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
70年代的时候,SONY的负责人盛田昭夫很重要的议事日程是,进口美国商品,目的是自觉平衡两国的贸易,即便仅仅是从单个企业的角度出发。盛田昭夫在美国的报纸登了广告,大量征集对日出口商品。
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日本产品依然是以价廉物美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此相关的是薄利多销的管理理念。但是到90年代初期,没有人再那么认为了,日本产品的特征是,价格昂贵,品质卓越,是高级产品的代名词。
我们也已经在逐渐接近这一时间区域。企业要以积极的姿态克服贸易磨擦,并且有效的使产业升级。低端产品拥有竞争力,是一个内涵很尴尬的命题。进口国大量采购这类商品,影响了低收入人群的就业,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减少,又导致对低端产品更多的消费。低收入人群通常又缺乏职业转换能力,当然他们还是有权投票决定谁当总统。一段时间,商品出口会急剧增加,但是最终会引发贸易冲突。
温州打火机遭遇反倾销诉讼,今天我们的企业应当是积极应诉。但是另一方面,温州打火机每年制造5亿只,占全球份额的70%,这一模式也亟待修正。销售量要往下走,但是收入则不减少,并且是继续予以增加。有人提到了就业问题。产品趋于高端,数量减少,一些劳动力需求可能是会减少。但是在设计、磨具、采购领域就会有增加人手的要求,也会增加外部劳动力需求,比如会展、广告、公关,这些都是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较之一线操作员来说就是如此。
其实走进图书馆,打开70年代的西方撰写的一些财经类书籍,都是诸如《日本的阴谋》、《日本崩溃》之类的话题。其实是当时经济领域的一种深层反映。而打开当时日本企业负责人的传记,则是对这一问题予以反思,甚至于作了自我的检讨。国际贸易,也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去理解。
不再是激烈地应对反倾销,当然这在今天还是很重要,并且也的确是一项权利,而是努力从根本上去消除这一矛盾的根源。因为打赢一场官司并不难,问题在于官司会越来越多,进口国会努力寻求多种壁垒。贸易的根本还在与互利的基础,而不是某一条必须遵守的规则。政府采取政策抑制出口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减少出口退税的比例,但是最终还是要在企业层面有一个提升。
产业升级和创新,对企业自身利益也至关重要,简单重复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市场规模终究是有限的。低端产品的规模无限膨胀,最终会伤害产业本身。较高的商业利润,就可以有能力提高研发投入,也就能推出更多更为有利可图的商品。只有高端的产品,才可能带来较高的利润。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循环。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
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
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