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缥缈 > 正文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九:“证策”与“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08日 11:00 新浪财经

  缥缈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九:“证策”与“市场”》 

  (研究政策,是为了正确判定何为具有证券特质的市场产品,是为了利用这些产品,然后依靠投资行为获利)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九:“证策”与“市场”》特约撰稿  缥缈..

  周小川主席近日在《中国:资本之年》论坛上有一篇重要的演讲,据相关报道,重点在于三个方面。

  首先,提出了“有两种力量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发展:一种力量来自市场,另一种力量来自政府。这两种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市场在某些方面能比政府做得更好,我们就应交给市场去做。

  其次,“中国证监会在新的发展阶段要重新准确定位,收缩部分职能。证监会已经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事项,就是解除管制的重要体现。近期,证监会还将研究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力度更大的解除管制。”

  第三:“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不断推动改革,逐步形成市场化的发行机制,使发行越来越多地由市场来决定。必须牢记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要让投资人和发行人唱主角。”

  本文结合周小川同志的演讲,对“政策”与“市场”的问题,谈一下我们在近期的最新研究与相关成果。 

  [关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前景]

  自1949年到1978年,中国曾经花费了30年时间建立起“计划经济”的国家体制。

  从1978年底算起,对这个体制的改革已进行了25年。至今为止,尽管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发生,但就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这一最终目标而言,改革仍然处在无法逾越关隘。

  在年底之前,我想,无论政策如何变迁,形势如何演绎,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永远的不变的主题:改革。

  [改革绝不仅是为了这一代人]

  回顾多年以来的改革路径,我们可以发现,所涉及的已经不仅仅是计划经济体制之中所形成的那些东西。当时,前苏、华约国家同样存在的转轨问题和体制问题。

  中国的改革一直没有树立一个清晰的对象,百年、甚至千年里形成的东西,民主、宪政、法治、自由意识的稀缺、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不顺畅,这是中国所独有的难题。

  在跨世纪的本届政府的策略之中,转轨问题始终与发展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改革的路径选择,异常艰难。

  作为亲历者,我们在现阶段所能做的,无非是见证这个过程,并且寻求对策,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强盛与繁荣、要想方设法地尽可能缩短这个过程,为使新一届政府能够吸取教训,更加理性、更加科学,企业家和消费者、投资者的头脑更加清楚、思想更加开放,要做的事情很多。

  有人认为,这些工作本身并不可怕,而且,中国的未来会出现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可能是一个“赚钱”相对于现在更容易的过程。

  但也有人感觉,是“赚钱”将更加的不易。最重要的,其实是有些非常重要的事情,譬如规则的清晰,譬如中国是否能够建成一个完整、规范的市场经济,或者倒退的发生,恐怕需要一到两年的观察,慎重是需要且是非常必要的。不必过早下结论。

  但是有一点应该是无争议的,那就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是没有退路的。

  做目前可以做的,不能犹豫,有大量的事情、恐怕我们尽最大的力量、做到最好,也还得30年甚至50年。我们这代人很有可能是看不到那一天的,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一代人的奋斗的成果。因为正如部分学者的总结,“改革不是为了一代人,而是与整个民族的利益相关。”

  可以这样说,对于目前,由于从政策上已经形成了大的、既定性的原则框架,我们基本上是在党的“16大”的原则指引之下,回过头来,还是要面对从最基本的产权制度到文化道德观等一整套体系,从沿海、特别是解放国有产权以来,所面对的基本技术处理的整体过程。

  在另一方面,应该说,本届政府付出的资源代价相当“巨大”,有些政策的实行是由于不太了解下面的情况,而有些属于不够“策略”。

  中国的国情是非常复杂的,中国的社会,并不如表面那么驯服,中国改革对象与环境,是一锅“坚硬的稀粥”。

  [更坚决地执行改革体制]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改革是为了实现从市场化、中国入市面临国际化的“赶超”。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改变了人们对政府行为的预期,以往由政府出面,用政府主导的形式,将有限的资源、甚至人的智力资源也都集中起来,在今后的改革之中,可能是不现实的。

  他们依旧是主张市场对于个人的激励原则。当民众没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社会财政状况也因为缺乏适当的竞争而无法提拔的时候,需要政府由上而下推动的改革,不能沦为一种空谈。事实上,本届政府有相当多的工作可能还不够,在改革之中过度地耗费了部分资源,社会向开放化社会转型,转型进而带来了更多的开放化的障碍。

