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军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德国安联集团作为发起人的国安基金管理公司于10月16日获准筹建。按照有关规定的“60个工作日内给予是否同意筹建”的日期推算,有关结果最迟应在12月见分晓。但是管理层却以非常高的办事效率完成有关审核工作,使得第一家中外合资基金筹建工作可以大大加快。但是这一消息见诸媒体的时候,深
沪股市却走出了大幅下跌的行情,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市场各方到底如何看待合资基金诞生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意义。
主流证券媒体在配发的点评中无不将它视为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步伐,是中国政府履行加入WTO承诺的重要举措,其实对市场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来说,中外合资基金出现的影响和意义显得复杂得多。要知道早在1994年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候,管理层就曾经将组建中外合资基金作为救市的三大政策之一推出来,而国泰君安和安联集团的交流与合作也正是从那时就已经开始了。在漫长的8年时间中经历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与运作、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虽然市场期待已久的《基金法》一直难产,但市场和投资者一直就将中外合资基金视为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重大利好来看待,市场也在多次多空转折的重要关头炒作这一题材,只是受到市场开放进程的限制,始终就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如今在入世以后,中外合资基金的诞生从两个方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一直就是管理层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虽然各类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已经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但基金运作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却始终难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合资基金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基金品种,而且由于具有成熟管理经验的外资介入,带来他们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基金产品开发以及投资组合管理方面的国际经验,对国内基金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作投资模式都会带来较多可借鉴的东西,必然推动基金业的规范发展。第二,允许组建中外合资基金作为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相关工作明显加快,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外合资证券公司、QFII等一系列举措,将使得国内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一直以来市场中人将中外合资基金作为重大利好进行炒作时,一直存在着概念上的混淆,就是将中外合资基金的成立等同于外资直接入市,因而认为它将极大地改善市场资金供求上的矛盾。而实际上中外合资基金引进的仅仅是国外的基金管理人和经验,不同于QFII或开放外资直接入市,因此不会对现实的资金供求产生太大的积极影响。这一点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消息公布的当天,股市出现较大跌幅,决不是见利好派发的问题。
其实,中外合资基金的推出与较早前市场对社保基金挑选基金管理人的关注、以及下半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新高潮一样,放在另一个环境中都会对股市走强起到巨大的刺激作用。可惜的是目前的深沪股市刚刚经历“6.24”井喷行情终点回归起点的重大挫折,处于非常弱势之中。即使“6.24”大举建仓的券商基金都难免被套,何况这些对资金供求更加间接的利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