加霜,结果一跌再跌,进而“套牢”了全社会。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分析导致股灾的原因,就是因为本末倒置,不解决资金供给,结果才导致市场崩溃。

  为什么国有股、法人股逐步减持的既定国策被迫收回了?问题的症结何在?答案其实是简明的,就是因为对股市的资金需求过大,而股市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而且通过发展公募基金与券商扩容所执行的“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策略,甚至“新股二级市场配售”的政策,都没有给股市增加一分钱的货币增量,不过是“割肉啖腹”,“剜肉补疮”,结果,反而导至原来的驻留在一级市场的“保证金”,也大部撤离股市,

  这里里外外,银行存款,能不超过10万亿元吗?想不超过,也难。

  当前,也许是在我们“老迈年高”以前,彻底糊涂以前,应该彻底地解决中国股市最根本性的问题、既资金的“有效供给”的时候了!

  [中国银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

  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正面临一个千年未有的变局,而且允许我们“从容决策”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因为时机正在失去。

  根据中国与美国等签订的入世协议,中国的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服务及投资银行业)开放有一个三至五年的过渡期,也就是说,到2006年前后,其它国家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管理等金融企业,将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取得“国民待遇”的竞争地位。尽管在此之前,它们可能早已经渗透了、早已经进入了这个市场。

  在这里,我们且不论中国起步不久的保险、证券、基金管理等行业,单以中国银行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论,我们以四级分类高达20%、五级分类高达25%以上的不良资产率,能够平稳完成今后国民经济每年7.8%以上的增长吗?

  特别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积累了20多年的问题,能够在短短的数年之内得到有效解决吗?

  假如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能进行平稳过渡,那么整个中国的国民经济,又将如何?

  有人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一个外资银行无法与之抗衡的竞争优势,即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体系。当然,这将使外资银行开展对个人客户的人民币存储业务时,竞争力受到制约。即便如此,当外资银行把主要精力用于争夺优良的企业存贷款客户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什么样的竞争格局?

  答案是唯一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解决赢利问题,必须直面以往背负沉重的呆坏帐的巨大包袱,必须解决目前为止艰难维持着的成本高而利润薄的所有业务,并且必须解决优质人才与优质客户流失的动荡与危机。

  在这样举步维艰的情形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能够维系住国民与客户所应有的起码的信心吗?能够避免其营业网点被外资银行逐步蚕食,从而全面接管的厄运吗?

  这非常令人忧虑。

  [打通银证,本质就是要救银行!]

  有人认为,打通银证,是便宜了股市,是“救市”,是人为“托市”,“制造股市泡沫”,其实,大谬不然!

  我们认为,打通银证,根本是为了“要救银行”,而非要救股市。

  因为从长远的观点看,股市总有起伏,银行却早已失去了绝大多数资产,直接的和间接的,而且将注定其“死不超生”。

  泰戈尔说过:一间房子的前后两个门必须同时打开,风才可以很自由地从那间房子里吹过。

  所以,无论如何,托市的说法,不考虑双赢,就是极其荒谬的。

  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解决投资渠道,必须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自身的基础。自内部而言,必须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完成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摆脱受制于国有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你可以不进入证券市场,但除非发生极大的自然奇迹,否则你绝无可能继续生存。

  实事求是地说,在短期内,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改革,如果能够遏止不良货款率停留在25%,而不是再度上升,就已是非常令人可以满意的成果。问题是就怕这点成果也很难做到!