  回顾最近五年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改革的方向也一直在探索之中。初期我们的想法只是在控制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发展经济、改革制度、搞活企业,但是,由于对于“通缩”的应对十分不理想,较多的市场条件制约,企业又非常难,这使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滞涨。

  所有制问题、产权问题,基本就没有时间提出,“国有股减持”,无功而返。当然,大家有清楚,还有一些比这更为可惜的机会也失去了。 回过头看,旧有经济体制的问题,使得即便最激进的政策派与改革派,在近些年中,也无法把“改革”方向与节奏看得很清楚、把握得较准确。

  所以,今后我们面对的,将是更为开明、更为平衡、相对也是温和、并且较长效的经济政策。

  [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变革的先声]

   直到现在,我们在未来是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认识仍未统一,因为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手脚。

  在党的“16大”之前,资源配置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向某些企业倾斜,产权改革在很多地方还是步履维艰,明明企业再不卖掉就一钱不值了,但由于一些人坚持,大家不敢轻举妄动。

  对企业界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旧观念仍居主导地位,企业财产的支配权与合法性,就仍然成问题;对国有产权、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就仍然成问题。在这种预期下,社会的行为,就会扭曲、就容易短期化、就会考虑用金钱换取权力来保证增益以及安全。

  1997年“十五大”前后开始的思想解放,直至“十六大”的理论发展进程,市场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把信用建立起来。而且,这次思想理论的展开可能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否则市场就会明显退潮,而不是上涨。

  自1997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改善了不少,宪法也作了一些修改,但是现实的思想与观念仍然在讨论与探索之中,还远远谈不上完结,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企业家现在相当低调,银根偏紧。改革政策有一个“信用的缺失”,市场已经自己给自己套上“诚信的绞索”。

  好在自改革以来,每隔几年,就会松一松,市场随之得以喘息。这些年中的许多东西,我们觉得是创新、是理论上的飞跃,现在回顾的时候,看来根本是相当幼稚的、有些甚至就是最基本的东西。

  [社会开放的方向不会逆转]

  中国一直在探索。不是探索怎么走,而是往哪儿走。方向不明确,仍然是今后的一大问题、或者说一大特点。摸着石头过河,尽管在近期被某些人诘难,但这不值得一驳。

  首先,方向不明确总比搞出一个错误的方向好;代价也不一样,其次,这么多年的摸索,死胡同一个一个地走完之后,南墙一堵一堵撞遍之后,改革的着重点正在逐步逐步地明确起来,比如产权改革、比如发展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如此,原则应当是一致的,不可能“人为”地创造出另类的东西。

  我们应该都是相信经济规律的,只要经济规律起作用,中国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没有谁能够决定历史的前进方向,这一过程是自动的生成的过程。今后,动力的矢量指向明确,应该还是“下面推着上面走”、“实践推着政策走”、“政策推着市场走”。

  只要大家真心地希望国富民强,中国就会按经济发展的规律,虽然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成本可能比较高,但不会发生大的倒退。 其实政治观念的问题,非常不简单,对于一些观点,还是看其说服力,需要关注的是,学术讨论与观念,再也不要变成斗争的工具。

   而在现在的一些利益中人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但你改变不了既成的利益格局。

  官员不会愿意失去自己的权力、职工不会愿意下岗的。利益格局决定人们的行为模式。现在有些矛盾非常尖锐。但是这种“既得利益”,是非常确定的,尽管未来变革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可能非常大,但是它的受益者是不确定的。受益者的转换,如果只有三五年,太频繁了,并不符合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要求。

  现在,我们的社会资源被大量腐败、浪费掉了,如果把资源算还给投资者,交还政府、交还银行、交还民众,肯定将触及相当一批人的利益。 任何事情,都远远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世界更远远不是以当代的知识可以完全解释的。企业家是干什么的?企业是干什么的?企业为什么无法持续地赢利?现在为止,没有答案。我们也正在执着地寻找现象之所以发生的经济学的本质。

  也许有人会认为:经济滞长的根源已经找到了,但不一定,真的不一定。也许,我们的理论以及常识,可能让自己也感到暗暗地吃惊,不仅是我们,现在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美国安然公司这种“委托代理人”的疯狂,世界突然间醒悟,我们其实并无有效的对策。

