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
任何事物的关键在于,趋利避害。
最近几期的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的出口正在创造一个惊人的增长,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使增长拥有可持续性。这里面涉及的命题是,平衡贸易。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经济情况是,增长维持在一个很高的幅度,但是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则有所弱化,这是因为我们的产业面临转型。大量出口也体现在机电类产品,这一产业是中等资金和技术密集的,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并不多。创造就业岗位在近期的意义甚至于要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虽然事实上这最终还是同一个问题。
实际上这里头有一个对应关系。美国在完善她的北美自由贸易区,部分原本由中国沿海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线转移到了墨西哥,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则有越来越多的限制。贸易当然是越自由越好,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就是这样,但区域的贸易体系,对区域以外的企业肯定是造成了伤害。
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的一个方面是,恢复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我们不能夸大美国市场对我们的意义,但确实还是很重要。美国是农产品大国,当然向中国出口农产品是其一贯的愿望,既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这显然极富吸引力。中国加入WTO当天,美国的农场主聚会予以庆贺。
当然冲击了国内的农业,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国内农业更深层的问题是,开垦过度,我们无疑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土地肥力处于一个长期下降的势态,这才是危及长期食品安全的关键,需要有轮种制度。一部分可耕地还林,或者还草,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当然政府予以补助是题中应有之意。
对消费者也是有利的,目前国内的粮食价格高于国际市场,此外美国政府对粮食生产还有大量的补贴,这种补贴在竞争视角下当然被认为是有害的,不过对消费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竞争也有利于国内从业者,调整种植结构,开发更多市场欢迎的产品。无论是面向消费者,还是面向粮食加工企业。
也是一种策略,平衡贸易的另一个办法当然是进口高精尖的项目,比如是飞机,但是这类产品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很有限,但选取权却是一人一票制;此外,其实我们自己也希望在某些高精尖的领域有所作为,需要有国内的市场空间。
那么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波动不是会极大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了吗?当然不会,和石油不同,粮食一直被政府所高度重视,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充足的仓储体系,短期或者是中期的粮食缺口冲击不会造成对市场很大的影响。如果变化是长期的,则可以从调整种植结构来予以解决,减少高品质的,增加高产量的。
适度的可控的粮食进口是有益的。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