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星:股市症结在政策机制 而不在全流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10日 17:07 新浪财经 | ||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陈明星(高级经济师) 2001年7月开始的中国股市暴跌、2001年10月张卫星发表《非流通股全流通解决方案》的划时代文章、以及其后一些学者的继续发扬光大,如刘纪鹏教授陆续发表的《上市公司股权调整是股份全流通的关键》、《补偿式全流通试点可成市场利好》、《突破全流通的现实选择》等,使国人越来越深刻和主流地认识到: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是在于 这种观点虽然在我国证券市场的理论和实践认识上,可能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可惜,它可能同样是一个误区。即我国证券市场更核心的症结,可能在于政策机制的缺陷、而不在于上市公司的股权分裂。 因为,证券市场应当尽快实现股权的全流通,这在多年前经济学界就有了较多的探索和认识。其中最突出的,应当算是林义相教授的观点。即在1997年前后,林义相教授就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全流通方案。其核心是:宣布在一定时期、如三年里,二级市场的股价上升到一定的价位,那么其非流通股就自动可流通等。 从目前来看,林义相教授的方案可能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1、股市若出现熊市而达不到既定的价位,那么三年的时间可能就延误了;2、可能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二级市场价格的蓄意抬高操纵等。 当然这并不影响先驱探索者的业绩和光辉。 而且证券市场全流通,对于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来说,无疑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一方面有助于国有控股在竞争性领域的逐步退出;另一方面有助于股权的更加市场化的交易等。例如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源的挥霍、转移或经营不力,可能都会引发股价的下跌、及其身价或财富的相应缩水等;从而制度决定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在较长时期里的利益的原则一致性。 而在股权分裂的情况下、如目前我国的情况,可能就容易一再出现较普遍和大量的、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或侵害事件等。 但是若仅仅是股权分裂,可能还不至于引发2001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股价的持续下跌。对此,笔者一直坚持认为,管理层推出的“高价减持国有股”、以及“清理银行违规入市资金”等,可能是政策之意不在“酒”、其意乃是在努力挤压股市“泡沫”,并较成功的实现了政策的初衷或目的。 因此,股权分裂虽然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痼疾,但还不应当算是核心的症结。核心的症结应当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提出、讨论、制定、发布、反馈、修改、监督、到制约等一整套科学机制中,可能还存在着较大的弊端或缺陷。 如同一根木棒,偶而被用于僻巷深夜中,其法律界定也仅仅是一些相关的名词而已。 高价减持国有股能够把股价打下来——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难道就没有其它方法了吗? 把证券交易印花税单向提高到3%以上,开征资本利得税——股票投资收益税、并定为30%以上,开征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品牌宣传税、并定为净利润的30%以上等,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等等。只要没有硬性约束,“合理合法”的方法举不胜举,而且招招都足以让证券市场的股价再下一个台阶。届时,我们又应当如何总结中国证券市场的核心症结呢?! 回顾1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历史,“恐高症”可能是一个突出的特征,“怕太高了将来怎来办”。 1992年清理海南房地产泡沫,运用的是严禁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贷款的方式;政策和目的都十分明确,而且政策简单、目的也容易实现。1996年清理股市泡沫,采取的是加大扩容、处罚机构、及至最后《社论》劝告等“十二道金牌”;目的十分明确,但在市场并不理会的情况下,政策就显得有些杂乱和力不从心。2001年挤压股市“泡沫”,是否索性隐去了目的,而专著于政策手段的运用?! 对于后者,可能有极端的人会提出诚信的问题。2002年9月,张维迎教授有关《重建信任要靠制度》的著名演讲,可能发人深省! 近期,吴敬琏教授在一次对话中,提醒:不要弄破股市的泡沫! 股市是否有泡沫?这一问题中国经济学界争论已久。核心问题是:区分静态和动态的分析;以及如果国有股以净资产向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配售减持等。 既然国有股能够以净资产向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减持,为什么就不能以净资产向国内民众配售减持呢? 况且:1、以净资产向国内民众配售减持,并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何况国有股净资产中,本身就有国内民众——流通股股东的无偿奉献。2、国有资产流失不对,那么国有资产长期依靠垄断权力溢价发行、出售是否也有一些问题?3、延迟全流通问题的解决,是否会造成大量资产低效使用和内部人瓜分、掏空的更重大损失呢? 1996年《社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1999年《社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政策变化是否极端和频繁了些? 2001年认为高价减持国有股以充实社保基金有重大意义,2002年又宣布社保基金的缺口不大、并可通过其它途径解决,期间是7000亿元的流通市值灰飞烟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否有些简单和轻率? 因此,中国证券市场低迷的核心症结,可能并不在股权分裂以及相应的全流通问题上,而应当是在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形成机制上,即后者在信息收集、反馈、修正等环节上可能存在着重大的制度设计缺陷等!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证券市场上市发行、经营监管等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重大和尖锐问题,我们可能会更加坚定这方面的观点或判断。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