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
我不属于媒体人,我是媒体人的好朋友,于是我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财经媒体的困惑是,谁在阅读财经媒体,或者说目标读者是谁?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并不容易回答。
答案是社会活跃群体。这一群体对社会的参与程度很高。我们可以轻松地,把这一群体中从人群中区分出来。每当有大的社会活动,一些人会在午夜12点出门,那么这一些人就不属于社会活跃群体。他们在日常中,对社会参与程度不够,所以积极寻求这种机会,社会活跃群体则相反,回避这些机会。
这里又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亚活跃群体(我又发明了一个新词)。比如说,学生就是一个亚活跃群体,他们对参与社会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他们并没有参与到社会中去。
当然这二者之间是不能予以混淆的。如果亚活跃群体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同时意味者活跃群体对这一问题是没有兴趣的,或者说兴趣是不一致的。不只是内容不同,形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社会活跃群体中的人每天可能工作12小时以上,通常就不会选择黄金时段收看电视,如果他还看电视的话。
进一步深入这个命题,为什么一个人要阅读财经媒体?理由很简单,并且只有一个:谋求特定社会角色的定位。或者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男女交往中,女孩会暗示,男孩应该保持某种距离,当然她也在不断调整,有时候疏远,有时候相反。只是暗示,相对来说,不会很直接,那么就需要受众的敏锐性。在社会中,这种敏锐性由一部分职业人来实现,我们将其称之为记者。
个人社会角色定位的不同,所以对媒体内容也表现出不同的偏好,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真的是这样,有时候我们会对报纸上的人物照片,感到困惑,她(或者是他)是谁?既然照片被放得如此之大,那么她就应该是一个名人,当然并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财经媒体的价值是什么?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12小时,当然他还是不可避免需要睡眠时间,无疑工作是对应收入的,收入应该是较多。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在购物中,价格敏感性较低,同时不愿意也不可能有许多购物决策的时间。换句话说,他们是广告很好的受众。确实,存在一个注意力经济。
当然财经类媒体的发行量不可能很大,要比大众类媒体的小得多,一些大众类刊物的发行量可以轻松突破500万份,发行收入肯定是很有限的。如果阅读者没有购买力,财经媒体就不会成功,广告主终究是会觉悟的。
存在定位上的危险性,亚活跃群体一旦渗入,或者说媒体内容不自觉的倾向,都会使目标读者群转向。显然,结果是,我们就需要对媒体的价值予以重新评估。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