  可以这样说,安然的所有行为均已经超出人们的最大想象,也超越了经济理论与常识。自安然之后,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就从金山银海回到了贫瘠的土地。唉声叹气,之后,是漫漫无边的长夜无歌。现在我们需要更深的自觉,需要回到起点,以便使一些呆滞的大脑,疆硬的四肢,重新恢复知觉。    

  [证券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什么是证券?听到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笑。但是且慢,如果我告诉你,无数的外企,包括安然,至今为止,已经在我国参与了大量具有证券性质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时候,你将感到匪夷所思、甚至不可置信,是不是?

  事实上,多年以来,包括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管理层、我们的政府,对此也是相当迷惑、相当不清楚的。其中,有很多误用、误管的事件发生。甚至有人以为,“证券”相当于“股票”、“证券市场就是指股票市场”、“《证券法》就是管理“股票的”;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美国证券委员会、包括所有的类似机构,“也都是”用来管理股市的;而“资产证券化”就是公司上市融资、发行股票、债券,等等。随便可以举个例子,比如那些以证券冠名的大多数报刊,内容基本上就是股票与债券。

  [多姿多彩的证券市场]

  目前很多人,包括一些报刊文章,在讨论中,都认为在中国式的市场准入机制下,有所谓境外企业、私人企业,相当程度上是被限制在了“证券市场”之外的说法。这个理解,也属于误用“证券”与“股票”的一个例子。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证券市场的概念,往大了说,相当于我国目前国有银行、商业银行、银行间票据结算、外管、境内外股票、保险期货、柜台交易市场、发行市场、包括保税区、博彩业、地下钱庄、代币券、邮币卡、合同代销业、委托理财、以及典当业,包括飞机票,凡是主要能够赚钱的业务的总和(!),都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证券特征;那么究竟何为“证券市场”?恐怕往最小了说,也决非仅仅股票、债券那么简单。

  由于经营方式与体制限制,在内地的金融领域,其实反而是信用及竞争能力较差的国有企业,是被限制在了“证券市场”的主要领域之外了。

  在目前,由于国有企业认识上的差距,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被挤向“股票市场”的独木桥,而距离真实的“资产证券化”经营越来越远,严格地说,这是投资价值所至。目前国企融资渠道不畅的基本状况,也说明了这个现实。这一现状,可能令人感到相当不理解、相当遗憾,但这确实是事实。

  可以这样解释,我们国家的“股票市场”,因为发行的准入制,确实只有国有企业可以获得优先筹资的资格,所以有这个“准入制”的问题;但是你绝对不能说,我们的“证券市场”有任何准入制。

  而且,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在事实上、在法律约束上,要比美国还更加“开放”,门槛更低,低得令人难以想像。

  有一个时期,几乎是任何品牌产品都可以随时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这个结论可能出乎善良的人、包括我国的决策层、管理层的意料,也还有众多的投资者,很可能一直都没有真正地理解“证券”的本原的特征。

  因此,很多年来,我们的“证券市场”相当混乱,也没人真诚地研究、真诚地对待过这个市场。证券市场的概念极度“公式化”、“抽象化”。看出来的人,闷声发了大财;看不出来的人,怨天尤人不已。

  [被踩塌的独木桥]

  今年三季度未期,中国有一只50亿股的大盘股中国联通成功发行、上市。此股的内地上市过程,已经非常说明问题。

  联通在设立之初,本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证券化模式,这就是当年“以资本为纽带”的“中、中、外”模式。从一开始,联通公司在其融通资金方面,就有一个比较宽裕的广义的证券化环境。

  此模式尽管有一定的问题,但这是前进中的探索,任何一个证券化模式,都不可能一点问题也没有。

  就联通这个企业而言,当“中、中、外”模式被阻断之后,其发展的过程,就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资金缺口。所以,回顾中国联通的发展,其事实上是有一个自完全的“证券市场”退出,结果“被迫”转入“股票市场”的退化。结果“进也误、退也误”。

  但是这由不了联通本身。尽管其后联通得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场上市、融资、交易,但是价格一直不理想。我们以香港为例,股价自最高22元以上,直线下跌;曾至不到5港元,近期虽有较大反弹,但投资者损失非常惨重。

