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平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为中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江泽民同志所作的报告中对完成这一目标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有四对经济方面的关键词值得关注。
一、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
江泽民的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接着又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里出现了“小康水平”和“小康社会”这两个概念。那么小康社会跟小康水平有何不同呢?
简言之,小康社会是一个比小康水平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概念。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量上讲,小康社会人均GDP更多。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标准时,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社会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从质上讲,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更优。小康水平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从层次上讲,小康社会比小康水平更高。小康水平是低层次的小康、不均衡发展的小康,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依然存在。而小康社会则是站在前瞻的高度,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进行的总体设想,是一种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新社会,
4、从范围上讲,小康社会所包括的外延更广。自邓小平提出二十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提出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标准。它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侧重于人们生活的经济(物质)层面,而小康社会则是一个涵盖不仅人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还包括可持续发展等,它是一个全面的概念。
二、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报告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第一条就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由地理、人口、资源、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政治组织和社会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并且有其自身运行规律的系统所显示的整体功能。综合国力要素包括基础实力,指地理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资源、民族凝聚力、防御实力、经济实力、外交实力等。综合国力有潜在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国力各要素已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由于某些要素实力增长,非物质要素水平与状况改善以及系统结构的变化致使整个要素系统组合功能增强的潜在能力。综合国力不同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者着重于从具体规模上描述一个国家的实力,后者则着重于从质量上描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水平。但它们有联系,综合国力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势必高;反之,则发展水平低。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综合国力存在着正向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综合国力测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面,二者可能会运用一些共同的指标,如GNP指标。综合国力测定既可用人均指标,也可用总量指标,但作为国力指标,更多地应用总量指标。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接近于用人均指标。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国际竞争力评价是一全新的量化概念,由290个评价指标组合而成,用以反映一国或地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8大要素,即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每个要素又包括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若干具体指标组成。
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是两个不同但有密切关系的概念。综合国力主要反映一国的整体实力,它是国际竞争力内含的一个重要层次。国际竞争力不仅包括综合实力,还包括实现综合实力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和运行整体的竞争力,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内在的成长能力。
三、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所谓“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虚拟经济主要包括三种范畴:一是虚拟资本,例如证券、期货、期权等交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二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的经济活动,例如电子商务等;三是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一般所提的虚拟经济指的是指第一种。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较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是这样定义的: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产品是各种金融工具,虚拟经济的工厂是各种金融机构,虚拟经济的交换场所是各种金融市场。
在实际中,有人容易把虚拟经济等同于泡沫经济。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固然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促使泡沫经济的形成,但是二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虚拟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适度发展是以正常的社会需求和投资关系为基础的,它常常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国民财富的增长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虚拟经济有了更为宽泛的内涵,金融经济、信息经济以及与服务领域有关的其他许多经济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内。如果我们将实体经济比作硬件,那么虚拟经济就可以看作软件。虚拟经济越发达,实体经济配置有限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效率也越高。因为没有软件的支撑,硬件就不能有效地运转。反之,如果没有硬件的基础,再好的软件也无法发挥作用。
四、合法非劳动收入与非法收入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从现有文献来看,这应该是我党建党以来第一次公开表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报告在谈到非法收时,则是要严厉打击。
顾名思义,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劳动以外的其他途径取得的收入,包括资产收入和转移收入,指公民不是凭劳动而是凭借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和各种渠道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合法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的非劳动收入。由于在传统意识形态中,中国民众对“非劳动收入”似乎充满了敌意,和“非劳动收入”内涵相近的,就是贬义词“不劳而获”,甚至误认为是非法收入。
非法收入是通过不合法方式获取的收入,目前非法收入的主要渠道有:以造假、贩假、卖假为业,坑害消费者;不法分子靠走私贩私逃避关税,获取非法收入;证券市场,部分人传播假信息,扰乱市场,从中牟取暴利;有些房地产商炒卖地皮获得的非法收入;一些腐败分子,靠贪污受贿,利用职权侵占国有资产牟取暴利等。对于这样的非法收入要予以打击、取缔和清缴。
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打击非法收入,有利于真正实现对投资行为及其收益的平等保护,必将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