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困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5日 12:26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上海谋求恢复传统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实上在前行一段时间之后,有了阶段评估的必要。 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理由之一是,中国目前还没有资本输出的需要。对上海来说, 目前,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内证券市场的举措才刚刚推出,没有实质性的业务。允许海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这仍然只是一个设想。我们的B股市场规模很小,离岸市场不具备一个市场的形象。 上海今天甚至于还不是国内的金融中心,四大商业银行都将总行设立在北京而不是上海。希望获得国内证券投资资格的海外机构投资者发现,原来他需要来回于上海和北京两地,如果将机构设置在北京,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了。 其实中国有国际金融中心,这就是香港。上海所缺乏的香港都拥有。今天私营中小企业已经将奔赴香港创业板上市作为一种自然的选择,这意味香港的金融服务对国内渗透得很快。政府左右为难。记者不断提出,中央政府如何理解目前香港经济的低迷?政府或者是不会在香港和上海的竞争中,更多对上海予以关爱。 当然上海目前或者是有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但是金融业对人力成本并不敏感,敏感的是从业人员的经验。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一愿望的理由是什么?理由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活跃。产业发展促进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当然,长江三角洲实际上处于与京津塘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竞争中。京津塘的经济模式更具前瞻性,体现在技术领域;珠江三角洲则早已融入了国际市场。 即便从区域的角度来说,由于银行业改革才刚刚开始,此前金融机构是依从于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性服务的特点并不十分突出。从这一点来说,上海的成功对周边的产业地带是重要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这一经济地带继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瓶颈。作为优势的企业来说,可以选择服务,对弱势企业而言,需要金融服务业的支持。 上海的困惑在于,金融市场化才刚刚开始,经营的范围是受限制的。等到金融市场逐渐放开之后,本土化的优势也不突出了,原因是竞争者或者客户已经“适应”了。对应地,许多的城市愿意扮演国际金融中心这一角色,香港、台北或者是新加坡,北京其实也不例外。 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或者要恢复历史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至少,在黄埔江东岸的小陆家嘴地区盖几栋高楼,是远远不够的。上海将成为一座金融城市,这一点不会有变化,是否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则取决于客户的理解。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