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专栏:冒牌有时其实无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4日 10:23 新浪财经 | ||
郦晓工作室 最近的媒体满是对冒牌商品(这里指仿冒服装之类的)的痛斥。显然,对此我有不同的认识。 人们支付溢价,选购名牌的理由是什么?答案是,认同,某种文化上的认同。 更多不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差异。“人生没有障碍,算不上完美的存在。”这是一则手表广告。购买电子表意味着不再需要为校准时间费神,但机械表肯定不同,即便是豪华手表。 冒牌实际上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或者是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或者根本是对这一溢价不认同;他们也许是品牌潜在的消费者,但至少不是现实的消费群。终究来说,品牌只对少部分人是有意义的,既然目标是实现区别销售,对其余人则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从其身上实现收入。 实际上,冒牌是品牌渗透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开始逐渐关注某一品牌。冒牌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无成本的宣传,或者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宣传。有些品牌投放的广告很少,或者干脆是没有任何广告的投放,那么拥有知名度的原因是,有那么一些人在做市场“辅导”。无论如何理解,他们对品牌最初的推广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上海的襄阳路市场则是一种特殊的情况:你不能认为那里卖的是冒牌,实际上和正牌商品是同一条生产线出来的,基于某种理由又没有在合理渠道予以销售。逻辑上厂商应当“剪牌”(也就是毁掉原有的商标),然后以普通产品的形式予以销售,不过执行中未必那么严格,商标有时候也保留了下来。 软件有测试版,测试版也可能是免费的,并且功能上也没有太多限制。如果一定要找到免费的软件,也总是能找到,并且还不是D版。其实在这条街上购物的人,通常是对着装很敏感的人,因而这种最初的消费体验(原本只是在刊物上对产品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也可能会促进他们对名牌商品的消费,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转好之后。 根本来说拥有品牌是一种个人社会身份的定位,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参与社会的标识。那些今天热衷于襄阳路市场淘货的人,一段时间后,可能有一个根本地转变;我们无疑是要把今天和过去区别开来,既然今天的个人社会身份已经变更了。冒牌商品从来没有剥夺过正牌商品的权益。 或者对弱势品牌有某种伤害,既然顾客选购的理由仅仅是款式和质地,并不是基于文化认同上的考虑,那么今后也不会问津此类商品,冒牌商品的购买就是一种消费替代。其实也引伸出一个问题: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创造性地建设品牌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品牌拥有者,也就是厂商对这一微妙之处是十分清晰的,他们当然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抱怨,也可以理解为是另一种形式的品牌推广。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231 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来稿一经采用,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通知作者,稿费视稿件质量及网友反映评级。并附赠16开全彩色《新青年*财富》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