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征宇:部分上市公司有目的的高派息可休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1日 10:20 新浪财经 | ||
曾征宇 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分配原本和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关,不值得多说,但是在我们的证券市场,分配却成了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 前些年上市公司奉行的是“铁公鸡”,不管盈利还是亏损一概一毛不拔,搞得投资者 从去年开始上市公司的分配又出现了新现象,某些企业破天荒的推出了慷慨大方的高额派现,然而奇怪的是投资者对此却并不买帐,比如用友软件去年的分配方案就被一些市场人士和股民批得体无完肤,原因是大家认为大股东借高派息损害了流通股东的权益,属于恶意行为。 今年虽然年报大幕虽然刚刚才拉开,但又出现了一份高派息的报表:2月18日公布的年收益每股只有0.19元的西宁特钢“为回报投资者,增强投资者对西宁特钢的信心”(公司高层语)一举推出了每10股派5.2元的分配预案,按照西宁特钢当时5元左右的价格,该股的年收益率将达10%,如此高的年收益在中国股市中实属罕见!无怪报表公布后市场马上作出积极反应,西宁特钢三天爆涨20%!那么西宁特钢的高分配行为究竟真是为了回报投资者,还是和去年用友软件的意图如出一辙呢,翻开这些年大股东和流通股东的投入和回报情况就一清二楚了。 西宁特钢97年以每股5.8元发行8000万,普通投资者出现金4.64亿元,大股东以实物折合成出资2.4亿元。后2000年其以每股7元10比3的比例实施过配股,股民为此再掏现金1.68亿,而大股东放弃了大部分的配股权利只出现金5000万,外加实物折算成4600万。也就是说5年来流通股东投资到西宁特钢中的现金是6.32亿元,国有大股东投入的现金仅有5000万,实物折合2.86亿元,合计为3.36亿元。 在上市5年中,西宁特钢曾在2000年每股派息0.6元,连这次的0.52元,全部派息为0.58元。按照它目前的国有股法人股4.22亿,流通股1.6亿的股本结构可以计算出,如果2002年这个分配预案可以通过的话,5年来西宁特钢大股东将从派息上获利2.45亿,而流通股东获利将仅有0.93亿。也就是说连实物加现金只出3.36亿元的大股东,5年获得的现金回报就为73%,几乎净赚了手中4亿多的国有和法人股! 假如碰到国有股减持,即使按照净资产值,西宁特钢最少还可以获利8、9个亿!而出了6.32亿真金白银流通股东5年的回报仅有14.7%,假如想收回投资成本的话,需要等上整整30年!从这些简单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西宁特钢的所谓的高派息是回报投资者的说法仅仅只限于大股东,他们才是最大的赢家。有人会说大股东也是股东,他占的股份多,拿的钱就应该多。这话不错,但是公司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呢?没有股民投入的6.32亿的资金,没有新的项目的投产,西宁特钢的效益从哪里来?难道仅靠那些实物能产生如此多的利润么?现如今有了利润出大头只能拿小利,而出小头的却赚得盆满钵溢,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个股市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回报”投资者的?! 话又说回来,如果西宁特钢象用友软件一样很有钱多分点红也就罢了,但是从其公布的信息来看公司是急需要资金的,因为2001年5月8日,公司董事会发布称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公司将在2001年将发行4.9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边是缺钱,一边又大大方方的把多年滚存的利润几乎全部用于派息上,这样的做法不是很蹊跷么?难道我们的上市公司是这样盘算的:自己有太多的滚存利润还去融资人家可能要非议,但把这个钱拿出了再投资又不愿意,毕竟这其中绝大部分的钱是自己的,拿自己的钱去投资的事情当然只能留给那些傻瓜股民干,于是干脆趁自己还有绝对的股权,不如把滚存的利润统统派光,这样自己不仅可以大捞一笔,还可以落个“真诚”回报投资者的好名声,同时因为没有了滚存利润,发债券搞增发提配股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真可谓一举三得!当然这只是推测,不过,以我们某些上市公司超凡脱俗的思维,恐怕想到这点并不很困难。 如果说资本只有在流动中增值,企业只有把部分的利润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才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的连中学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识而我们的上市公司却不知道,是不会有人相信的,但是有上市公司却这样做了,为了一己的私利,营营苟且,将企业多年积累的利润不是用于再投入而是一次性几乎全部派光,并且还恬不知耻的打出了“回报投资者”的旗号,这种不顾企业的将来,杀鸡取卵,自毁企业前程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和唾骂么?!因为一但有一天当这样的现象成为普遍的时候,我们那些原本需要等上三五十年还可以收回投资成本的流通股东们,也许要等上三五百年,甚至是永远!而那个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推倒重来”对中国股市来说也并非是危言耸听。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