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正文
韩强独家:批判“仇富心理”的背后是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8日 17:40 新浪财经

  韩强

  文革期间孔子和儒家文化被批得体无完肤,似乎中国的一切缺点,都与两千年的孔圣人有关。文革之后,在经过拨乱反正,孔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其实《论语》早就传到欧洲了,据说法国人权宣言人有句话:“已所不欲匆施于人”,就出自《论语》。欧洲近代是很讲人权平等的,所以才会利用“已所不欲匆施于人”这句话。

  (一)为儒家思想正名

  最近关于“穷人与富人”的话题中,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又被上升到“仇富心理”受到猛烈批判,一些人引用这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助长了“仇富心理”,妨碍了富人致富。不信您请看:

  “我们中华文化肯定是灿烂的,持续发展的,这是不能反对的,但是应该承认,这里有严重的缺陷。特别是关于财富的文化,关于人才的文化,关于权力的文化这三个方面缺陷更为严重。“不患少患不均”应该是我们中国财富文化的主线,所以恨富人、恨能人就成为我们中国国民不用教育大家都会的思维方式。所以人们怕显能、怕出头、怕露富。富人是有形资产的代表者,能人是无形资产的代表者,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经济发展的两个翅膀。但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顽固存在的“两恨”文化就如同两把剪刀总是不失时机地把这两个翅膀不断地剪掉。所以我们中国经济的落后,从文化上看,我看是不可避免的。”(艾丰:《不解决“两恨”文化 企业家难以成长》)

  这些话可真够上纲上线的。事情真的如此吗?我们先看孔子的思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原文是: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说,诸侯国最重要的是社会秩序安定,这是第一位的,不要害怕贫穷,也不要害怕人口少,只要有安定的环境,远方的人就会归服。那么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不是要搞平均主义?不是!而是要求富人以“道”致富。请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这就是说,人人都有满足生命情欲的饮食要求,都希望有富贵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要摆脱贫贱取得富贵必须合乎道德,君子把道德看成是第一位的,用道德来控制自己的欲望,如果不合乎道德宁肯放弃富贵而安于贫贱,这就是颜渊身居陋巷,一瓢饮,一箪食,而追求仁义,乐在其中的精神。?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中国传统思想的“为富必仁”。孔子反对“能人”吗?不反对!孔子提倡“举贤才”。孟子比孔子就更进一步了,他认为臣下如果看到国君昏庸无能应该怎能么办呢?如果与国君有血缘关系就取而代之,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就离开他。孟子还主张轻关易道,给商人以便利,用“八家共井”的办法让老百姓富起来。他还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滕文公上》)的观点。

  所以打棍子扣帽子,硬说“不患少患不均应该是我们中国财富文化的主线,所以恨富人、恨能人就成为我们中国国民不用教育大家都会的思维方式。所以人们怕显能、怕出头、怕露富。”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歪曲。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提出过”均贫富“的口号,他们为什么要均贫富,是因为他们的土地被富人兼并了,所以每个朝代之初要搞均田。这个固有的社会矛盾,汉朝的董仲舒早就看到了,所以他尖锐地指出“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就会发生动乱,要防止达官显贵用不正当手段巧取豪夺,否则不仅农民活不下去,国家连税收都要困难了。非常有趣的是,古代贤人都知道富人逃税将不利于国家发展,我们有些现代人却要为富人逃税找各种“借口”,甚至说老百姓对某些富人逃税的不满是“仇富心理”,是要“杀富济贫”,甚至有人还提出应对企业家实施“税收特赦”政策。古人都懂得税收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现代人却提出了一部分人可以“税收特赦”,这是不是很荒唐呢?

  (二)大多数人是要”杀富济贫“吗?

  在刘晓庆案件之后,某些富人(不是所有富人)是否合法致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说要“杀富济贫”了,甚至把群众不满意社会不公平,提高到“仇富”心理来批判。正因为如此才有《不解决“两恨”文化 企业家难以成长》的文章出现,所谓“文化”从古说到今,显然不是指少数人,而是对着大多数人的。人们不禁要问: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我曾经与一个下岗工人谈话。我问他:你对同院的人发财嫉妒吗?他说:不嫉妒。我问:为什么?他说:80年代有人辞职,做买卖是要冒险的,因为工资、劳保、医疗费全没有了。他靠摆摊发财,是冒险,也很苦,我也没见过他偷税,要不然税务局早就找他了。我现在后悔当初没有他的勇气,但是不不嫉妒他。人家也是干活吃饭。

  我们的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至少我敢说;大多数人不是要“杀富济贫”,而是对“为富不仁者”表示愤怒,对违法者表示愤怒。这说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深入人心,社会公正已经深入人心。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与“杀富济贫”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还可以举几个例子,《人民网》的热点话题有个《众说纷纭刘晓庆》的专栏,有几篇这样的文章。