  自外部而言,商业银行如果下定决心,寄希望于永远不进行证券化经营,对自身,你当然可以不上市,不在海外上市或者不引进其它大股东,可以永远依靠政府以财政拨款的行政手段来维持,永远当财政的“出纳”,但是即便如此,你永远不进入股市交易,也是难以设想的。

  因此,对于证券市场,不必讳言,结论是非常清楚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入,必须争取早些进入,越早越好。否则,你也不可能保持未来的竞争竞争态势,不可能保证资本充足,这一点,决不是仅在国内股市上市、集资,那么简单的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还有大约数万亿人民币的巨额亏空,这个亏损,不会凭空消失,它是以一个非常特定的形式,存在于中国的市场。

  因此,仅在这方面说来,打通银证,对于银行的好处,也是属于“死钱变活钱”,银行所得到的利益,要远远大于股市。

  [打通银证,时机成熟]

  在本周,中国证监会前任主席周正庆同志,就深化金融改革,以及货币市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打通银证等问题,发表了一些个人意见。

  周正庆说,货币市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开。目前这三个市场的割裂状况,实在是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不利于货币、保险市场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长期低迷的资本市场走出困境。

  周正庆说: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割裂状态,使我国间接融资的比重近年来不断上升,加大了企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在2000年,我国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是1∶10。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比例太低,因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已达1∶1,当时就已经提出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

  但到了2002年,直接融资780亿元,间接融资18475亿元,二者比例为1∶23。这一年多来,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股市却不正常地持续低迷,直接融资的比重也不升反降,因为股市没有后续的资金了。

  周正庆同志说,按《证券法》规定,银行资金不准“违规”入市。但令人关注的是,银行资金怎么样“合规”入市,相关政策法规,尚不明确具体。

  [产权改造遭遇“无米之炊”]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即,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造,是今后“银行上市”的一大障碍。

  已经成功在国内上市的浦发、民生、招商,上市前股权改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分析意义。同时,去年上市的中信证券,也是同样的道理。

  例如,最早上市的浦发银行,1992年登记成立时就网聚了18家法人投资者,为建立股份制治理机制提供了先天的产权结构,并且产权构成高度分散,第一大股东上海市财政局持股比例只占8.26%。在去年4月上市的招商银行,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借鉴意义相对更大一些。

  招行发起成立时,也是独资性质的企业,1989年进行产权改造,吸收了6家法人投资者,并且一直没有停止其网罗投资伙伴的步伐,到上市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7家法人股东、自有资本42亿多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使其第一大股东招商局,持有股份占总股比例,下降到了24.36%。

  分析已上市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经验说明,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上市,能够引进其他法人投资者,建立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因此,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不进行证券化经营与改造,仅规模庞大、构成单一且状况不良的金融资产,也将难以继续发展。

  有人主张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上市,“尽是不要分拆上市”,但是,大家想一想,如果按照已经上市的深发、浦发、民生、招商等银行第一大股东分别为8.26%、9.9997%和24.36%持股比例计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如果总体上市,则最少也需要所有的法人股投资者,拿出19975.06亿元,这可能吗?根本就是“无米之炊”、是10年也无法实现的永远不存在的奋斗“目标”。

  另外,假如只允许实收资本额最少的建设银行独家整体上市,依上述整体上市的标准,你也需要法人投资者拿出2995.8亿元,这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天量资金。

  [巴塞尔协议:8%资本充足率]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要实现上市,还有一个障碍,就是要使自己的资本充足率达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8%的资本充足率。不管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工、建、农),还是股份制银行,距此均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为7万亿元,不良贷款为17656亿元,占25.37%,这其中约有6000多亿元已经成为实际损失,占全部贷款的8%。今年2月份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几年要使不良贷款每年平均下降2-3个百分点,到2005年底4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到15%左右。

  我们不妨来估算一下,这个目标能否实现。从1985年至去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货款从6000亿上升到7万亿元,每年贷款增加18%,从今年到2005年4年时间内,新增贷款将达到5.81万亿,假设新增贷款能够坚持谨慎原则,其不良率能够控制到10%左右。

  那么,新增的不良贷款额将为5810亿,加上去年年底的17656万亿数额,从2002年至2005年4年要处置的不良贷款额将要达到23466亿元,而去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收资本总额只有5675.21亿元,纯利不到200亿元,以这样的家底和业绩要在4年内冲销如此巨额呆账,除非经营业绩出现奇迹。

  事实上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为此,1998年我国曾经发行了2700亿元国债,把它注入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用以提高资本充足率。而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国家不可能对其注入太多资本,这个风险,说明银行比股市更加迫切地需要资金,以减少经营的风险性。

  最近,建行的上市方案被暂时停止。因为其资产充足率仅为6.1%,达不到上市标准。据相关报道,针对这个问题,解决办法之一是:建行集团需要首先定向发行约1500亿元的债券(称之为注资债券),这比国家今年全年的国债总额还要多100亿,以此来补充建行股份的资本金!