  股票市场本来是“小桥流水”,让本该“证券市场”解决的问题,全让“股票市场”来承担,肯定不堪重负。其结果就必然是会把桥踩塌!踩塌一座还不干,还要踩塌第二座、祸及第三座。然后把问题归结为“投资者不成熟”。

  总之,我们的学术界目前也还有“中国股市跌不死”的论调、以及“指数长跌无所谓”的短线思想,这实在是要不得。事实证明,世上根本就没有“跌不死的股票市场”。在对外开放的关键时分,我们的银行业不景气,证券市场相对不规范,如果把股票市场再走死了,中国的未来不堪设想。

  [一曝十寒,祸及三代]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证券市场筹资同比已经减少34%。这是一个非常不乐观的统计数据。

  按中国证监会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9月份我国证券市场筹资额为690.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07%;印花税收入93.06亿元,同比下降了62.49%。统计显示,前9个月,证券市场发行A股75家,筹资额为593.08亿元,同比减少了9.98%;发行H股8家,筹资额为2.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4%;A股配股16家,筹资40.82亿元,同比减少了88.86%;发行可转债筹资34.50亿元。9月底,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家数为1212家,市价总值为44243.44亿元,较上月减少2260.30亿元,减幅为4.86%;其中流通市值14558.12亿元,较上月减少721.69亿元,减幅为4.72%。流通市值占前三季度GDP的20.31%。

  [值得关注的“股市投资者”亏损度]

  说到底,在新的时期,根据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认为中国股市最重要的问题,首先在于要关注中国股市投资者的亏损程度,这一问题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我们这里所说的投资者,不是单独指什么“中小投资者”,而是泛指所有的“投资者”,包括政府自己!

  我们股票市场发展十多年,因为没有“证券市场”的大概念,所以政府的损失、包括资金、资产、信用、形象等诸多方面的损失“大账”,没有人认真算过,也没人进行长期的量化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此事,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未来的五年,这也是必须进行改进的。

  我们还是以中国联通为例证。

  在一个比较强势的市道中,一般每上市一只新股,它占用多少资金,则大盘就将损失多少市值,在一个弱势的市道中,一般每上市一个新股,它占用的资金,将通过市场杠杆的放大,并且造成极其惊人的财富损耗。

  今年10月9日,中国联通上市首日,引发大盘震荡,沪深两市总流通市值一日之间跌去281亿元。而此前一天,两市的流通市值是上海8511亿元,深圳5863亿元,合计14374亿元,按照跌幅计算,当日损失极其惊人。

  而且,由于此前共计一周路演及发行竞价,已经在5天之内令两市总计损失了近1600亿元的市值。而联通通过发行,总体的筹资额是115亿元,上市首日定位是3元,流通市值的补充仅为150亿元,所以这个损失比例,达到14:1,损失的是市场投资者,圈钱的却是一家已经在海外上市的、相当老化的通信股权的“壳公司”。这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之下,是不能够想象的惊人损失,也是相当巨大的损失。

  如果看单一的股票,显然没有说服力。但是以中国证监会网站提供的数据,特别是如果连续计算2001年1月底至今的发行结果与市场真实的走势,这个损失更大。

  [减少市场的乱砍乱伐]

  事实上,胡乱扩容所导致的损失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影响。“蛇大窟窿大”,一个中国联通的融资额度,就已经相当于5000万流通盘的股票100只,这也就是说,联通还挤掉了其它企业的发展机会。

  在境外市场,行情走弱的时候,一般是很少发行新股的。如今年第三季度的统计,纽约证券交易所只发行了4只股票。在我国的香港,绝大多数企业的招股活动也都已经停止。但只有我们国内的市场,新股发行不断加快,几乎周周都能见到数只新股。

  英国有句民谚说,“不要挤最后一滴鲜奶”,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我国的成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全世界都是同一个道理。任何扩容都需要市场的支持,在目前行情弱不禁风的市态下,更应该爱护股市。

  作为新一届政府,有责任来爱护这个市场!对此,我们寄予厚望。所以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政府会更加关注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的亏损程度,在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同时,停止在“股票市场”的乱垦乱伐,让“股票市场”休养生息。

  [要明确“虚拟经济”绝对不是“泡沫经济”]