  《冷静的读者与浮躁的媒体》,文章说:“刘晓庆因涉嫌偷税被捕入狱,国人无不为之侧目,大小媒体自是好一番喧闹。北方某大型新闻网站不甘落后,于近日隆重推出了题为《笑看刘晓庆八大“恶心”之事》的长篇报道。报道精心拼凑了刘晓庆的八件“恶心”事。文章作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看那架势,简直恨不得要在刘晓庆身上“踏上一万只脚”。刘晓庆违了法、犯了错,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刘晓庆是名女人,对她偷税被捕之事报道多一些、评论多一些,甚至略带炒作的成分,都属正常。但是,报道应该实事求是,评论应该冷静理性,这是大众传媒的本分。在别人身陷囹圄、无以辩驳之时,尽拿人家的私生活说事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祟?把人家的尴尬隐私抖搂出来,且有很多是捕风捉影之辞,这种做法是否正义,是否合法?依我看,这至少是一种不君子、不坦荡的行为,有辱大众传媒之职。”

  《给名人公正》说:

  刘晓庆多年来一直不被舆论看好,人们都以自己的好恶标准、价值观去套这个性格和行为非常“各色”的女人,踏进了“我不喜欢就不能容忍”的误区,而忘记了任何人都有以自己方式生活的权利,忘记了宽容是不能忘记的,忘记了没有容忍的社会是不人道的。而自进看守所后,有些素与之关系不好的媒体更是极尽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之能事。

  《刘晓庆的隐私权》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刘晓庆平时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头乌黑长发,她既然时常把白发染黑,就说明不愿让观众看到或知道她头上已有很多白发,这是她个人的生活秘密。现实生活中,四五十岁不经染发而一头乌黑头发的人也不鲜见,刘晓庆希望公众把她看成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错,其性质与违法犯罪完全不同,媒体有什么权力大肆渲染?

  《别为了刘晓庆撒谎》:

  刘晓庆被抓起来了,这是中国眼下一件挺有意味的事儿。为这样一件事儿,大家够忙乎的,甭说中央媒体,连偏远的重庆,也有媒体上京打探,虽说谁也没见到刘晓庆本人,却也拐弯抹角造出一些小道消息,比如她会不会自杀啦,要不要判死刑啦,是不是享受特殊待遇啦,拿头撞墙啦,等等。由于这些消息中有很多是自相矛盾的,媒体们又据称都是通过了可靠渠道,那么显然,有一部分是撒谎。

  看了这些文章,我想那些抱怨老百姓要“杀富济贫”的人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了。我敢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所以才有网友呼吁:“给名人公正”,犯法是一回事,个人隐私是一回事,不要“踏上一万只脚”,不要“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实际上这些呼吁反映了大多数人的看法,我在股市里听许多股民说,刘晓庆偷税是一回事,她演的电影是另一回事,再放她的电影,我还是要看。可见大多数人并没有“踏上一万只脚”的“仇富心理”。

  (三)“年关至,莫让9400万农民工空手归”

  1月20日《人民网》有一篇“年关至,莫让9400万农民工空手归”。读了让人震惊。9400万将近一个亿,这些民工中有多少人没有领到工资呢?报刊上没有确切的统计,只有一个简单的调查:

  数字:关于拖欠民工工资现象的调查

  被调查人数80人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被拖欠工资者:58人 72.5%

  年底得到工资者:9人 11.25%

  按时拿工资者:13人 16.25%

  其实,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9400万民工如果足额拿到工资,扣除日常饭费,每人全年4000元,那就是3760亿,如果这些钱进入消费领域,会产生多大经济效益呢?会拉动多少内需呢?

  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企业老板们,那些包工头们,为什么要欠农民工资,谁敢说将来这些企业老板和包工头们不会出“企业家”?不会出富豪?那么他们又是怎样致富的呢?

  还有电视台放演的“煤矿事故”,又有多少承包者把工人的安全放在心上,那些小煤矿、小石油、小造纸厂,破坏了多少资源,造成多少环境污染?谁敢说这些小企业家将来不会出现富豪?

  (四)质疑“赫免”不交税的企业家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某大学教授说:“现在实行无限期的追溯的税收制度,从建设小康社会及向前看的角度来说是不利的,据我所知,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不仅想方设法在国外办绿卡,而且还在把资金转往国外。如果总抓住一个人犯的错不放,他就可能犯更大的错误,假设有人没有交税,如果你长期追溯的话,他今天就更不敢交税,因为今天交了税,你问他为什么昨天没有交税,那怎么办?他就可能会继续造假,继续不交。” “政府是不是可以考虑实行一个税收特免政策,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过去的事既往不咎,因为过去的事很多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如果我们想要所有的企业都按照单纯的税率交税的话,没有几个企业可以生存下来,所以能不能从现在开始,再有任何人敢偷税漏税就更加严厉地惩罚,这样企业家就能够放下思想包袱,从现在开始,大胆地为国家做贡献,为国家纳税。” “中国的企业家是愿意交税的,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双赢的办法。” (《经济学家:富人“小辫儿”揪到何时?》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月7日)

  看了这篇宏谈大论,我百思不得其解,有几个问题,想请教这位经济学家。

  第一,是“犯错误”,还是违法?税法有几个标准?