  通过这样的运作,就算建行股份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水平,又有什么作用?

  当然除此之外,建行股份也不排除采用其他注资方式。这只是一个案子,可以想象,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全部上市,资金的缺口,肯定十分巨大。

  有没有其它办法呢?其实如果股市好,银行多多回笼贷款,收回一块钱,相当于一块多钱,其自有资本金,自然会慢慢地充足起来。

  [公主的发夹:周转与资金]

  之后一个问题,即,打通银证之后的周转资金,究竟从何而来?

  最简单地说,从流通上说,我们知道,1块钱流动100次,其效应要强于100块钱流动1次,这个道理,连小商贩都懂,并能够加以灵活运用。

  中国银行业,精英众多,当然更加明白这个道理,遗憾的是,多年以来,总是“心有余”,“力有不逮”。

  事实上,用于周转的资金,并不需要很多。据相关报告,我国国有银行业的年贷款周转速率,平均不到2次。如何提高银行资金的周转速度?显然,实施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就是大路。

  我最近读到一则“公主与发夹”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种现象。这个故事中说,国王有七个女儿,这七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一百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她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

  大家可以看到,只因为少了一个发夹,结果却是每个人都丢了发夹。这种现象,与市场中的现金短缺,几乎是一样的。

  另外,最简单的办法,还有资产运作、盘活债务。这一点,外资银行已经为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表率。

  [利润从何而来?]

  最后一个问题,打通银证之后,利润如何而来?业绩会有明显的提升吗?

  答案是肯定的。

  对这些似乎不需发问的发问,任何熟知资本市场以及中国国情的人,都有各自的答案。简而言之,资本市场的水,深得很呢!

  最简单的比如并购,我们设有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上游产品)和B公司(生产下游产品),两家公司的总股本都是20万股,利润皆为100万元,那么两家公司的每股利润皆为5元(100万元÷20万股)。但是,两家公司的股票市价,却经常相差悬殊。

  而大家都知道市盈率这个指标,股票市价与当期税后利润之比即市盈率。一般认为,成长性高的股票允许有较高的市盈率,成长性差的股票市盈率就低。但是,如果生产上游产品的A公司,具有超过一般行业的增长潜力,所以其股票可以有一个较高的市盈率,比如说20倍,即股票以当期利润20倍的价格出售,那么就是每股100元(5元×20)。而生产下游产品的B公司,发展潜力较差,所以其股票的市盈率就低,比如说10倍,那么股价就只有每股50元(5元×10)。

  在打通银证之后,这时如果债权银行出面,A公司可以并购B公司,以B公司的1股按A公司2/3股计,两家公司合并成立新C公司。则B公司的股东当然乐于这样做,假设你有3股B公司股票,市值150元(3×50),换成A公司股票以后,3股B公司变成2股A公司,但市值200元(2×100)。而且购并以后,新的C公司的总股本为33.3333万股(其中原A公司有20万股,B公司有20万股按1股折成2/3股计为13.3333万股,合计33.3333万股),C公司只要保持原来的利润水平,即200万元(A和B各100万元),那么每股利润仍然为6元(200万÷33.3333万股),相比购并前的每股利润为5元,每股利润增长率为20%。

  C公司的价值也会有所提高,因为如果还是20倍的市盈率,其股价已经可以升至每股120元(6×20)。

  你看,即便真实利润水平,完全不变,但每股利润增加20%,股价也提升了20%。

  其中,关键是要有足够大的资金,可以完成这种并购。一般来说,这种并购,特别是竞争性的行业并购,收益还会更高,但也只有商业银行,可以承担并且完成这种操作。

  我们目前的市场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的银行与证券市场是不通畅的。目前为止,外资行正在大量进行这种业务。

