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初证监会在发《国有股减持方案》征求意见稿时,再次把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然而对广大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实惠的“保护”莫过于对投资者的资金不受“巨大利益”上的损坏。结果今年行情已到年底,如果是拿养命钱来炒股的,不要说奢望过什么样的小康生活,其利益已被严重伤害达到无法形容地步。但是证监会主席2000年底在高峰会上就曾表态“保护投资者利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回想2001年初新基金分红搞的那笔“羊毛出在养身上”的炒做到之后,除了“战略投资者”在新股上市融资利益上得到回报外
,普通投资者已没利益可谈。
因为政府管理层呼吁保护普通投资者利益重中之重已经两年,大盘却连续下跌两年,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与信心同市场形态走到绝望崩溃的边缘,对于这种“保护”和“利益”与普通投资者的严重损失决然形成反差。相反,再看看一个个包装辉煌的上市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一夜之间融资几千万、几个亿甚至几十亿,在他们超前消费的时候并没想到向被融资的普通投资者返还任何利益。前两天据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统计,两市A股均价已接近519行情前的水平,为此笔者也查阅了本人年初22日文章记载一组数据,其中两市A股当时跌破5元价位有114只,截止本周二(11月26日)两市A股跌破5元价位已有80只。可以说跌破5元的股票也接近年初1339点水平。此时,却对年初投入播种的投资者不但没有看到“庄稼”长熟,反而没等熟时早已“烂”到地里,有的甚至都不敢打开自己的帐单看一眼,是因为太相信政策和那些不对称的宏观经济数据,因为相信太多,所以被套机会也就越深。
对于这种事实扭曲现象无怪乎近日证券日报特约评论员以严厉措辞提醒市场:在国民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的大背景下,证券市场出现这种严重局面是十分不正常的,值得各方面高度警惕、充分正视。
当笔者近期不断看到那些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利好信息时,有时真的感慨万千、有的却是琢磨不透。诸如:——十五宏观经济规划对所有制结构上的调整——证券市场建立超常规战略投资基金队伍到加快新股上市融资速度——《QFII》12月1日正式启动、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大力推进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完善、却不提出如何解决全流通问题——虚拟经济、资本运做钱上生钱——10万亿国资走向看国家体制与机制上的新变化——到上周证监会主席一再强调: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支持私企上市,和表示继续发行大盘股以稳定市场。据说此条消息却是误传。而这一连串的信息对于本来就不对称的证券市场及广大投资者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在这种注意力(用眼睛看)的信息时代下,大盘却在“敏感时期”加速下跌近200点,有人做过统计,大盘此时损失1300多亿。为什么政策利好“层出不穷”,普通投资者却总在遭到伤害。当他们手中的资金总在缩水,这些利好不能代表广大投资者利益时,市场又如何形成稳定局面。而管理层的稳定市场和保持发展势头实际上只顾全一方利益,A股市场全流通问题没有解决,其实支持私企上市的本身就是试图加快推出创业板对市场上的新融资。除了保护上市公司利益和失真的大盘指数在政策面上双赢以外,却不能让证券市场稳定。因为象这样的利好,市场已经多次澄清自身的发展趋势,只有继续向下。
回看国外QFII投资主体又是什么,是国外一批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一些封闭式基金,同中国目前正在积极培育、扩大的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到不断吹暖风要上市的社保基金应该是同一类型的战略投资伙伴,但它们到市场来同样离不开一个“权”字,无论任何所有制上的结构性调整,如何把现有的“一股独大”的国企上市结构转换成法人结构,就象近期××××上市公司近期遇到的收购问题,由于国家控股产生“一股独大”难以形成法人收购问题,其根本是借政策上结构性调整心照不宣盘算自己今后的利益。而对机构利益除了上市融资,就是掌握有效控股权。也许今天的国有股变换成法人股,如果控权的实质不变,股市调整后结构照样是“一股独大”,保护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利益还是空话。因为钱上生钱只有靠提高上市公司本身业绩,而那些重组、并购到最后的转让,其实这种变相置换股权就是变卖家当,说直接点就是通过卖出现有不流通股权换取大股东使用资金周转的权益。这种重组形式除了短期产生暗箱炒做股价外,普通投资者是得不到一点利益的。
就象去年政府管理层在加快国际化市场步伐,认定B股当时价格远低于A股,要把开放B股提到价值回归的政策上,结果B股价值回归头3个月却成为新老资金的一次大换庄。而“新庄”正是这些不明政策,高价套汇、饱受券商和银行高额的交易过手费的普通投资者。今天,证券市场再次打开与国际金融接轨的新步骤,允许国外资金进入中国证券领域。对于这种实质性开放政策从长远看是好事,但对现在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市场,在没有完善所有制结构对中国证券业市场调控之前是不适宜的。诸如资本市场最基本的流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A、B、H股之间的价格(当初政策)还没真正实现同股同价;股本结构不能实现全流通已成为阻碍发展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症结时,现阶段实现QFII启动惟恐再次造成国有资产外溢。而目前市场这种下跌走势正是为QFII和战略投资者留出吸纳空间下沉股价,因为想让任何投资者把资金投入股市,没有利益谁愿意来,国外机构更是如此。
但事物总会有它辨证的另一方,当挤压股价向净资产靠拢试图说明在为全流通营造或寻找契机,广大普通投资者的索赔条件也会随之加大,否则要想看到稳定繁荣的证券市场恐怕只有短期行情。因为让投资者失去对市场丧失投资信心,就会产生资金断链,所以当广大投资者利益如同挤泡沫被挤出局后,市场没有广大普通投资者参与要发展机构投资者也就没有培育的根基。
相对现实操作,十一前笔者曾提示,无论建立国内还是国际战略投资队伍,目的都是借股权结构调整时期如何更多掌握“控股权”。笔者还认为,近两年内机构不会主动提高股价,而会在1500点上下200点或300点之间浮动进行主动性建仓,在政策长期利好的鼓动配合下利用广泛而宽松的洗筹与吸筹时间收集便宜筹码,尤其是掌握绝对控股权、掌握调控股指运作的股票,即使钱进来了,也不等于年底能为散民作一波解套出局的行情。
对于献身水深火热、还不能自拔的普通投资者应该相信只有一条,全流通不解决,股民索赔不落实,任何空洞的语言都要格外小心,切记市场炒做几乎都是逆向思维。行情又到年底,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不能普遍向好(仍存在人为现象),倒要小心后面行情还会有“雷”。
并特此提示:在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分析的大盘观点、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无任何利害关系,观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