  某教授说:如果总抓住一个人犯的错不放,他就可能犯更大的错误,假设有人没有交税,如果你长期追溯的话,他今天就更不敢交税,因为今天交了税,你问他为什么昨天没有交税,那怎么办?他就可能会继续造假,继续不交。”

  请问: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某些企业家不依法纳税,是犯法还是犯错误?当然犯错误有两种,一种是不违法的错误,一种是违法的错误。但是决不可把不纳税说成是简单的“犯错误”。

  某教授主张对企业家实施“税收特赦”政策,那么我请问:在刘晓庆案件后,一些演员主动地补税,为什么不对演员实施“税收特赦”政策,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在国外办绿卡,而且还在把资金转往国外”;“因为过去的事很多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如果想要所有的演员都按照单纯的税率交税的话,他们不愿意再演戏了。刘晓庆也搞了企业,也是“企业家”。对企业家实施“税收特赦”政策,包括刘晓庆吗?如果不包括,为什么?请讲出道理来。

  还有一位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说:“她(刘晓庆)也许确实有历史造成的原因,但偷漏税行为是明摆着的,这是不能否认的,更何况她自己也太张狂了”。

  那么,我请问:是否可以用“太张狂”做标准呢?“张狂”如果不触犯法律,只是个人行为,与是否偷税没有必然联系。更何况“她也许确实有历史造成的原因”,既然刘晓庆也有历史原因,为什么对别的企业家可以赫免,对刘晓庆不可赫免,这样一来,刘晓庆岂不是成了冤大头,那些主动补税的演员们岂不是更冤枉?他们也有“历史原因”呀!

  请问:我们的税法有几个标准,是不是还要为所谓的“企业家”另立一个标准?

  第二,“从现在开始”是个模糊的概念。

  某教授说:“现在开始,过去的事既往不咎,因为过去的事很多是由历史条件造成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

  20世纪70年代末我分配到某艺术学院工作,那时青年教师结婚没有住房。有个青年教师在晚上,撬开一间宿舍搬了进去。第二天院长找他,让他搬出来。他说;某某还抢房子呢?你怎么不管?院长说那是过去,那是历史。这位教师说,我什么时候撬的房?院长说:昨天。这位教师说现在是昨天吗?院长说:不是!这位教师说,昨天是历史,他撬房是历史,我撬房也是历史,为什么允许他“历史”,不允许我“历史”。结果围观者哄堂大笑。没有有办法,最后院长把所有撬房的都找来,一律退出,并且发布公告,任何人不准撬房。

  这个生动的事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某教授的“从现在开始”是个模糊的概念。如果要找“开始”那就从税法正式生效那天“开始”吧,这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第三,富人利用公共设施吗?

  企业家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们也要利用“公共设施”。谁都知道“公共设施”的建设主要来源于税收。现在农民要缴农业税,企业员工工资超过800元要缴个人所得税。教师工资超过800元也要缴个人所得税,奖金金超过800元、稿费超过800元,要缴个人所得税。发工资、发奖金单位代扣,稿费由报刊、杂志代扣。还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是如此。一些演员主动补税(也有些名演员一贯遵守税法,受到报刊的表扬)。那么,我们请问:为什么有些企业家可以“特殊”?难道他们不利用公共设施吗?那些偷税漏税的企业家们利用公共设施的时候考虑过农民和工薪阶层的贡献了吗?就那么心安理得吗?

  某教授说:想要所有的企业都按照单纯的税率交税的话,没有几个企业可以生存下来。

  那么,请问:一些企业家的贡献在哪?如果有贡献,应该是纳税以后,仍然盈利,才叫贡献。如果一纳税(不包括罚款)就垮台,那叫什么贡献呢?也别拿“想方设法在国外办绿卡,而且还在把资金转往国外”吓唬人。转移到国外就可以不纳税了吗?外国也收税。

  现在,我想问题很清楚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很不满意,特别是守法纳税的大多数人对不纳税者不满意,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有些人要为不纳税的富人辩护,采取了转换论题的方法,把人民群众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成是一种“仇富心理”,是“两恨”文化。这也许是批判“仇富心理”的背景吧!更让人不解的是,连孔孟这些古代人物的言论,也被断章取义,再次成了批判的靶子。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有秩序的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观念。我们坚定不移地提倡“合法致富”,坚定不移地保护所有人的“合法财产”。在这里,我奉劝哪些不顾一切为某些富人特殊利益辩护的人听一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窗口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开测试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3530 滑雪 运动鞋
 
  新浪精彩短信


发拜年短信赢港澳游
独家推出语音祝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流星花园2》
[梁朝伟] 无间道
《美丽的日子》
[和弦] 蓝色生死恋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IBM笔记本电脑
  • IBM T30-I9C
  • IBM T30-86C
  •   给最爱的他
  • 登喜路红瓶香水
  • 征服者性感香水
  •   理财新时尚-收藏
  • 网上钱币卡市场热
  • 邮品一族交易社区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