  一直到“16大”之前不久,很多人,包括部分相当知名的经济学家,也仍然认为虚拟经济“约等于”泡沫经济。

  事实上,在虚拟经济的概念中,整个经济系统并不是一个“物质系统”,而是一个“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值关系。

  实体经济是以成本支撑的定价方式,而虚拟经济则是以观念支撑的定价方式。虚拟经济研究的范围甚广,尤其是那些由观念支撑定价并导致其价格强烈波动的活动领域,比如金融领域、证券业,等等。

  自新兴产业发展以来,基础产品已经从工业经济中分离出来,使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商品产量的增长并不单纯依赖劳动力的投入大小,资本运作也取得了绝对地位,取代货物和服务的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所以,社会的富足、经济的增长,诸多因素更多是依赖于资本、信息等无形资源和主观预期,而非全部依靠传统的有形资源。国际经济与贸易关系也不再以贸易和实际投资为主导,而是以虚拟资产流动为导向、大量货币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为核心的经济关系。金融不再主要是为实际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它本身已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方式。目前,国际金融活动总量已经达到国际贸易和实际投资总量的数十倍。

  仍然以韩国为例,韩国本年度的实际投资总量只有我国的5%,但是其GDP却已经达到我国的50%左右,其中最多是来自于金融业与金融市场之间的交易,补充了产业投入的不足,羸利相当可观。

  [明确“大证券”的理论与概念]

  证券这个东西,按我们国内目前的规定与一般理解,也不同于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规定,其中许多不同。就在这些不同的理解之中,由于对于证券概念的规定相对宽松,我们不但“保护不周”,而且已经糊里糊涂地实行了许多年。在这方面,损失相当大,让一些精明的境外机构,赚走许多不该赚的钱。

  证券的定义其实很广,包括股票、票据、债券和投资合同等。让我们以美国《证券法》中的“证券”(securities)为例进行一次简单的比较。

  美国《证券法》第2(1)节规定: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任何票据、股票、金融票据、证券、公司债券、债务凭证、分享利润协议中的利益或参与任何通常被视为证券的利益或凭证,均为本法所指的证券。”

  我国《证券法》第二条则相当简略,其规定是:

  “中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

  由此可见,我国的证券的定义,根本不是证券的本来的定义。不但其范围相对狭?,而且这个证券的定义也不单单就是“狭?的问题”,而是反应出我国证券行业监管是远远不够的,监管水平相差极大。其中,现实也存在着大量实为“证券”,但却无人监管、无法监管的空白地带。

  什么是证券?本来有各自的约定俗成,证券的定义范围,我国与世界通常认定的标准之所以有较大差踞,是自《证券法》颁布以来就始终存在的。而且这个定义,亦即“管辖范围”上的差踞,并不表示我们先进,而是表示我们还在探索,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证券领域的很多“领土”、放弃了很多“权利”、而且坚持逐步地探索的。所以,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我们别怨别人、也别怨市场,一句话,无怨无悔。(未完待续)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缥缈专题
 相关链接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八:“价值”与“理性”(1日13:41)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七:“诚信”与“公信”(24日11:02)
缥缈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六:近者悦 远者来(17日10:20)
缥缈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四:赦小过 举贤才(3日09:46)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三:为政以德(27日09:04)
缥缈股市论语专题系列之九十二:风雨重阳(20日09:17)
《股市论语》系列之九十一:诚信也是概念(13日08:59)
缥缈股市论语系列:破解困局(8日09:15)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 下载鸟啼铃语 你的星座幸运鸟
· 订阅美丽短信 每天10份大奖!
· 给你一次艳遇的机会
· 订阅新东方短信 万元礼品大派送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每月5元轻松拥有
· 职业特工队招募高手 千元奖励随时送
· 疯狂铃声--另类时尚让手机更酷!
· 专题:生日祝福 感恩节 诱惑的青春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幽默英语
(0.3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传情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越洋短信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浪精彩短信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流星花园II
[陶 喆] MELODY
[古天乐] 河东狮吼
[和弦] 西班牙斗牛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在职硕士冬季热招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招聘资讯一网打尽
   神龙富康冬送温暖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中关村最新IT情报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专题推荐
- 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机构及个人专栏
- 华晨仰融公开决裂
- 财经界人士纵论十六大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