  [“天下之财,自足天下之用”]

  我们一直在强调,现在的股票市场,如果银证不通,其实就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还可以再给出一个最实际的例子。

  我们假设某一个企业,总资产值1.5万元,其中1万是银行负债,另外5000元是股权(或称所有者权益,又或者叫做净资产)。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尽管亏空是难免的,但如果是年复一年地亏空,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但现实是,我们偏偏就有那么一大批企业,亏了一年又一年。假设这家企业连续亏空10年,每年500元,要知道亏空是要拿资产去冲销的,因此10年下来,企业的总资产只剩下1万元,企业的净资产已经为零,总资产值相当于负债5000元,这个企业,不管是否ST,其实已经没有任何价值。

  但是这个企业会死吗?不会,因为现在你还可以把他还给银行,还可以白赚5000元。

  这就是发生在我们市场中的、简单而真实的情况。

  以我们现在的体制,实际上“国有企业”除非“耗”到油尽灯枯、总资产为零、或者巨额亏空,否则是死不了的。给他起死回生的办法,非常之多。

  方法之一是AMC,债转股。

  债权人把1万元债权的一半变成股权,资本结构变为5000元负债,5000元净资产,总资产还是1万。就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存续下去,而且资本结构得以“优化”。更为神奇的是,企业还可以像以前一样,花银行的钱,一年继续亏空500元,居然还能“再亏10年”。

  债转股这么一转,就可以使企业盈利,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但是我们知道,债权和股权的性质是不同的,债权是一种收入索取权(利息),股权是剩余索取权(利润)。

  债转股以前,这5000元负债,是要付息的,设年利率为11%,那么每年付息550元。550元是要计入会计成本的。但是债转股以后,这原来每年要支付的550元,就从成本变成了利润,冲掉原来每年500元的亏空,每年居然“盈利”50元!

  企业也因此而扭亏增盈。

  但是请注意,企业减少了500元的亏空,银行(债权人)却增加了500元损失,原来作为债权人5000元债权每年有550元利息收入,现在作为股权人5000元股权每年只有50元利润,两者相抵,银行每年损失了500元。

  这种账面游戏的诀窍,是把企业的亏空转移给了银行,企业之所以“扭亏为盈”,恰恰因为银行“扭盈为亏”或者“亏上加亏”了。我们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多也由此而产生。多年以来,我们可以这样做的唯一理由,正是由于我们的市场“银证不通”。而且,我们的银行业,数据相对保密,亏损从何而来,从来也没有交待。

  “天下之财,自足天下之用!”

  这是从古以来的真理,如果不足以“用”,过错是在我们自己,但我们没有必要进行自我欺骗。

  因此,如果不干实事,总在现有市场资源之外去寻求其它答案,去寻求什么大智慧,寻找暴富的机会,则一万年也不会有解。即使是上天再赐给我们一百万个“金融天才”,一千万次“改革良机”,一亿个经济学家,也没有用。如果我们自己不进行改革,不进行努力,不正视现实,这全都无能为力。

  最后,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读金融类股票的弦外之音?

  希望大家仔细地想一想,只有打通银证,才是我们中国股市走好、走强的长期利好!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新闻冲浪 了解更多张国荣自杀幕后新闻
  任你邮印象30,30M大空间+彩信相册,免费试用!
  在职硕士四六级英语在线学习送内部教材
  天堂对巴蜀的召唤 六座空城看谁领先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口罩 春装 小灵通
 
  新浪精彩短信


张国荣彩图金曲
愚人节涮人没商量
点歌传达浓情蜜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张国荣] 倩女幽魂
[张国荣] 沉默是金
[张国荣] 拒绝再玩
[和 弦] 倩女幽魂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索尼数码相机
  • DSC-P2 超低价
  • 索尼 DSC-P72
  • 爱上香水情人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香奈儿女士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